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生鱼肉怎么称呼?脍、鲜、鱼生,古代叫法远比刺身丰富

一提生鱼片,脑子里蹦出来的词儿,十有八九是“刺身”。没办法,文化输出太强了,日料店开遍大江南北,红白相间的金枪鱼腩、橙白纹理的三文鱼,配着酱油和绿芥末,几乎成了生食鱼肉的唯一想象。但咱们老祖宗,玩这个可早太多了。而且,叫法讲究多了,那份骨子里的风雅和对食物的敬畏,甩了“刺身”这个直愣愣的名字好几条街。

聊这个,绕不开一个字,一个几乎为生鱼肉量身定做的字——

没错,就是孔夫子念叨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里的那个 。孔圣人,那个两千多年前的老饕,就给这道菜定了性。什么叫“不厌细”?就是对刀工的极致要求。 ,在古代,它首先是一种刀法,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指那片鱼肉本身,它包含了一整套动作,一种近乎于道的高超技艺——用锋利的刀,快速、精准地将鱼肉片成极薄的片儿,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表演,一种美学。想象一下,一条刚刚捞上来的、还在微微颤动的鲜活鲤鱼,被技艺高超的庖丁处理,刀光一闪,一片片薄如蝉翼、色如冰雪的鱼片就码放在盘中。这叫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说“切生鱼片”,古人一个 字就全解决了,画面感、技术含量,全在里面。

古人吃生鱼肉怎么称呼?脍、鲜、鱼生,古代叫法远比刺身丰富

有时候,为了更明确,也会写作 ,加个鱼字旁,意思再明白不过。或者直接点,叫 鱼脍 。曹植在《七启》里就写过“膳有 随珠之鲙 ,陇坻之菌”,把 鱼脍 和珍贵的菌子并列,可见其地位之高。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家常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宴席上的硬菜,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更有意思的来了。你猜“鲜”这个字,本意是啥?今天我们说“鲜美”,是个形容词。但在最初的最初,《说文解字》里讲,“鲜,鱼名。”后来引申为新鲜的鱼。怎么个新鲜法?就是活杀现吃,很多时候就是指生吃的鱼。所以,古人说“来,上个 ”,可能真不是让你尝尝味道,而是直接端上来一盘子处理好的生鱼。这个字的构成也特别有画面感,一个“鱼”一个“羊”,鱼的清甜和羊的醇厚,是古人心中最顶级的两种美味,合在一起,就是这个“ ”字,简直是味蕾的终极密码。所以, 这个字,本身就藏着生鱼肉的影子。

是不是一下子感觉,咱们现在说的“生鱼片”,有点太直白,太没想象力了?

别急,还有更华丽的。

到了隋唐,吃 鱼脍 这事儿,简直被玩成了一门行为艺术。隋炀帝就极其爱吃,还给它起了个流传千古的雅号—— 金齑玉脍 。这是什么概念?“玉脍”,就是夸鱼片白皙、晶莹,如同美玉。“金齑”,指的是配着吃的蘸料。齑(jī),就是捣碎的姜、蒜、葱、香菜等辛香料,再配上各种酱料,调和出来颜色金黄,故称“金齑”。你品品, 金齑玉脍 ,四个字,色香味俱全,食材、刀工、调味,全有了。一盘如玉的鱼片,旁边配着一小碟金色的酱料,这名字起得,简直是一首微型诗。杜甫也写过,“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描写的正是厨师制作 鱼脍 的场景,刀快得只能看到像雪花一样的鱼片飞落,配料则是鲜嫩的春葱。

唐朝人对这口的热爱,更是登峰造极。王昌龄的诗里有“青鱼雪落脍”,李白的诗里有“吹箫舞 ”,白居易更是直白,“ 鱼脍 入口,美味无比”。那时候,吃 鱼脍 是一种风尚,一种社交活动。文人墨客聚会,没个 鱼脍 ,简直不算上档次。

除了 ,还有一个词也一直在用,并且流传至今,那就是 鱼生 。这个词相对 来说,更侧重于“生”这个状态。尤其在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一带,“ 鱼生 ”这个叫法生命力极强。捞起一条鲩鱼(草鱼),放血、去鳞、起肉、切片,配上柠檬叶丝、炸芋头丝、花生、姜丝、葱丝、蒜片……一大堆配料,淋上熟油和酱油,拌匀了吃,那叫一个“风生水起”。这道菜,在岭南地区,至今都是逢年过节的重头戏。而“ 鱼生 ”这个词,在古籍中也早有记载,它和 鱼脍 常常可以互换,但意境上, 更强调“切”的动作和技艺,而 鱼生 更强调“生”的食材本味。

所以你看, 生鱼肉古时候怎么称呼 ?答案远不是一个词那么简单。

它有最核心、最具技术含量的叫法:

有最本源、直指味觉巅峰的叫法:

有最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叫法: 金齑玉脍

还有最通俗、流传至今的叫法: 鱼生

每一个称呼背后,都藏着一段活色生香的历史,一种对食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这和我们今天笼统地称之为“生鱼片”或直接借用“刺身”,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古人的叫法里,有动作,有色彩,有比喻,有对厨师技艺的赞美,更有对自然馈赠的那份敬意。

当然,后来由于卫生条件和寄生虫病的风险,吃生鱼肉的习俗在中原大部分地区逐渐式微,烹饪技术的发展也让熟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回望历史时,为老祖宗们那份精致和讲究而赞叹。

所以下次,当你夹起一片三文鱼,或许可以想象一下,在某个遥远的午后,一位诗人,正对着一盘薄如冰绡的“ 玉脍 ”,蘸着“ 金齑 ”,吟诵出流传千古的诗句。那不是简单的果腹,那是生活,是品味,是刻在汉字基因里的,对“鲜”最极致的追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