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 鞠婧祎 ,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你到底管她叫什么。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圈子里的秘密暗号,你用哪个称呼,基本就能暴露你的“粉籍”年份和属性。路人、老粉、新粉、事业粉,甚至黑粉,都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名字,这背后是一整个舆论场,是粉丝与偶像之间一段段心照不宣的故事。
先说那个最出圈,也最沉重的—— 四千年美女 。

说真的,现在还在张口闭口这么叫的,要么是压根不了解情况的纯路人,要么就是……嗯,你懂的。这个称呼像一个华丽又沉重的枷锁,当年让她一夜之间被大众知晓,但也从此把她钉在了审判席上。这个源于一次日媒报道的乌龙翻译(“四千年一遇的偶像”被传成了“四千年一遇的美女”),却像牛皮糖一样黏在她身上长达数年。它既是她火速出圈的催化剂,也是后来无数争议与审视的源头。
爱她的人心疼这个标签带来的负累,觉得这四个字完全遮盖了她在舞台上的努力和汗水;而另一拨人,则拿着这个标签当成攻击她的最佳武器。所以,真正的鞠骑(鞠婧祎粉丝名)内部,几乎没人会用这个称呼了。提起来,都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点无奈,有点愤愤不平,也有一丝早已释然的平静。它就像一道疤,虽然结痂了,但永远都在那里。
那么,粉丝们到底怎么叫她?
最普遍,也最亲切的,当属 小鞠 。
这个称呼,简单、顺口,带着一种天然的邻家感。不管你是妈粉、女友粉还是事业粉,叫一声“小鞠”,都显得那么自然。它抹平了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感,仿佛她就是你身边那个漂亮又努力的小妹妹、好朋友。在各种微博评论区、粉丝群里,满屏的“小鞠加油”、“小鞠今天好美”,暖意融融。这个称呼是粉丝圈的“最大公约数”,是大家最舒服、最安全的默认选项。
然后是那个充满二次元和日系偶像色彩的称呼: kiku酱 (kiku chan)。
这个称呼,简直就是老粉的身份认证。“kiku”是“鞠”的日语读音,后面的“酱”则是日系文化里亲昵的后缀。能脱口而出这个称呼的,八九不离十,都是从SNH48时期一路追过来的。那个时候的她,还在剧场里挥洒汗水,还在为每一次总选拼尽全力。一声“kiku酱”,唤起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关于嘉兴路、关于那个穿着格子裙跳舞的小偶像、关于整个塞纳河时代的集体记忆。这个称呼里,有青春,有陪伴,有一种“我们是一起走过来的”特殊情感羁绊。它像一个秘密暗号,新粉听了可能一头雾水,老粉听了却会会心一笑。
再亲昵一点的,就是 祎祎 。
叠字称呼,本身就充满了宠溺的味道。叫“祎祎”的,多半是把她当成自家女儿、自家宝贝疙瘩的粉丝。这个称呼太软了,太甜了,充满了保护欲。当你看到一个粉丝打出“我们祎祎今天辛苦了”的时候,你几乎能脑补出她脸上那种“老母亲”般的慈爱笑容。这声“祎祎”,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珍视。
当然,有软的,就有硬的。
鞠总 ——这个称呼就完全是另一种画风了。
什么时候会这么叫?当她在舞台上气场全开,眼神凌厉,slay全场的时候;当她在某些采访里,回答问题逻辑清晰、不卑不亢的时候;当她成立个人工作室,自己当老板,规划事业版图的时候。一声“鞠总”,喊出的全是敬佩和欣赏。这个称呼,代表着粉丝对她独立、强大一面的认可。她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甜妹 小鞠 ,她还是一个能独当一面、掌控自己人生的强者。这种反差萌,也正是她圈粉的地方。前一秒还是软萌的 kiku酱 ,后一秒就成了走路带风的 鞠总 。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小众、更有趣的昵称。比如因为她英文名叫Kiku,所以有些粉丝会俏皮地叫她 “kiki” 。还有一些根据她演过的角色或者某个时期的造型来的外号,比如叫她“小仙女”、“白娘子”,这些更像是特定情境下的爱称。
你看,从被外界强加的 四千年美女 ,到粉丝内部充满爱意的 小鞠 、 kiku酱 、 祎祎 和 鞠总 ,这些称呼的演变,其实就是 鞠婧祎 一路走来的缩影。
她撕掉了那个最沉重的标签,或者说,是和粉丝一起,用无数个充满爱意的称呼,把它稀释了、覆盖了。一个偶像的名字,被粉丝用爱意和时光浸泡,最终会呈现出怎样丰富的层次和光泽? 鞠婧祎 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所以,下一次你再讨论她,不妨想想,你最想用哪个称呼来叫她?那或许也正投射出,你眼中的她,究竟是哪一个模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