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饭的单身人怎么称呼?从宝藏青年到自炊系,标签不止一个

这问题,真挺有意思的。你刷刷社交软件,个人简介那一栏,十个有八个写着“美食爱好者”,但真把“会做饭”当成一个闪光点、一个拿得出手的标签挂出来的,那味道就不一样了。这背后,藏着一种底气,一种对生活不将就的态度。所以,到底怎么称呼这群人?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最直白,也最带点互联网戏谑味的,大概就是各种“野生厨神”或者“中华小当家在逃分家”。这称呼一出来,画面感就有了:一个可能平时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周末一到,围裙一系,锅铲在手,BGM自动响起。他们朋友圈里晒的,不是P了八百遍的自拍,而是那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红烧肉,是那盘颜色搭配得跟艺术品似的清炒时蔬。这种称呼,带着点江湖气,有点玩笑,但内核是佩服。佩服他们能把柴米油盐,玩出花来。

但要我说,这种称呼有点“他称”的意思,是旁观者的惊叹。他们自己,可能更认同另一个词—— “自炊系” 。这个词,有点日系杂志风,听起来就干净、克制,又带着点小小的骄傲。 “自炊系” 单身者,做饭对他们来说,早已超越了“填饱肚子”这个基本生理需求。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会做饭的单身人怎么称呼?从宝藏青年到自炊系,标签不止一个

你想想那个场景: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空无一人的家,是点开外卖软件,在油腻的图片里左右为难,还是走进厨房,打开冰箱,为自己做一顿饭?选择后者的人,就是在用行动对自己说:“嘿,今天辛苦了,值得一顿好饭。”洗菜的水声,切菜的笃笃声,油入锅的滋啦声……这些声音,是治愈现代都市人孤独感的最佳白噪音。所以, “自炊系” 这个称呼,精准地捕捉到了他们身上那种独立、自爱、享受过程的气质。他们不是在表演给谁看,他们就是在取悦自己。

再往深了说,当“会做饭”这个属性,放到婚恋市场或者社交语境里,称呼就变得更有意思了。一个会做饭的单身男性,很容易就被冠上 “宝藏男孩” 或者“预备役好老公”的头衔。这几乎成了一种社交硬通货。为什么?因为这背后代表的东西太多了。它代表着耐心,一道复杂的菜,没耐心是做不成的;它代表着责任感,愿意为自己和未来的另一半的健康负责;它更代表着一种懂得生活情趣的能力。一个能把厨房打理得井井有条,能把寻常食材变成美味佳肴的男人,大概率不会是一个无趣的人。他的生活,有 人间烟火气

而对于会做饭的单身女性呢?说实话,这个社会的传统眼光里,女性会做饭似乎是“应该的”,所以这个技能带来的光环效应,有时候反而不如男性那么耀眼。但现在不一样了。一个真正热爱并精于厨艺的单身女性,大家更愿意称呼她为 “生活美学家” 。她的厨房,可能不是油腻的战场,而是摆满了好看餐具、各种香料的创作空间。她做的饭,不仅仅是饭,更是她审美和生活态度的延伸。她们在告诉世界:我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成诗。这种独立女性,浑身都散发着“老娘自己就能活得很好”的强大气场。

我还认识一个朋友,男的,单身,IT行业的,平时沉默寡言,但一手厨艺出神入化。我们从来不叫他什么厨神,就叫他“老王家的深夜食堂”。因为不管谁加班晚了,心情不好了,去他家,他总能从冰箱里变戏法似的弄出几样东西,几十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的葱油拌面,或者一份暖心暖胃的番茄牛腩,就摆在你面前。那一刻,你觉得所有疲惫和委屈,都随着那口热汤下肚,烟消云散了。所以你看,有时候,一个充满个人色彩的昵称,比如 “行走的投喂机” “朋友圈顶级美食博主” ,比任何一个标准化的标签都来得亲切,来得有温度。

说到底,会做饭的单身人,称呼他们什么,其实是外界给他们贴的各种美好的、充满想象的标签。而这些标签的背后,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那种状态是:有能力爱自己,也有余力去温暖别人。他们用一餐一饭,对抗着生活的粗糙和不易。他们不是因为单身才学做饭,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热爱生活的人,单身只是他们当前的一种状态而已。

所以,下一次,当你遇到一个会做饭的单身朋友,你可以叫他们“厨神”,可以叫他们 “自炊系青年” ,也可以叫他们 “宝藏人类” 。但我觉得,最好的称呼,或许是在你尝过他(她)做的菜之后,由衷地说一句:“你真了不起。”

因为,能在这浮躁的世界里,静下心来,为自己、为朋友,认真做一顿饭的人,本身就值得最大的尊敬。称呼是其次,那份热气腾腾的爱才是真的。他们,就是自己生活的主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