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小。 我和我老公的爹怎么称呼 ,这六个字,在我刚结婚那会儿,简直就是悬在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次家庭聚餐都让我如坐针毡。
领证之前,一切都那么简单。跟着我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他,进门就甜甜地喊一声“叔叔好!”“阿姨好!”,嘴甜不吃亏嘛。叔叔也乐呵呵地应着,给我夹他最拿手的红烧肉,那气氛,叫一个融洽。那时候的我,天真地以为,这声“叔叔”能喊到天荒地老。
谁知道,婚礼一过,红本本一揣兜里,天,就变了。

第一次有意识地感觉到不对劲,是婚后第一次回他们家吃饭。饭桌上,我习惯性地想说:“叔叔,您尝尝这个鱼,我妈做的。”话到嘴边,突然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那两个字,怎么也吐不出来。我老公他妈,也就是我婆婆,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老公在桌子底下悄悄踢了我一下,我看见我公公——对,当时在我心里他已经自动升级为“公公”这个职称了——端着酒杯的手,也那么不经意地停顿了一下。
整个饭桌的空气,在那一瞬间,仿佛凝固了。
我脑子里跑过一万个弹幕:喊“叔叔”?不对!都结婚了,还喊叔叔,太见外了,显得我不懂事。喊“爸”?我的天,这个字对我来说,专属我自己的亲爹。我爸养我二十多年,那个字眼连着我所有的童年、青春和依赖。现在,要我对另一个男人,一个虽然和蔼可亲但毕竟只认识了几年的长辈,张开嘴,喊出那个同样分量的字?
我做不到。真的,喉咙里像卡了根鱼刺,不上不下,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最后,我急中生智,把那盘鱼往他面前一推,含含糊糊地说了句:“哎,您多吃点这个。”
一场危机,靠着一个“哎”字和肢体语言,暂时化解。但问题还在那儿,像个定时炸弹。
后来,我开启了漫长的“花式逃避称呼”之路。
比如, 曲线救国法 。需要跟他说话的时候,我尽量不单独起头,而是接我老公或者婆婆的话。比如我老公说:“爸,我给你倒杯酒。”我立刻跟上:“对对对,少喝点,医生说您要注意呢。”完美避开称呼,还显得我特关心他身体。
再比如, 声东击西法 。想叫他吃饭,我不会直接喊。我会跑到厨房,对我婆婆说:“妈,饭好了,叫爸吃饭吧!”让她去传话。简直是小机灵鬼附体。
最常用,也最狼狈的,就是 “喂、哎、那个”三字经 。每次需要正面交流,话到嘴边,称呼那个位置就自动变成了“那个……”,或者提高音量引起他注意的“哎!”。我自己都觉得滑稽又心酸。
我老公也发现了我的窘境。他私下跟我说:“你就跟着我喊‘爸’呗,多简单的事儿。”
简单?男人永远不懂女人在这种事上的纠结。那不是一个发音,那是一种心理上的跨越,是一种身份的重新确认。喊了“爸”,就意味着我彻底从原生家庭的“女儿”角色,分了一半出去,成了这个新家庭的“儿媳”。这背后,有甜蜜,但更有惶恐和一丝丝的“背叛感”。
我甚至偷偷上网搜过,发现有这种“公公称呼障碍”的姐妹,简直能组成一个加强连。大家的办法五花八门。
有北方嫁到南方的姑娘说,她们那边喊“爹”,感觉比“爸”要稍微好出口一点,带着点质朴的亲切。可惜,我老公家没这个习惯。
有的人建议,可以先从“爸爸”开始,叠词显得亲昵,也比单个的“爸”字冲击力小一点。我试着在心里默念了几遍“爸爸”,感觉自己像个三岁小孩,更别扭了。
还有一个高赞回答是: 称呼是关系的映射,而不是关系的开端 。别强迫自己,等你们的关系真的到了那一步,自然就喊出来了。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
我不再纠结于那个字眼本身,而是开始真正地,去感受这个被称为“公公”的男人。
他其实话不多,是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但他会默默记下我爱吃什么菜,下次我来,桌上就一定有。我加班晚了,他会让我婆婆给我留一盏灯,温一碗汤。我跟我老公闹别扭,他从来不掺和,但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敲打我老公:“男人,要让着媳妇。”
有一次我重感冒,病得稀里糊涂的。半夜里,他和我老公一起,把我送到了医院。在急诊室冰冷的走廊里,他搓着手,来回踱步,那担忧的眼神,和我爸当年看我生病时,一模一样。
护士出来喊家属,问:“谁是病人的爸爸?”
我老公刚要应声,他抢先一步走过去:“我是。”
那一刻,我躺在病床上,隔着门,听得清清楚楚。眼泪,就那么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出院回家后,他给我熬了粥,端到我床边。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和眼里的红血丝,我张了张嘴,那声迟到了很久很久的称呼,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滑了出来:
“爸,谢谢您。”
声音不大,甚至有点沙哑,但他听见了。他愣了一下,随即眼圈就红了,咧开嘴笑了,哎了一声,比我听过的任何一次回应,都来得响亮。
所以你看, 我和我老公的爹怎么称呼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技巧问题,也不是一个习俗问题。它是一个情感问题。当你的心真正接纳了他,把他当成你的家人,当成除了你亲生父亲之外,这个世界上另一个会真心疼你、保护你的长辈时,那一声“爸”,就再也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它会变成一座桥,连接起两个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让“儿媳”和“公公”,变成真正的“女儿”和“父亲”。
那一声“爸”,喊出口,其实也是喊给自己听的。它在告诉我:别怕,你又多了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这里,也是你的家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