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说这事儿,真是想起来就让人心里头百味杂陈。从小到大,我们家兄妹几个,都规规矩矩地唤他一声“ 哥哥 ”。那声“ 哥哥 ”里头,有小时候抢玩具的打闹,有他偷偷给我藏零食的温情,也有青春期里他那些不着边际的梦想和傻气。可自从他娶了陕西媳妇,把家安在了黄土高原的某处小城,我们心里的那份“ 哥哥 ”情,就好像被一层细密的、带着西北风沙味道的薄雾轻轻笼罩了。外人,特别是他媳妇那边的亲戚朋友,到底该 怎么称呼 我们家这位 远嫁陕西 的 哥哥 呢?这个问题,乍一听挺简单,可真要细琢磨起来,里头藏着的可不只是几个字眼儿,是深深浅浅的 文化差异 ,是新旧 家族 的融合,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情感纽带 啊。
我记得第一次去他陕西的婆家,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透着西北人的豪爽和热情。七大姑八大姨,左邻右舍的,个个脸上都挂着淳朴的笑容。那时候我心里就犯嘀咕,这些人会 怎么称呼 我这从小娇生惯养,如今成了陕西女婿的 哥哥 呢?我们家里,他永远是那个排老大的“大 哥哥 ”,可到了人家家里,他可就有了好些个新身份。首先,他成了人家的“女婿”,这没跑。他媳妇的父母自然是叫他“女婿”的。这倒简单,也算意料之中。可再往外延伸呢?他媳妇的兄弟姐妹,还有那些更远的亲戚,可就复杂了。
你别看都是中国人,可这南北 称呼 的 习俗 差异,有时候真能让人懵圈。在咱们南方,通常他媳妇的哥哥,我们喊“大舅哥”,他媳妇的弟弟,我们喊“小舅子”,这是对我们而言。可反过来,他媳妇的姐姐妹妹们,该 怎么称呼 我们 哥哥 ?如果是他媳妇的姐姐,那姐姐的老公是不是该叫他“妹夫”?他媳妇的妹妹呢,是不是该叫他“姐夫”?这听起来顺理成章,可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带着地方 方言 和 习俗 的语境里,往往不是那么直白。

我听 哥哥 媳妇的表姐夫,一个看起来挺严肃的大叔,在酒桌上端着酒杯,笑呵呵地对我们 哥哥 说:“来, 大女婿 ,咱爷俩走一个!”我当时一愣, 大女婿 ?这 称呼 ,在我们家乡可是闻所未闻。一般都是叫“女婿”或者“小徐”(我 哥哥 姓徐)。后来我才知道,在陕西有些地方,为了区分女婿的辈分,或者家里女婿多的时候,会按照顺序加上“大”、“二”、“三”等等。这不就成了“ 大女婿 ”了嘛。哎,你说说,这一个 称呼 ,里头学问可大了去了,不光是名字,更是对他在这个新 家族 里地位的认可。
当然,除了这种带有地域特色的 称呼 ,更多的还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延伸。他媳妇的侄子侄女们,自然要叫他“姑父”或者“舅舅”,这取决于他们是 哥哥 媳妇的哥哥姐姐的孩子,还是弟弟妹妹的孩子。这套规矩,倒跟我们家乡差不多,算是全国通用的。可即便如此,我 哥哥 第一次被一个小娃娃怯生生地喊“姑父”的时候,那脸上掩不住的喜悦和一丝丝的窘迫,我可都看在眼里了。毕竟,从前的他,是家里唯一的 哥哥 ,如今,他成了许多小辈的“姑父”,这身份的转变,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远嫁陕西 ,这四个字,对我 哥哥 来说,是人生一次重大的迁徙。他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黄土地里。而 称呼 ,就像是那棵新栽的树苗,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土壤,新的环境。我常在想,这些新的 称呼 ,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新的责任?是更广阔的 家族 网络?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与我们原本的那个家,隔了一层不易察觉的纱?每当我在电话里,听到他媳妇的亲戚们在背景音里喊他“姐夫”、“姑父”时,我心里总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那不是吃味,而是一种带着思念的感慨——我的 哥哥 ,真的长大了,真的有他自己的大 家族 了,而我,只是他众多 情感纽带 中的一环。
当然,我们作为他的亲妹妹,亲弟弟,永远是喊他“ 哥哥 ”的。这是我们血脉里刻着的,是任何地域 习俗 都无法改变的。但对于他的新 家族 而言,这份 称呼 的“合规性”和“亲切感”,就显得格外重要。记得有一回,他媳妇的一个远房表妹,可能是不太确定该 怎么称呼 ,支支吾吾半天,最后憋出一句“那位叔叔”,把我 哥哥 给逗乐了,也有些许尴尬。这说明啊, 称呼 这事儿,既要讲规矩,也得讲情分,还得讲点随机应变的小智慧。
其实,说到底, 称呼 只是个形式,它背后承载的,才是我们真正该去体会的——是那份沉甸甸的 亲情 ,是那份无论相隔多远,都割舍不断的心意。我 哥哥 在陕西,适应着那边的生活,学着说一些 方言 ,吃着当地的羊肉泡馍,他不再是那个只属于我们家的小伙子了,他成了陕西女婿,是媳妇家的顶梁柱。他所获得的每一个新的 称呼 ,都是他融入这个新 家族 的证明,是他建立新的 情感纽带 的见证。
所以,当再有人问起, 远嫁陕西的哥哥怎么称呼 时,我大概会这样回答:对我们自己人来说,他永远是那声亲切的“ 哥哥 ”。而对于他的新 家族 来说,那可就得看他是谁的“ 哥哥 ”,谁的“姐夫”,谁的“姑父”,甚至谁的“大女婿”了。这其中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满满的人情味儿和浓浓的 亲情 。无论是哪种 称呼 ,都透露着一份份对他的 尊重 和接纳。这份融入,这份改变,正是生活最真实,也最动人的样子。那些字里行间跳动的,不再仅仅是语音,而是 家族 的枝繁叶茂,是 亲情 的延绵不绝。我们 哥哥 ,在黄土高原上,用他新的身份,书写着他自己的故事,而那些不同的 称呼 ,就是他故事里最生动的旁白,也是我们对他的爱和牵挂,永不消逝的回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