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看一本新的修真小说,我最爱咂摸的,就是这么个小细节:那些高高在上的修真者,他们到底是怎么称呼我们这些没法吐纳灵气、寿元不过百的普通人的。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呼,背后藏着的是一整套世界观,是鄙视链,是道心,甚至是……杀气。
你以为都叫“凡人”?太天真了。这俩字,水深着呢。
最普遍,也最基础的,当然就是 凡人 。

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挺中性的,对吧?“凡”,平凡、凡俗。但你仔细品品,这俩字从一个能移山填海、活个千八百年的存在嘴里说出来,那味道就全变了。它不是在描述一个事实,它是在划定一个边界。一道天堑。
这感觉,就像一个研究昆虫的生物学家,看着玻璃箱里的一群蚂蚁。他不会恨这些蚂蚁,也不会爱它们,它们只是……研究对象,是另一个生命形态。 凡人 这个词,就自带这种疏离感。它说的是:我们,不一样。你是尘埃里的,我是云端上的。你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在我眼里,不过是人间一季的枯荣,不值得投入任何多余的情感。当一个刚刚筑基的小修士,对着山下村庄的炊烟,淡淡说出一句“山下凡人倒是安乐”,那股子刚脱离“凡籍”的优越感,简直要溢出纸面了。
所以, 凡人 ,是底色,是默认选项,是区分“我”与“非我”的第一道门槛。
然后,就是进阶版的,带着浓烈情绪色彩的称呼了。这里面,最出名的,恐怕就是 蝼蚁 。
啊, 蝼蚁 !这个词一出来,基本就没好事了。说这话的,十个有九个是反派,或者马上就要变成反派。剩下一个,也是那种杀伐果断、视万物为刍狗的狠角色。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锦衣华服的仙门二代,因为凡人多看了他一眼,或者不小心冲撞了他的坐骑,眉头一皱,嘴角一撇,从鼻子里哼出两个字:“区区 蝼蚁 ……”下一秒,就是血溅五步,整个客栈连人带桌子一起化为飞灰。
这已经不是疏离了,这是彻头彻尾的蔑视。在你眼里,我甚至都算不上同类,我就是个可以随意踩死的虫子。我的生命,我的尊严,我的所有一切,都不具备任何价值。 蝼蚁 这个称呼,是修真世界里最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宣言。它背后是绝对的实力碾压,是“我能让你死,所以我对你错”的极致霸道。说真的,每次看到主角被人这么称呼,我就知道,爽点要来了,这货离死不远了。
但你别以为修真者都这么没品。往鄙视链的另一头走,也有一些听起来“高级”得多的称呼。
比如, 生灵 。
这个词,格局一下就打开了。一般会用这个词的,要么是得道高僧,要么是心怀天下的道门巨擘,要么就是那种活了不知多少万年、已经开始思考宇宙终极奥秘的老怪物。在他们眼中,凡人也好,妖兽也罢,甚至花草树木,都是天地间的一份子,都是“道”的体现。他们会说“众生皆苦”,会说“护佑一方 生灵 ”。
这时候的凡人,不再是“凡人”,而是构成这个世界生态的一部分。他们是世界稳固的基石,是产生香火愿力的源头,甚至是某些天道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称呼,带着一种宏大的慈悲,一种超越了物种和阶级的悲悯。当然,这种慈悲,也同样是居高临下的。就像我们保护濒危动物一样,不是因为我们和老虎称兄道弟,而是因为我们认为它们的存在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益。你看,绕来绕去,那种骨子里的不平等,其实一直都在。
和“生灵”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的,是 世人 。
这个词就更有一种出世的禅意了。“世人皆醉我独醒”,修道者自诩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存在,那么红尘俗世里的人,自然就是“ 世人 ”了。这个词,少了几分“蝼蚁”的杀气,也少了几分“生灵”的慈悲,多的是一种淡漠和……叹息。
“唉, 世人 愚昧,为名利所困,殊不知大道在前……”通常是这种句式。说这话的修士,可能刚刚勘破情关,也可能是在指点某个有慧根的凡人。这词里,有种“我看透了你们”的沧桑感。
除了这些主流的,还有些更“黑话”的称呼,那更是将修真世界的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魔道修士口中的 血食 。
这两个字,听着就让人汗毛倒竖。凡人,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人,而是修炼用的“材料”,是补充气血的“丹药”,是祭炼法宝的“祭品”。每一次提到 血食 ,往往都伴随着屠城、献祭这种惨绝人寰的场景。这彻底剥夺了普通人作为“人”的属性,将其完完全全地物化、工具化。这是比“蝼蚁”更加冰冷、更加残忍的称呼,因为它连蔑视的情绪都没有,只剩下纯粹的利用。
还有一种,不那么邪恶,但同样冰冷的,叫 凡胎 。或者, 凡胎浊骨 。
这更像是一个技术性术语。它着眼于生理上的根本不同。“你们啊,是肉体凡胎,生来就有漏,经脉堵塞,灵根不显,注定与大道无缘。”说这话的,可能是某个宗门的入门测试长老,一脸“你不行,下一个”的冷漠。这是一种基于“硬件”的歧视,直接从根子上否定了你存在的价值。对他们来说,你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只是一具“不合格的躯壳”。
你看,从 凡人 的疏离,到 蝼蚁 的蔑视,再到 生灵 的悲悯,最后到 血食 的物化……修真者怎么称呼普通人,这根本就是一道人性光谱的测试题。
一个修士,他选择用哪个词,基本就暴露了他的道心所属。是视凡人如草芥,还是心怀一丝香火情?是将其当成需要庇护的羊群,还是随时可以收割的庄稼?
这一个小小的称谓,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那个光怪陆离又等级森严的修真世界最真实、也最残酷的一面。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读者和故事里的凡人:这是一个命不由己的世界,你的名字,你的身份,甚至你作为“人”的资格,都由不得你来定义。
所以,下一次,当那个白衣胜雪的仙人从天而降,在他开口之前,你最好在心里默默祈祷,从他嘴里吐出来的,可千万别是那个最糟糕的词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