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真的,比季度KPI还让人头秃。
新来的老板,年轻得过分。昨天HR领着他进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新来的实习生。穿着潮牌卫衣,踩着限量款球鞋,手里那杯手冲咖啡的香气,都透着一股“我不好惹”和“你看不懂”的混合气息。然后,HR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迎接新时代的语气说:“这是我们部门的新负责人,李总。”
“李总”。

这两个字从她嘴里蹦出来,砸在办公室里,激起一片无声的涟漪。我看见旁边工位的老王,一个快四十岁的男人,嘴角下意识地抽动了一下。
我懂。我完全懂。
这声“总”,怎么叫得出口啊?
叫他 李总 ?听着就像是在讽刺。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哪怕他履历金光闪闪,你一个三十多岁的老油条,对着他毕恭毕敬地喊“总”,那画面,怎么看怎么滑稽。你自己别扭,他听着估计也一身鸡皮疙瘩。感觉像是硬生生给他披上了一件大两号的西装,空荡荡的,撑不起来,还显得你特别……嗯,谄媚。
那叫 小李 ?你疯了?你以为这是在居委会跟邻居打招呼吗?这是职场,是权力的丛林。你这一声“小李”,等于直接把他的权威扔在地上踩。除非你想明天就收到HR的“亲切问候”,否则这个念头,想都不要想。
直接叫 名字 ,李峋?听起来是挺酷,挺互联网大厂范儿的。但你得掂量掂量,你们公司是这个文化吗?如果周围的人都叫他“李总”,就你一个人特立独行地喊“李峋”,你猜他会觉得你“平等开放”,还是觉得你“没大没小”?这赌注,太大了。
那到底 年轻的男老板怎么称呼他 ?
这根本就不是一道单选题,这是一道考验你职场洞察力的综合应用题。没有标准答案,唯一的解题思路就是: 看、听、试 。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闭嘴,用眼睛和耳朵去扫描信息。
别急着当那个第一个开口的人。你得像个潜伏在草丛里的狙击手,先观察。
- 看他自己怎么说。 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是怎么称呼自己的?“大家好,我是李峋,以后叫我英文名Kevin就好。”—— Bingo!这是送分题,直接叫Kevin,完美避开所有雷区。如果他只是简单说了句“我是李峋”,没给任何暗示,那就进入下一阶段。
- 听别人怎么叫。 尤其是听那些“关键人物”怎么叫。比如,你的直属上司的上司,公司里的老人精,他们是怎么称呼这个新老板的?他们是风向标。如果连公司的VP都客气地叫他一声“李总”,那你也别犹豫了,跟着叫。这不叫谄媚,这叫 职场保护色 。如果大家都开始叫他Kevin,那你也赶紧切换频道。
- 观察他的反应。 当别人用不同的称呼叫他时,留意他脸上一闪而过的微表情。有人叫他“李总”,他是坦然接受,还是嘴角掠过一丝不自然?有人试探性地叫他“Kevin”,他是立刻笑着回应,还是愣了一下?这些细节里藏着他的偏好。他喜欢被捧着,还是喜欢更平等的氛围,一目了然。
第二步,基于观察,进行风险最低的试探。
如果你观察了一圈,发现办公室里形成了“李总”和“Kevin”两大阵营,你该怎么选?
我的建议是, 分场合,看人下菜碟 。
在正式的会议上,尤其是当着大老板或者其他部门同事的面,用最稳妥的称呼: 李总 。这是一种对外的、程序性的尊重,表明你承认他的职位和权威。没人会因为你太正式而挑你的刺。
在部门内部,或者一对一沟通的时候,如果他有英文名, 英文名 绝对是上上之选。它天然地削弱了年龄和资历带来的尴尬感,建立了一种更高效、更专注工作的沟通氛围。显得你既懂规矩,又够modern。
那要是他没有英文名呢?这就有点棘手了。
可以尝试一种折中的方式。比如,在邮件或者正式沟通的开头,写上“李总”,但在接下来的口头交流中,可以逐渐模糊掉称呼,用“你”来代替。或者,在他表现出友善、愿意拉近距离的信号后,比如一起吃饭、闲聊时,你可以试探性地问一句:“老板,平时叫您李总感觉太严肃了,我们能叫您峋哥吗?”
注意,这个“哥”字,千万不能随便叫。 X哥 这个称呼,非常微妙。它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由他本人默许甚至主动引导的契机。如果他笑了,说“别别,叫我李峋就行”,那你就成功解锁了直呼其名。如果他说“嗨,怎么都行”,那你就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叫“峋哥”了。但如果他只是礼貌地笑笑没接话,那你最好还是退回“李总”的安全区。
称呼,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它背后是你对 职场权力结构 的认知,是你对 人际关系分寸感 的拿捏。
一个称呼,能瞬间拉近你和老板的距离,也能立刻在你俩之间砌起一堵高墙。
尤其是面对一个 年轻的男老板 ,这件事变得更加复杂。他内心可能既渴望被承认权威(毕竟坐上了这个位置),又害怕因为年龄而被过度地“供奉”起来,从而和团队产生隔阂。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所以,你的任务,就是通过精准的称呼,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我尊重你的 职位 ,但我也看到了职位之下的那个 人 。我认可你的能力,也愿意用一种让你舒服的方式与你合作。
这是一种高超的情绪价值。
记住,在不确定的时候, 宁可保守,不要冒进 。一声“李总”,最多显得你有点“老派”,但绝不会让你“阵亡”。而一声冒失的“小李”或者“李峋”,可能直接让你进入他的黑名单。
最终,你会发现,那个最合适的称呼,往往不是你想出来的,而是你们在一次次的互动、磨合中,共同“生长”出来的。当你们一起打赢了一场硬仗,他在庆功宴上拍着你的肩膀说“以后别叫总了,叫我Kevin”,那一刻,这个称呼才真正有了意义。
叫对名字,是你在这盘新棋局里,走出的第一步稳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