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瞬间?
拿起手机,划开通讯录,指尖停在那个再也不会接通的名字上,那个备注依然是“老爸”的号码,然后,大脑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一片空白。或者,在和朋友聊天时,你眉飞色舞地讲起一件童年糗事,脱口而出:“我奶奶那时候就笑我……”话音刚落,空气突然安静,你自己和听的人都意识到,那个“那时候”,已经是一个回不去的时间坐标。
这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浮现在心头: 还有过世的亲人怎么称呼 ?

这真不是个矫情的问题。它背后,是滚烫的思念,是还没愈合的伤口,是我们在时间长河里,试图为他们留住一个位置的、笨拙又深情的努力。
在一些非常正式,或者说,非常“对外”的场合,我们有标准答案。比如填表格、写讣告、或者跟不太熟悉的人严谨地提起,我们会用“先父”、“先母”、“亡夫”、“故去的祖母”。这些词,像一套得体的黑色礼服,庄重、规范,带着一种无可辩驳的距离感。它们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生与死的界限,告诉世界:“这个人,已经不在了。”
可说真的,除了那些不得不用的时刻,谁会在自己的日子里,用这么冷冰冰的词去称呼自己最爱的人呢?
我不会。我猜你也不会。
在我的生活里,我外公走了快十年了,但在我和我妈的对话里,他从来没有“故去”。我们聊到他,还是会说:“外公最喜欢吃这个了”、“要是外公在,他肯定会这么说”。看到了什么新鲜事,我妈会下意识地念叨:“哎,得跟你外公讲讲。”然后,她会顿住,眼神飘向窗外,沉默几秒,再若无其事地岔开话题。
你看,在我们的语言系统里,他根本没有离开。那个称呼,“外公”,就是他存在过的最直接、最温暖的证据。我们拒绝在称呼上添加任何表示“过去时”的前缀或后缀,这几乎是一种无意识的、固执的抵抗。仿佛只要我们还这么叫着,他就只是出了趟远门,总有一天会回来。这是一种 “还在”的错觉 ,一种我们自己构建起来的、用以慰藉心灵的温暖结界。
所以,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答案,就是: 和从前一样称呼 。
我爸、我妈、我爷爷、我老婆……不需要任何修饰。这个称呼本身,就包含了你们之间全部的故事和情感。当你说出“我爷爷”三个字时,脑海里浮现的,是他布满皱纹的笑脸,是夏天傍晚他为你摇着蒲扇的样子,是他塞给你零花钱时那双粗糙又温暖的手。你不需要用“故去的”来提醒自己或别人他已远行,因为这个称呼本身,就足以唤醒所有鲜活的记忆。它是一个密码,一输入,所有关于他的画面、声音、气味,便扑面而来。
当然,生活总有需要解释的时刻。当新认识的朋友问:“你周末都回家陪父母吗?”而你的父母中有一位已经不在了,你该怎么回答?
直接说“我爸去世了”,有时候会显得太突然,太沉重,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让轻松的谈话气氛瞬间凝固。很多人,尤其是我们中国人,会选择更委婉、更温和的方式。
比如,轻轻带过:“我妈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走了。”或者“我一般就陪陪我爸,我妈……她不在了。”那个“走”字,用得极妙。它冲淡了“死亡”的残酷和终结感,赋予了一种动态的、远行的诗意。仿佛他们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还有人会说“去享福了”、“回老家了”,这些都是我们用语言的温度,去包裹那个冰冷事实的尝试。
这种时候,称呼本身没变,我们只是在后面加上了一句温柔的注解。这句注解,是说给对方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它像一个缓冲,保护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还有一个朋友,他的做法更特别。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他从不跟我们说“我爸”,而是直呼其名。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们都愣住了。后来混熟了,他才解释。他说,他对他父亲的记忆太模糊了,“爸爸”这个词,对他来说太沉重,也太遥远,他承受不起。他觉得,叫他的名字,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他认识的、很重要的朋友的故事。这样,他才能更轻松、更客观地去回忆和讲述,而不会被那种巨大的失落感吞噬。
这让我意识到, 称呼,是心里的坐标 。它标定了那个人在你生命中的位置,也反映了你与这段记忆相处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不适合当下的你。
如果你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里,那么保持原样,像他从未离开一样称呼他,或许是最好的方式。这能让你在恍惚中,找到一丝熟悉的安全感。
如果你已经慢慢走出,能够平静地看待离别,那么在必要的时候,加上一句“他已经不在了”,是你接受现实、并坦然前行的标志。
如果你像我那位朋友一样,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和记忆共处,那么任何一种你觉得舒服的称呼,都是你的自由。
说到底,语言是为情感服务的。那个称呼,那个词,只是一个载体。真正重要的,是这个载体所承载的、独一无二的记忆和爱。这份爱,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而消失,只会沉淀在你的生命里,成为你的一部分。
所以,别再纠结“还有过世的亲人怎么称呼”了。想他的时候,就跟从前一样,在心里、在嘴边,轻轻地叫一声。“爸,今天我升职了。”“奶奶,我又吃到您做的那道菜的味道了,不过还是差一点。”“老公,宝宝今天会叫爸爸了,你听到了吗?”
他们听得到的。那个称呼,就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最温柔的纽带。它一直在,从未变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