这问题,听着简单,好像小学一年级看图识字。姓贾,女老板,组合一下,不就完了?你要是真这么想,那我只能说,兄弟,你的职场之路,恐怕还没上高速就得先去趟修理厂。
叫一声“ 贾总 ”,是,这是标准答案,是安全牌,是那种你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错的选择。就像考试里你实在不会,写个“解:”总能捞到一分。但职场不是考场,安全牌有时候恰恰是最危险的牌,因为它毫无温度,毫无特色,把你瞬间归类为“芸芸众生”里那个面目模糊的螺丝钉。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电梯里,就你和她两个人。空气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你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挤出一个自以为最标准的微笑:“ 贾总 ,早。” 她可能点点头,“嗯”了一声,也可能压根没听见,视线还停留在手机屏幕上跳动的K线图里。电梯门一开,她踩着Jimmy Choo风风火火地走了,留给你一个背影和一串还没散尽的香水味。

这一声“ 贾总 ”,没错,但也没用。它像一颗石子投进大海,连个涟漪都看不见。
所以,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说。怎么称呼,从来不是个称呼问题,这是个站队问题,是个情商测试,是你在这家公司里给自己定位的第一步。
首先,你得看山头,也就是公司文化。
如果你的公司是那种国企、传统大厂,楼道里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人人都穿着深色西装,表情严肃得像是要去参加一个重要谈判。那别犹豫,别瞎琢磨,就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叫“ 贾总 ”。在这里,规矩就是天,等级就是地。你敢叫声“贾姐”,周围人看你的眼神,就像看一个闯进教堂的野人。他们会觉得你不懂事,没规矩,甚至会怀疑你的专业能力。在这种环境里,“ 贾总 ”这个称呼,就是一层权力的铠甲,你必须对这身铠甲表示出足够的敬畏。
但如果你身处一个互联网公司,或者什么创意工坊,大家穿着卫衣拖鞋,会议室里扔着懒人沙发,CEO可能还顶着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这时候你一口一个“ 贾总 ”,就显得特别……滑稽。你像个穿越过来的人,跟周围的“某某同学”、“某某老师”格格不入。在这里,老板们更喜欢营造一种“扁平化”的氛围。她可能更希望你叫她的英文名,比如 Jessica 、 Claire ;或者,如果她年纪稍长,性格又亲和,一声“ 贾姐 ”可能瞬间拉近你们的距离。
但是,“姐”这个字,水就更深了。
叫“ 贾姐 ”,听起来亲切,可这里面的分寸感,比做手术的柳叶刀还精细。
你得先观察。看看公司的老员工,尤其是那些她器重的核心团队成员,是怎么叫她的。如果大家都叫“ 贾姐 ”,那你跟着叫,问题不大。这说明她接受甚至喜欢这种略带江湖气的亲近感。但如果只有个别人这么叫,你就得小心了,那可能是人家之间有特殊的私交。你一个新人,贸然上去就称兄道弟(称姐道妹),很容易被当成是攀关系、不懂分寸。
而且,叫“姐”的时机和场合也很重要。在大会上、对外的正式场合,还是“ 贾总 ”最稳妥。但在公司内部的团建、或者小范围的讨论会上,一声“ 贾姐 ,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能比“ 贾总 ,关于这个项目……”听起来更顺耳,更能让她感觉到你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其次,你得看人,也就是你老板的个人风格。
老板也是人,是人就有性格。
有的女老板,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大女主。她出现在办公室,方圆十米的气场都不一样了。她不跟你谈感情,只跟你谈KPI。对于这种类型的,任何花里胡哨的称呼都是作死。你就老老实实叫“ 贾总 ”,把事儿做好,用你的业绩让她记住你,这比什么都强。你跟她套近乎,她可能心里只会觉得:这人工作是不是不饱和?
有的女老板,是知心大姐姐型。她会关心你最近是不是没睡好,会记得你家猫叫什么名字。她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亲和力。对她,在合适的时机叫一声“ 贾姐 ”,她可能会回你一个温暖的微笑。这种称呼,是一种情感投资。
还有一种,是技术出身或者学者型的。她可能对“总”这个称呼不感冒,甚至觉得有点俗。她更在意的,是专业上的认可。如果她是工程师出身,你叫她一声“ 贾工 ”,可能比“ 贾总 ”更让她受用。如果她是从高校出来的,一声“ 贾老师 ”,或许更能说到她心坎里去。这代表你不仅仅看到了她的职位,更看到了她的才华和过往。
最后,也得看看你自己是谁。
同样是叫“ 贾姐 ”,一个跟了她十年的老部下叫出来,那是忠诚和亲密;一个刚来三天的新实习生叫出来,那就是冒失和谄媚。
作为新人,最稳妥的策略就是: 先跟大部队走 。大家怎么叫,你就怎么叫。多听,多看,少说。等过了一段时间,你对环境和人都熟悉了,再根据你和她的关系远近,慢慢调整。
私下里,一对一汇报工作的时候,如果你觉得气氛不错,可以尝试用稍微亲近一点的称呼。比如,她如果叫“贾静”,关系近一点的可能会叫“ 静姐 ”。但这种称呼,风险极高,除非你跟她已经建立起了超越上下级的信任,否则不要轻易尝试。
说到底,一个称呼,背后是整个职场人际关系的缩影。它考验的不是你的语言能力,而是你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共情能力。
叫“ 贾总 ”,是守住了本分,但可能也关上了通向更高层次信任的大门。叫“ 贾姐 ”,是递出了一份橄榄枝,但也有可能被对方觉得你越界了。叫英文名或者“ 老师 ”、“ 工 ”,是试图寻找一种更精准的定位,但也需要你对她有更深的了解。
这根本就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题,它是一场动态博弈。你每一次开口,都是在下注。赌赢了,你可能就成了她眼里的“自己人”;赌输了,你可能就成了那个“不太会来事儿的愣头青”。
所以,下次再纠结“姓贾的女老板怎么称呼”时,别再傻乎乎地去网上搜标准答案了。抬头看看你的办公室,看看你周围的同事,最重要的是,看看你面前的那个“贾老板”,她今天穿了什么,说了什么,笑了还是没笑。
答案,全在这些细节里。这比任何职场教科书都管用。记住,称呼只是敲门砖,真正让你站稳脚跟的,永远是你手里的活儿和脑子里的情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