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啊, 新义村 ,那地方真是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尤其是在 称呼 这事儿上,藏着数不清的学问和 人情味 。你如果只是个匆匆过客,一耳朵听过去,可能觉得乱七八糟,一会儿“大爷”,一会儿“三叔”,再来个“狗蛋”,根本摸不着头脑。可你要是真在那儿住上一段时间,哪怕只是一壶茶的工夫,坐在村口那棵老榕树下,听着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乡音,你就会明白,这不光是简单的名字,这背后,是整个村子的脉络,是几代人的故事,是 地道 得不能再 地道 的乡土情结。
第一次踏进新义村,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我当时是去采风,对这种远离喧嚣的小村落有种莫名的向往。刚下车,还没来得及好好打量,就听见一个婆婆在喊:“老二媳妇,你家大壮又把狗剩家的鸡给吓跑了!”旁边立马有人应声:“哎哟,妈,这孩子,我这就去瞅瞅!”我当时就乐了, 老二媳妇 ? 大壮 ? 狗剩 ?这称呼也太……太原始,太有生活气息了吧!一点儿不像城里,人人都叫个“张总”、“李经理”,或者干脆就是冰冷的“喂,那谁”。在新义村,连称呼都带着股热乎气儿,好像你一开口,就主动把自己放进了这个巨大的家庭谱系里。
要说 新义村的村民怎么称呼 ,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的。最普遍、也最核心的,那自然是围绕着 宗亲伦理 展开的。甭管是不是真有血缘关系,只要你生在新义村,长在新义村,或者嫁娶进了新义村,你就自动被“安排”到了一个固定的 辈分 上。你看,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普遍都叫“大爷”、“大娘”的。这不是说他们只有自家孩子才这么叫,而是村里所有的晚辈,哪怕是隔了好几房的,也得规规矩矩地喊一声。这声“大爷”、“大娘”里头,包含了多少敬意,多少历史的沉淀,你细品,就能品出来。

我记得村里有个年过八旬的老爷子,姓王,大家都叫他 王大爷 。他的儿孙辈,自不必说,连我们这些外来的,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喊。可有意思的是,王大爷有个远房侄孙,平时跟大家都是平辈论交的,却偏偏要叫王大爷一声“老祖宗”。我好奇地问他,他说:“哎呀,祖上流传下来的规矩嘛,他老人家是咱王家的定海神针,这声‘老祖宗’,喊得是咱们王家的脸面,是福气!”你看,这就是新义村,规矩未必写在纸上,却刻在每个人的心坎里。
再往下,就是“叔”、“婶”、“哥”、“嫂”这一辈儿了。这中间可就更复杂了。不是随便谁都能叫“哥”的。比如村西头那个手艺好的木匠,大家都叫他 木匠张 ,可私底下,跟他差不多年纪的,会叫他“张哥”,小一辈的呢,自然就喊“张叔”。可要是他家媳妇儿,那大家都得叫“张嫂”,谁要是敢直呼其名,那可就是犯了忌讳,显得没教养。这种 称呼 上的严谨,其实正是 新义村 对家庭伦理、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它不需要警察来维持,也不需要法律来约束,靠的就是这口口相传的 称谓 系统,把每个人都牢牢地铆在这个集体里。
当然,除了 辈分 和血缘, 新义村 的称呼还有不少“野路子”,充满了 生活气息 。比如,有些人的绰号那叫一个形象生动。我遇到过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因为脸上有一颗特别大的黑痣,村里人就叫他 “痣哥” 。还有个跑腿特别麻利的年轻人,村里人索性就叫他 “小飞毛腿” 。这些绰号,往往带着善意的调侃,却也成了他们鲜明的个人标签,比身份证上的大名还深入人心。外人听了或许觉得不礼貌,但村里人明白,这是亲近的表现,是一种特别的 社区认同 。
孩子们的 称呼 就更随意了,乳名、小名,怎么顺口怎么来。比如“狗蛋”、“铁柱”、“小花”……这些名字,听起来粗砺,却饱含着父母长辈的爱意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朴素愿望。我曾问过一个叫“二毛”的小孩,问他怎么不叫大名,他歪着头,奶声奶气地说:“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叫我二毛,村里人也都叫我二毛啊!”你看, 地道 的 称呼 ,就是这样,从娃娃抓起,从牙牙学语时就植入到每个人的生命里。
那么,像我这种外来人呢?刚开始,村里人会客气地叫你“客人”,或者“同志”。等你住得久了,跟谁聊得多了,渐渐地,你的“ 辈分 ”也就被安排好了。如果年纪差不多,或许有人会试探性地喊你一声“小伙子”或者“姑娘”,再熟络一些,就可能变成“小李”、“小王”了。要是再深入一些,跟某个家族走得近了,说不定哪天,你就成了某个“叔”或“婶”的“侄子”或“闺女”了。这中间没有仪式,没有宣告,完全是水到渠成,是 人情味 和信任慢慢累积的结果。这种融入感,是你在任何大城市都感受不到的,它暖和得让你心里发烫。
所以说, 新义村的村民怎么称呼 ?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它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图景,一部浓缩了乡土文化和 人情味 的史诗。它体现了 新义村 对 辈分 的尊重,对家庭伦理的坚守,对集体 认同感 的维护。每一次 称呼 ,都是一次情感的交流,都是一次对过往的追溯,都是一次对当下关系的确认。它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只有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
你听,远处又传来一阵呼喊:“翠花,你家老黄牛又跑到地里去了!”这声“翠花”,饱含着邻里间的熟稔和毫不掩饰的亲近。在新义村, 称呼 就是这样,它不是冰冷的符号,它是村子的呼吸,是跳动的脉搏,是每个人血肉相连的证明。你问我, 新义村的村民怎么称呼 ?我只能告诉你,去听,去感受,去融入,你才能真正懂得,那里面藏着的是多么厚重而温暖的 人情味 ,那是一种,只属于 地道 乡土的,独特韵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