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 怎么称呼 路口那位 交警协管员 ?这事儿,说大不大,但你但凡开过车,肯定在心里琢磨过,甚至嘴边的话都到了,又给咽了回去。那个瞬间的犹豫,特别真实。
一个大晴天,毒辣的太阳烤着柏油路,空气里都是尾气的味道。你在路口等红灯,前面一辆车不知道是新手还是走神了,绿灯亮了半天愣是不走。你急得按喇叭,心里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这时候,一个穿着浅蓝色制服,但肩章、臂章明显和旁边正牌交警不一样的人走过来,敲了敲前车的窗户。问题解决了,车流开始涌动。你摇下车窗,想对他表示感谢,话到嘴边,卡住了。
叫“警察同志”?听着太正式,而且,他不是警察啊,万一叫错了,人家尴尬,你也尴尬。那叫“协警”?这是他的岗位名称,没错,但听着就像你当面叫一个服务员“服务员”一样,冷冰冰的,少了点人情味儿。喊“喂”?那就更没礼貌了。

最后,大部分人,包括我,都会脱口而出一句:“ 师傅 ,谢了啊!”
对,就是 “师傅” 。
这俩字儿,简直是中国社会里一个万能的、充满了烟火气的润滑剂。它打破了职业的壁垒,消解了身份的隔阂。你叫开出租的司机是师傅,叫修水管的工人是师傅,叫路边摊煎饼果子的大哥也是师傅。这个词背后,是一种对劳动者的朴素尊重。你承认他的专业性,哪怕他的专业只是在这条马路上疏导交通;你感谢他的付出,哪怕这只是他的本职工作。
所以,喊一声“ 师傅 ”,永远不会错。对方听着舒坦,你也显得亲切、懂事儿。尤其是对那些年纪稍长,一看就是顶着烈日风霜,皮肤黝M黑的协管员大哥,一声“师傅”过去,他脸上紧绷的线条,可能都会柔和几分。他或许只会简单地点点头,或者挥挥手让你赶紧走,但你能感觉到,那份善意,他收到了。
当然,称呼这事儿,也看人,看场景。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看着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小伙子,一脸认真地在指挥交通,你喊他“师傅”,他可能会有点不好意思地愣一下。这时候,一句“帅哥,辛苦了”,或者干脆就是一句简单的“你好,谢谢”,效果可能更好。年轻人嘛,更吃这一套,轻松、不油腻。同样的,如果是位女协管员,一句“美女,麻烦了”,也比生硬的称呼来得顺耳。
但千万别小看这个称 呼 。它不仅仅是个代号,它背后是你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和态度。
交警协管员 ,这是一个身份特别“拧巴”的群体。他们穿着类似警服的制服,站在马路中央,行使着部分交通指挥的权力。在车主眼里,他就是“管我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没有执法权,不能开罚单,遇到真正的纠纷,他们能做的,也只是维持秩序,然后呼叫正式的交警来处理。
这种权力的模糊地带,就造成了认知的混乱。
有些人,骨子里就带着点对“临时工”的轻视。一看他不是正式警察,说话的底气都足了三分。我亲眼见过,一个开着豪车的司机违章掉头被协管员拦下,司机摇下车窗,眼皮都不抬一下,甩出一句:“你一个协警,管得着我吗?把你们队长叫来!”
那个协管员小伙子,脸瞬间就涨红了,攥着拳头,但还是克制着说:“先生,您这样掉头很危险,请您配合一下。”
那一刻,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一码归一码,违章是你的错,人家的工作就是劝导你,你凭什么因为他的身份,就去践踏他的尊严呢?他站在马路中间,吸着比你多无数倍的尾气,担着被车撞的风险,为的,不就是让这条路更通畅、更安全一点吗?这其中,也有你的一份便利啊。
所以, 怎么称呼他 ,折射出的,是你自己的修养。
当你纠结于一个称呼时,其实是在脑子里快速地给对方进行身份定位。而一个得体的称呼,就是给对方一个最起码的尊重。
我后来跟一个当了几年协管员的朋友聊过这事儿。他说,他们内部其实无所谓别人怎么叫,听得最多的就是“师傅”,早就习惯了。但最让他们寒心的,不是称呼,而是态度。
他说,最怕的不是那些不讲理的,最怕的是那种,你跟他说话,他完全无视你,眼神里明晃晃地写着:“你算老几?”那种被当成空气的感觉,比被人指着鼻子骂还难受。
他说他也遇到过暖心的事。有一次下大雨,他在一个没有遮挡的路口执勤,全身都湿透了。一辆车开过去,又倒了回来,车窗摇下来,一个大姐递给他一把伞,说:“小伙子,先撑着吧,别淋感冒了。”他当时连声谢谢都忘了说,就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来。大姐没叫他任何称呼,但那个行为,比任何好听的称呼都温暖。
你看,说到底,称呼只是一个表象。核心在于,你有没有把对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一个和你我一样,需要顶着压力工作,也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人。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交警协管员怎么称呼他 ?
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叫什么,就大大方方地叫一声“ 师傅 ”。这声“师傅”,饱含着对一个劳动者的基本敬意,不卑不亢,温暖而有力。它像是一张社交安全牌,在任何不确定的场合,都能打出一个及格分。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那就观察一下对方。年轻的,可以叫声“帅哥”;耐心的,可以多说一句“辛苦了”;在你需要帮助时,眼神诚恳地说一句“麻烦您了”。
别再纠结于他是不是“真警察”,别再心里盘算着他到底有多大“权力”。就把他当成一个在恶劣天气里,帮你疏通拥堵、指出明路的普通人。
当你的车顺利通过那个曾经让你心烦意乱的路口时,从后视镜里,你或许会看到他依旧笔挺的背影,在川流不息的车海中,像一个渺小却坚定的坐标。这时候,你在心里默念一句什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只是带着一份平常心继续前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毕竟,一个文明的社会,不就是由这些微小的、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尊重构成的吗?而这一切,往往就从一句得体的称呼开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