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的女孩子怎么称呼?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讲究得多

说真的,每次看到网上有人一本正经地讨论“ 月经的女孩子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我就忍不住想笑,又有点儿心酸。笑的是,这都什么年代了,这事儿还能成个“议题”;心酸的是,这背后藏着掖着的,是多少年来的尴尬、避讳和小心翼翼。

想当年,我还是个扎着马尾的小屁孩,第一次面对这“血光之灾”,我妈塞给我一包奇形怪状的“面包”,然后压低声音,用一种几乎是说地下党接头暗号的语气告诉我:“你这是……‘那个’来了。”

“那个”是哪个?我当时一脸懵。后来在学校里,这个“那个”又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代号。

月经的女孩子怎么称呼?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讲究得多

最经典的,莫过于 “大姨妈”

这个称呼简直是国民级的,覆盖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好像每个女孩子生命里,都凭空多出来一个神出鬼没、说来就来、来了还赖着不走、脾气又臭的亲戚。她一来,你就得好吃好喝伺候着,不能吃冰,不能喝凉,还得忍受她带来的各种“见面礼”——腰酸、肚痛、头晕眼花。这个称呼,带着点无奈的亲昵,又有点儿抱怨的熟稔。大家心照不宣,一说“我大姨妈来了”,周围的姐妹们立刻就能投来“我懂你”的眼神,男生们则会识趣地退避三舍。它成了一种社交货币,一种隐晦的通行证。

但你仔细琢磨琢磨,“大姨妈”这个词,骨子里还是透着一股子“不好意思直接说”的劲儿。我们把它拟人化,假装它是一个远房亲戚,就是为了避免直接提及 “月经” 这两个字,仿佛那是什么洪水猛兽,说出口就会脏了嘴巴。

后来,随着网络文化的发达,各种千奇百怪的叫法也冒了出来。有文艺范儿的,叫“例假”、“M.C.”(Menstrual Cycle的缩写);有可爱风的,叫“小红”、“亲戚来了”、“草莓汁”——说真的,每次听到“草莓汁”我都想翻白眼,这滤镜开得也太厚了吧?那明明是“案发现场”,好吗?还有更离谱的,什么“血崩”、“尸横遍野”,这一般是姐妹淘之间毫无顾忌的自嘲和黑色幽默,外人听了,估计得吓一跳。

这些称呼,不管好笑还是好玩,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我们依然在用各种方式,绕着弯儿地谈论 月经

那么,最“政治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生理期”

这三个字,科学、严谨、中性。它把一件充满了情绪和感受的个人体验,瞬间拉到了一个客观、冷静的生物学层面。在办公室里,如果你对同事说“我今天生理期,不太舒服”,听起来就比“我来大姨MA了”要职业得多,也得体得多。它像一道屏障,保护了你的隐私,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

但,我必须说,有时候我真的一点儿也不喜欢“生理期”这个词。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想象一下,你痛得在床上打滚,脸色惨白,你的男朋友走过来,用一种教科书般的口吻问你:“你是不是……在生理期?”

天啊,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不是他的女朋友,而是实验室里等待观察的小白鼠。他不是在关心“我”这个人,而是在确认一个“生理现象”。这种冰冷的正确,有时候比一句笨拙的“你怎么了”更伤人。

所以,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 月经的女孩子到底怎么称呼

我的答案是:别纠结那个称呼,去关注那个人。

说真的,一个女孩子在经历 月经 的时候,她需要的根本不是一个多么精妙的代号,也不是一个多么科学的术语。她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难受”,肚子像是被一台老旧的洗衣机在疯狂搅动,腰也像是要断成两截,整个人蔫儿了吧唧,情绪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可能上一秒还想抱着你哭,下一秒就想把你踹到墙上。

这个时候,你跑去问“你是不是来大姨妈/生理期/小红了?”

这问题的意义在哪儿呢?确认一下?然后呢?

真正高情商的、真正温暖的做法,是把那些关于 “怎么称呼” 的标签全都撕掉,直接切入核心—— 关心

她脸色不好,你就问:“你是不是不舒服?脸色怎么这么差?”她抱着肚子蜷在沙发上,你就直接拿个毯子给她盖上,递一个暖水袋过去,说:“抱着这个会不会好一点?”她烦躁地摔东西,你别跟她讲道理,也别问是不是“那个”来了所以脾气大,你就默默地把东西收拾好,给她倒杯红糖水,然后安静地待在旁边,或者给她一个拥抱。

你看,整个过程,你甚至可以完全不提“月经”、“大姨妈”或者任何相关的词。

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关心,是最好的称呼。

当你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落在实处的,是用“你还好吗”代替“你来那个了吗”,是用一杯热水代替一句正确的废话时,对方感受到的,是爱,是尊重,是“我正在被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而不是一个行走的、被荷尔蒙操控的“生理期综合征”样本。

当然,在不同的关系里,尺度也不同。

和闺蜜,你们可以尽情地使用各种黑话,“血流成河”、“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怎么夸张怎么来,这是一种专属于女性的、解构痛苦的幽默感。

和伴侣,多一点直接的身体关怀和情绪安抚,让她知道,无论她身体状况如何,你都在。

和普通同事或朋友,保持距离和尊重。如果她没主动说,你也没必要非得去“戳穿”,看到她不舒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足够了,比如帮忙接杯水,或者说一句“要不要休息一下”。

说到底,我们讨论 月经的女孩子怎么称呼 ,其实是在讨论如何更体面、更人性化地去面对一件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当我们不再需要用“大姨妈”来遮遮掩掩,不再需要用“草莓汁”来强行美化,而是可以坦然地说出 “我来月经了,有点不舒服” ,并且得到的是一句“那你好好休息,有需要叫我”的回应时,那才是真正的进步。

所以,下次再碰到这个难题,别再傻乎乎地去背诵那些标准答案了。忘了那些称呼吧。

去看她的眼睛,看她的脸色,去感受她的状态。然后,用你的行动告诉她:我在。

这比任何称呼,都动听一万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