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有时候我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圆滚滚的图标,嘴里习惯性地蹦出的还是“ 刷快手 ”,哪怕脑子里明明知道,它曾经、或许现在还在努力地想让我们叫它“Kwai”。可这有什么用呢?从我妈,我二大爷,到我那些自诩潮流的表弟表妹,甚至连那些在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互联网精英,私下里脱口而出的,依然是那个带着点土气、带着点亲切劲儿的“ 快手 ”。这事儿,琢磨起来,真让人觉得有意思,也颇有些无奈,究竟是哪里出了岔子,让 快手的称呼怎么改不了 ?
我常常在想,这背后是不是藏着某种 用户习惯 的“顽固基因”?你想啊,一个App,它刚进入我们视野的时候,通常都会带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像我们第一次见一个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刻在记忆深处的。尤其是在 快手 刚兴起的那几年,它简直是短视频领域的拓荒者,那时候,“ 快手 ”这个词几乎就等同于“短视频”本身,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交连接。在那个充满乡土气息,也最接地气的 快手 江湖里,‘ 快手 ’就是通行证,是暗号,是无数普通人记录生活、分享喜怒哀乐的平台。
那时节,从城乡结合部的理发店到东北大炕上唠嗑的大婶,从街头卖艺的小伙到田间地头直播收割的大爷,人人都拿着手机“拍 快手 ,看 快手 ”。这不单单是一个名字,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深深扎根进了每一个使用者的语言习惯里,甚至是潜意识里。你很难想象,一个用了好几年、说了好几年的词,突然要在一夜之间被另一个听起来有点洋气,却又没啥情感链接的“Kwai”取代。那感觉,就像你从小就叫“狗蛋儿”,突然发财了,非得让所有人都叫你“Jack”,面子上是好看了,可骨子里,你还是那个“狗蛋儿”,别人叫起来也别扭,你听着也别扭。

这种 用户习惯 的力量,简直是排山倒海,不可阻挡。它不是靠一两个广告,或者几次发布会就能扭转的。这是一种群体无意识的行为,是数亿人共同形成的语言惯性。我们的指尖,我们的舌尖,我们的脑回路,仿佛都被“ 快手 ”这两个字施了魔法,形成了固定的路径。当你想打开App时,脱口而出的就是“ 快手 ”,而当别人问你在看什么时,你也很自然地回答“我在刷 快手 ”。这个过程是如此流畅、自然,以至于我们甚至没意识到自己正在“拒绝”那个新名字。
从 品牌认知 的角度来看, 快手 在早期的定位,确实是偏向下沉市场,是“老铁经济”的代名词。它让许多被主流媒体忽视的声音得以被听见,让许多普通人的生活被看见。这种“土味”不是贬义,而是一种真实、一种接地气的温度。正是这种独特的 品牌认知 ,让 快手 在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建立了强大的用户粘性。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随着它开始思考国际化,思考更广阔的市场,寻求更高大上的 品牌战略 ,就不可避免地想要“洗白”,想要摆脱过去的标签。
“Kwai”这个名字,无疑是 快手 走向国际化的尝试,它希望能像TikTok(抖音的海外版)一样,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个统一、易于发音、且没有地域文化限制的品牌名称。这无可厚非,任何一家有抱负的企业都会有这样的考量。但问题在于,这种自上而下的品牌重塑,往往容易忽略自下而上的用户情感和文化沉淀。当你试图改变一个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日常用语一部分的 称呼 时,你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的冷峻,更是亿万用户的心理惯性。
想想看,当一个App的名字,已经和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代人的记忆紧密捆绑在一起时,想要 改不了 它,就像要改变一种方言一样困难。它不只是一个符号,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情感。那些在 快手 上结识的朋友,那些在 快手 上看到的爆笑瞬间,那些在 快手 上学到的生活小妙招,都与“ 快手 ”这个名字牢牢绑定。对于很多人来说,“Kwai”是个陌生词,甚至需要费劲去理解和记忆,而“ 快手 ”则像老朋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所以,这不仅仅是 用户习惯 的问题,更是 平台战略 与 文化 深度碰撞的结果。 快手 想要升级,想要摆脱“土味”的刻板印象,这可以理解。但它在面对一个拥有庞大且高度忠诚用户群体的市场时,显然低估了 品牌认知 的惯性,以及语言的惰性。这种惰性,有时比技术革新还要坚固。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 时代变迁 飞快的时代,万事万物都在加速迭代,产品更迭更是家常便饭。然而,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强大的 社区 基础,一旦渗透进大众的日常语境,它就会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韧性。 快手 的 称呼 就是最好的例证。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品牌建设不仅仅是视觉和营销的堆砌,更是与用户心智、文化基因深层次的对话与共鸣。如果你想改变这个对话的基调,就必须付出超出想象的努力,甚至,最终会发现,有些东西就是 改不了 ,也无需强求。
也许,对于 快手 来说,与其强行扭转用户的 称呼 ,不如思考如何将这份深入骨髓的 品牌认知 ,转化为新的优势。让人们继续亲切地叫它“ 快手 ”,同时,不断提升产品体验,拓展内容边界,让这个“ 快手 ”在人们心中拥有更多元、更丰富的内涵。这份“ 改不了 ”的称呼,某种程度上,也正是 快手 最真实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财富。它提醒着我们,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心和习惯,始终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