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河南的老公怎么称呼?从“孩儿他爸”到“恁老头”全解

嫁到河南之前,我天真地以为,称呼这事儿,不就一个“老公”走遍天下吗?顶多再来点肉麻兮兮的“亲爱的”、“宝宝”,或者干脆连名带姓地喊。嗨,朋友,你还是太年轻了。真的,当你一脚踏进中原这片厚实的土地,你会发现,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呼,背后是一部活生生的、冒着热气的、充满了烟火味的家庭文化百科全书。

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那可真是能掀起家庭内部小型文化研讨会的大事。

我第一次遭遇“称呼危机”,是在我们家娃刚出生那会儿。我婆婆,一个典型的、嗓门洪亮又热心肠的河南阿姨,乐呵呵地抱着孙子,对着屋里的我说:“哎, 孩儿他爸 ,快去把那尿布拿过来!”

远嫁河南的老公怎么称呼?从“孩儿他爸”到“恁老头”全解

我当时就懵了。真的,彻底懵了。

谁?孩儿他爸是谁?我下意识地在屋里扫了一圈,除了我,就是我那个正傻乐着看娃的老公。电光火石之间,我脑子里那根弦儿“啪”地一下接上了——哦,原来“孩儿他爸”是在叫他。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从一个21世纪的都市丽人,直接掉进了某个年代剧的片场。这称呼,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朴实到近乎原始的年代感。在此之前,“老公”这个词在我嘴里是甜的,是带着撒娇和依赖的。而 “孩儿他爸” ,这四个字一出来,仿佛瞬间给我俩的关系盖上了一个“官方认证”的钢印,内容是:你们已经不是小情侣了,你们是革命战友,是孩子的生产和养育合伙人。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在老一辈的语境里,尤其是在有外人的场合,直呼其名显得生分,喊“老公”又觉得有点……嗯,怎么说呢,太“洋气”,有点不好意思。而 “孩儿他爸” (或者孩子的小名加上“他爸”),就成了一种最得体、最稳妥、也最显家庭地位的称呼。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身份的宣告,一种责任的确认。

当然,如果你以为河南老公的称呼就这么“老干部”,那你就又错了。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简直堪比河南烩面的配料。

在外面,跟同龄的朋友们在一起, “老公” 这个词还是主流,大家都能接受。但你仔细听,我老公的那些发小、兄弟们,互相调侃的时候,画风就立刻变得豪放起来。他们会拍着我老公的肩膀,大着嗓门喊:“走,叫上 恁媳妇儿 ,晚上一起撸串去!”这里的“恁”,就是河南话里的“你们”,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亲近和熟稔。

而私下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称呼的世界才算是真正打开了新大门。

刚结婚那几年,我还是习惯喊他的名字,或者叠字,显得亲昵。他倒也不反对,只是偶尔会用他那带着豫东口音的普通话,半开玩笑地逗我:“你咋不叫我 ‘当家的’ ?”

“当家的” !又是一个让我虎躯一震的词。这词儿里透着一股子大权在握的豪气,仿佛他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是说一不二的掌柜。一开始我有点抗拒,觉得这太“夫为妻纲”了。可后来听多了,尤其是在他吭哧吭哧修好下水道、扛着大米上五楼、或者在我受了委屈时把我护在身后的时候,我突然就懂了。这一声 “当家的” ,喊出去的不是顺从,而是一种混合了依赖、信任和一点点小崇拜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女人的智慧,也有对男人付出的肯定。

随着我们结婚的时间越来越长,称呼也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

有时候,我会学着当地人的口气,喊他 “俺男人” 。这个“俺”,字正腔圆,带着一种“这个人是我的,谁也别想抢走”的霸气归属感。说真的,第一次从我这个南方姑娘嘴里蹦出 “俺男人” 这三个字时,我老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他说:“中!得劲儿!听着心里就是舒坦!”

你看,语言的魅力就在这里。同样的“my husband”,翻译成“我老公”和 “俺男人” ,那感觉,那力道,完全是两个世界的。前者是现代都市的温柔契约,后者则是黄土地上最直接、最滚烫的情感宣告。

更有意思的是,等我们人到中年,我发现周围的邻居大妈们,开始用一个全新的词汇来指代她们的伴侣—— “恁老头” 或者 “俺那老头儿”

千万别被这个“老”字骗了,这跟年龄不一定有绝对关系。它是一种爱称,一种带着数十年风雨同舟后的默契和“嫌弃”的昵称。嘴上说着“俺家那死老头子,就知道看电视”,脸上却带着藏不住的笑意。这声 “老头儿” 里,包含了太多东西:是几十年的青春,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是吵吵闹-闹又分不开的牵绊,是“我懂你就像懂我自己”的终极默契。

我有时候会想象,再过二十年,我是不是也会挽着他的胳膊,跟我的小姐妹们“抱怨”:“哎, 俺家那老头儿 ,昨天又把我的花给浇死了!” 光是想想那个画面,就觉得又好笑又温暖。

所以,远嫁河南,老公到底怎么称呼?

这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它可以是公开场合里,为了照顾长辈面子的 “孩儿他爸” ;可以是朋友聚会时,一句时髦又通用的 “老公” ;可以是两人独处时,带着崇拜和信任的 “当家的” ;更可以是融入当地文化后,那声脱口而出的、带着泥土芬芳的 “俺男人”

最终,它会沉淀成只属于你们两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密码。可能是一个傻气的外号,可能是他名字里的某一个字,也可能就是那一声在深夜里轻轻唤出的、不带任何修饰的姓名。

称呼,说到底,是感情的载体。从最初的小心翼翼、照本宣科,到后来的入乡随俗、信手拈来,再到最后的返璞归真、浑然天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部远嫁女孩的融合史和心路历程。

如今,别人再问我怎么称呼我老公,我可能会笑着说,看心情。心情好的时候,他是我的“superman”;惹我生气了,他就是那个“挨千刀的”;而更多的时候,当我在这片曾经陌生的土地上,感到无比心安和踏实时,我在心里轻轻地喊他:

俺家那口子

嗯,就是这个味儿,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