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留学生怎么称呼假期生活?这远不止“放假”二字能概括

别问,问就是“续命”。

或者,用更时髦、更自嘲的说法,叫“极限生存挑战窗口期”。你以为我们在国外读书,假期就是阳光、沙滩、派对?拉倒吧。国内朋友眼里的“诗与远方”,在我们这儿,早就被揉碎了,掰开了,重新组合成几种截然不同的、五味杂陈的形态。所以,当有人一脸羡慕地问我“ 留学生怎么称呼假期生活 ”时,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绝不是“vacation”这个轻飘飘的单词。

那是一本厚厚的、写满了辛酸与激情的账,每一页都贴着不同的标签。

揭秘留学生怎么称呼假期生活?这远不止“放假”二字能概括

第一种,最普遍也最撕裂的,叫“回国充电局”,或者说,“特种兵式探亲”。

这个“充电”是双关语。一方面,是给自己的中国胃和中国心充电。你想想,在国外吃了一学期的冷三明治和“健康”沙拉,你的灵魂都在渴望一顿正宗的、冒着滚滚红油的火锅,渴望凌晨十二点街边摊那一口滋啦作响的烤串。所以,回国的 假期生活 ,本质上是一场味蕾的朝圣。行程表?哦,那东西比我期末复习的schedule还满。今天见发小,明天陪姥姥,后天是爸妈安排的“世伯局”,大后天高中同学喊你“剧本杀走起”。

你像一个陀螺,被亲情和友情的鞭子抽得飞速旋转,停不下来。前一天还在倒时差,第二天就已经在KTV里嘶吼着五年前的老歌。那种感觉,就像一个被吹满气的气球,飘洋过海回到故土,却在落地的一瞬间,被亲朋好友们的热情和各种“局”给扎了无数个小孔,迅速地、不可逆地瘪了下去。身体上累得像狗,精神上却因为那份久违的烟火气而感到片刻的满足。这哪是放假,这分明是一场高强度的情感拉练。等假期结束,拖着行李箱回机场,感觉身体被掏空,但充电宝(中国胃)是满格了。这就是我们的 假期生活 ,一场甜蜜的消耗战。

第二种,听起来有点孤单,但自由度爆表的,我们管它叫“留守儿童的自我修养”。

不是所有 留学生 都有条件或意愿每个假期都回国。机票太贵、假期太短、或者干脆想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于是,就有了“留守”这一说。

当整座校园变得空空荡荡,当朋友圈被回国吃喝玩乐和欧洲N国游刷屏时,我们的 假期生活 ,是另一种画风。是清晨独自一人走在安静的大学城街道上,第一次感觉这座城市完完全全属于你。是去超市买菜,终于可以慢悠悠地研究每一个标签,而不是像上学时那样匆匆忙忙抓起最便宜的意面就跑。

我们会去打一份零工,在咖啡馆里笨拙地学着拉花,或者在本地餐厅的后厨满头大汗。赚的钱不多,但那种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一杯啤酒、一张电影票的踏实感,是父母给的生活费无法替代的。我们也会约上三五同样“留守”的伙伴,租一辆车,进行一次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去探索那些旅游攻略上不会提及的小众角落。这种 假期生活 ,像是把日子过成了一部慢节奏的独立电影,主角是你,导演是你,观众也是你。有孤独,但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独立和从容。我们不叫它“假期”,我们称之为“本土化深度沉浸体验”。

第三种,最光鲜亮丽,也最考验体能的,俗称“欧洲特种兵拉练”。

这主要是在欧洲的 留学生 群体中盛行。廉价航空的机票像不要钱一样,撩拨着每一颗躁动的心。于是,一个星期的 假期生活 ,可以被压缩成“五国七日游”的极限挑战。

我们的口号是:“可以用腿走到的地方,绝不花钱坐车;可以在青旅的八人间里将就,绝不住昂贵的单间。”背着一个巨大的登山包,里面塞着未来几天的全部家当。每天的步数是三万起跳,用脚丈量着巴黎的浪漫、罗马的恢弘、巴塞罗那的热情。

朋友圈里晒出的照片,是你在埃菲尔铁塔下的优雅微笑,是你在斗兽场前的深沉远眺。但照片背后,是你为了省钱啃了好几天的硬面包,是你在凌晨五点为了赶最早一班的瑞安航空而几乎没合眼,是你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听着此起彼伏的鼾声。累,真的累。但那种“用身体换风景”的成就感,那种在地图上将一个又一个国家点亮的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不叫这“旅行”,我们叫“刷地图”,或者“青春无悔之暴走篇”。

最后一种,最“卷”,也最现实的,叫做“实习续命期”。

对于那些商科、计算机等专业的 留学生 来说, 假期生活 从来不是用来放松的,而是用来“弯道超车”的。当别人在享受阳光和美食时,他们已经穿上笔挺的西装,挤上早高峰的地铁,开始了一段无薪或低薪的实习。

这不仅仅是为了简历上那几行漂亮的经历,更是一种身份焦虑的体现。在 留学生 的圈子里,你总会害怕自己落后。别人有大厂实习了,你没有,你就会慌。所以,假期成了一个新的战场。他们把睡眠压缩到极致,白天是实习生,晚上还要预习下学期的课程,周末还要参加各种networking event,试图多认识一些“大佬”,为未来的工作铺路。

这样的 假期生活 ,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他们嘴上说着“太卷了,受不了”,但身体却很诚实地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他们称呼这段时间为“预备社畜体验卡”,或者干脆就是“为爱发电的奋斗纪实”。

所以,你看, 留学生怎么称呼假期生活

它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是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一个包含了万千情绪的复杂集合体。它是“回国特种兵”的味觉狂欢,是“留守派”的孤独成长,是“暴走族”的青春勋章,也是“内卷党”的野心序章。

它是一块被挤压得几乎没有水分的压缩饼干,一口咬下去,你能尝到乡愁的咸,自由的甜,疲惫的苦,和梦想的辣。这,才是我们真真切切的,假期生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