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黄念祖 居士,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称呼,这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总能让一些初入佛门的朋友,甚至包括我在内,偶尔陷入片刻的沉思。记得有次在佛友聚会上,老王就挠着头问:“哎,你说 黄念祖 老人家,我们是叫他 黄老居士 好呢,还是 黄大德 ?或者,干脆就直呼其名?”话音一落,大家七嘴八舌,各有道理,倒也蛮热闹。但这背后,其实藏着我们对佛门 称谓 的理解,对一位 大德 的 恭敬 之心,以及对佛教 传承 与仪轨的微妙把握。
在我看来,称呼 黄念祖 老人家,首先得从他的身份说起。他老人家一生都是 居士 身,从未剃度出家。所以,最稳妥、最普遍,也最符合事实的称呼,自然是“ 黄念祖居士 ”或者“ 黄老居士 ”。这个“老”字,不仅仅是年龄的尊称,更多的是对他长久 修行 、德高望重的一种默认与肯定。这就像我们家里对待长辈,自然而然地加上“老”字,饱含着亲切与敬意。然而,仅仅一个“居士”头衔,对于 黄念祖 老人家那如海潮般深广的学问、如灯塔般指引后世的贡献,似乎又显得有些单薄,不足以完全承载他的功德。他不仅精通 净宗 法要,更深入 密宗 堂奥,融会贯通,所著《大经解》更是 净宗 学人案头宝典,字字珠玑,句句敲醒迷梦。这样的成就,岂是寻常 居士 所能比拟?
于是,“ 黄念祖大德 ”这个称呼便浮出水面,在我心里,这个 称谓 显得更为贴切,也更有分量。 大德 ,顾名思义,指大有德行之人。它不拘泥于僧俗之分,只要是对佛法有深入理解、有崇高德行、对众生有广大贡献者,皆可称为 大德 。 黄念祖 老人家一生倾心佛法,笔耕不辍,其著述等身,弘法利生,可谓功德巍巍。他将 净宗 与 密宗 的精髓融会贯通,指出了一条现代人修行的康庄大道,尤其在 净宗 领域,其地位与影响,绝不亚于一位开宗立派的 祖师 。称他为 大德 ,既尊重了他居士的本色,又肯定了他超越僧俗界限的殊胜功德与智慧。这是一种跨越形式的实质性 恭敬 ,我很喜欢。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会提出,既然 黄念祖 老人家是 密宗 大成就者诺那祖师、贡噶上师的法嗣,是否可以称他为“ 黄念祖上师 ”呢?这个问题就更微妙了。在藏传佛教的语境中,“ 上师 ”是一个极其神圣且严格的 称谓 ,通常指那些具足资格,能为弟子灌顶、传法、指引修行的具德 导师 。 黄念祖 老人家确实获得了 密宗 的真实 传承 ,从这个角度看,他完全具备 上师 的资格。然而,他老人家一生以 居士 身示现,并未公开广收 密宗 弟子进行灌顶传法。而且,对于汉地大多数以 净宗 为主的 修行人 来说,直接称呼其为“ 上师 ”,可能并非人人都理解其深意,甚至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淆。我个人觉得,除非你是 黄念祖 老人家亲自传授过密法、结缘灌顶的弟子,并且你也在 密宗 法脉中依止他为根本 上师 ,那么私下里或者在特定 传承 圈子中称他为 上师 ,是理所当然的。但若面对大众,或者在公开场合,为了避免误解,也为了 恭敬 地尊重他老人家的示现,慎用“ 上师 ”一词,或许更为稳妥。毕竟, 称谓 的本意是为了表达 恭敬 ,如果因 称谓 不当而引起疑惑,反而得不偿失。
再者,从 黄念祖 老人家对 净宗 的巨大贡献来看,称他为 净宗 “ 导师 ”或“ 善知识 ”,也未尝不可。他以毕生心血 注释《无量寿经》 ,融汇百家,条分缕析,为无数 净宗 学人指明了方向。这部巨著,其影响力之深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学术研究,它成为了一种精神指引,一种 修行 指南。对于那些读其书、依其教而得法益的 修行人 来说,他便是指路的 导师 ,便是开启智慧的 善知识 。这种 称谓 ,更侧重于他作为 弘法者 和教导者的角色,也更能体现我们对其智慧和悲心的感恩。
说到底,所有的 称谓 ,其核心都在于那一颗真诚的 恭敬 之心。形式固然重要,但 黄念祖 老人家一生所教导我们的,是看破假相,直趋本源。他老人家的德行,他的学问,他的悲心,他为 佛教 复兴所做的努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 恭敬 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叫他 黄老居士 也好, 黄念祖大德 也罢,甚至在内心深处,亲切地称他一声“ 老人家 ”,只要这份 恭敬 是发自内心的,是建立在对他教诲的理解与实践之上的,那么,这个 称谓 就是圆满的。
我个人在阅读 黄念祖 老人家著作,或者与佛友谈论起他时,多半会用“ 黄老居士 ”或“ 黄念祖大德 ”。这两个 称谓 ,在我心中各自有其侧重。前者,更显得亲切、朴实,尊重他 俗家弟子 的身份,如同 修行 路上的长者;后者,则更强调他深邃的智慧与广大德行,是对他作为 佛教 巨擘的至高敬意。两者并用,或者视场合而定,我觉得是比较妥当且能达意的方式。这并非是刻意追求文字上的准确无误,而是试图通过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对这位 佛教 大德 那份深沉的感恩与景仰。他的 传承 ,他的教诲,是 佛教 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现代人 修行 的明灯。无论是 净宗 学人,还是 密宗 弟子,乃至所有对佛法有兴趣的人,都能从他的智慧中汲取养分。
最终,当我们谈论 黄念祖 我们应该怎么称呼时,其实是在探讨如何以最恰当的方式来承载和表达我们对一位超越时代、超越宗派的 修行人 和 弘法者 的尊重与爱戴。他老人家一生示现的,是“在家 居士 亦能成就”的典范,是“融会贯通方得真谛”的智慧。他不仅仅是某个宗派的 大德 ,更是整个 佛教 的宝藏。所以,无论用哪个 称谓 ,都请记住,那背后最真切的,是我们对佛法的 恭敬 ,对 修行人 的 恭敬 ,以及对他老人家的无限感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