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领头人怎么称呼自己?从阿訇到乡老,内行人讲讲门道

你问我, 回族领头人怎么称呼自己

这个问题,嘿,问得特别有意思。因为它本身就带了点儿“外人”视角。真正在那个圈子里,在那个坊上,在那个烟火气十足的村落里,“领头人”这个词儿,其实有点太大了,太正式了,甚至有点飘在空中。

我们不这么叫。或者说,这个称呼的方式,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名牌,不是一个印在名片上的头衔。它是一种流动的、活生生的、大家心里都默认的尊敬。

回族领头人怎么称呼自己?从阿訇到乡老,内行人讲讲门道

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 阿訇 ,对吧?没错。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身份。 阿訇 ,波斯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老师、学者。在我们的语境里,他就是清真寺的教长,是宗教生活的核心。一个社区、一个村子,清真寺是精神的锚,那 阿訇 就是那个掌舵的人。他要领着大家做礼拜,主持婚丧嫁娶的仪式,给孩子们启蒙教名,还要在每个主麻日(聚礼日)的讲坛上,用最朴素的道理,讲安拉的教诲,讲做人的本分。

所以,你要说他是领头人,那绝对是。他是精神上的领路人。但你要是真走到一位德高望重的 阿訇 面前,毕恭毕敬地问:“阿訇,您是我们的领头人吧?”他八成会摆摆手,一脸谦和地说:“不敢当,我就是个替大家干活的,是个‘黑俩麦提’的(服务者)。”你看,这就是根子里的东西——谦卑。他们从不以“领袖”自居。在他们自己心里,自己是引导者,是服务者,是知识的传承人。

而且 阿訇 内部,其实也分得很细。有在一个地方主持教务多年的 伊玛目 (领拜师),有刚刚从经学院毕业出来实习的年轻 海里凡 (学生),还有专门负责教孩子们念经的 开学阿訇 。他们的身份和职责不同,受到的尊敬程度也就不一样。但他们都不会站出来说:“我是头儿!”。他们的权威,不是来自任命,而是来自学识和品德,是日复一日在街坊邻居眼皮子底下积攒起来的。

但是!故事到这里只讲了一半。如果你觉得回族社区里,事事都是 阿訇 说了算,那就又想简单了。

还有一种人,你可能没那么熟悉,但在很多地方,他的分量,一点不比 阿訇 轻。我们管这种人叫—— 乡老

这个词儿,土得掉渣,但能量巨大。 乡老 ,不一定是宗教学者,他甚至可能不识字,但他一定是这个地方活得最明白、最受大家信服的人。他可能是村里辈分最高的老爷子,可能是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能人,也可能就是那个一辈子公道正派、从没办过一件亏心事的老实人。

张三家的牛踩了李四家的麦苗,闹得不可开交,找 阿訇 阿訇 管的是教门里的事儿。这时候,就得请 乡老 出面了。 乡老 往中间一坐,烟袋锅子在桌上磕一磕,不讲大道理,就讲人情世故,讲邻里乡亲的本分。他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掰扯得清清楚楚,让两家都服气。谁家孩子不孝顺,谁家兄弟闹分家,这些鸡毛蒜皮但又最关乎生活安宁的“俗事”,都是 乡老 的地盘。

乡老 这个角色,他自己怎么称呼自己?他更不会说自己是领头人了。他会说:“我就是个和稀泥的。”或者“年纪大了,大家给个面子。”他的权力,源于传统,源于大家骨子里对年龄、智慧和公心的敬畏。

所以你看, 阿訇 管的是“天上的事”,是精神的归属; 乡老 管的是“地上的事”,是生活的秩序。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形成了特别有意思的二元结构。很多时候,他们是互相配合的。社区里有什么大事,往往是 阿訇 和几个威望最高的 乡老 坐在一起商量着办。

那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情况又变了。经济发展了,很多人走出了村子,进了城。在城市里,在生意场上,又出现了新的“领头人”。

这种人,可能没有宗教头衔,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乡老 。他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拉面馆连锁店的老板,或者是一个热心肠的社区工作者。大家有困难了,会第一个想到找他。谁家孩子上学差点钱,他悄悄就给垫上了;谁家和外人起了纠纷,他能站出来有理有节地去交涉。大家伙儿信任他,因为他有能力、有资源,还愿意为大家出头。

这种人,我们私下里可能会叫他 “头人” 或者 “管事的” 。这两个词,就更口语化,更江湖气一点。“那谁谁,是我们这片的 头人 。”这话一说,就意味着他有威信,能办事,罩得住。

但他自己会怎么说?他可能会拍着胸脯说:“都是自家兄弟,有事言语一声!”他强调的是“情义”,是“帮忙”,而不是“领导”。他的身份,是在一次次具体的“办事”过程中被大家确立起来的。

所以,绕了这么一大圈,回到最初的问题: 回族领头人怎么称呼自己

答案就是:他们几乎从不这样称呼自己。

他们会称自己是 “阿訇” ,因为这是一个具体的教职;他们可能会默认别人叫他 “乡老” ,因为这是辈分和阅历的体现;他们可能会笑呵呵地接受 “管事的” 这个外号,因为这代表了大家的信赖。

但“领头人”这个词所蕴含的那种权力感、等级感,和我们文化深处的东西是有点儿拧巴的。真正的威望,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你在清真寺里念出的每一句动人的《古兰经》,是你为邻里调解的每一次纠纷,是你为穷苦乡亲掏出的每一分钱。

那种 德高望重 ,是刻在大家心里的。他自己不需要一个名头来证明什么。当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尊敬你、信赖你的时候,你叫什么,还重要吗?那份尊敬,才是他真正的、也是唯一的“头衔”。

所以啊,下次别再问他们怎么称呼自己了。去看看大家是怎么称呼他的,那才是最真实的答案。那称呼里,藏着一个社群的运转密码,也藏着一份沉甸甸的人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