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妈妈我怎么称呼你?一篇讲透重组家庭的称谓难题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又实实在在地堵在心口,像一团湿漉漉的棉花。尤其是在饭桌上,热气腾腾的菜肴都挡不住那种微妙的,几乎要凝固的空气。我需要一双筷子,或者,一碗汤,而话头偏偏就递到我面前,我必须开口,对着那个坐在我父亲身边的女人,发出一个音节。

一个 称呼

哥哥的妈妈 ,我到底,应该怎么称呼你?

哥哥的妈妈我怎么称呼你?一篇讲透重组家庭的称谓难题

起初,我用沉默和微笑来搪塞。一个眼神,一个点头,手势总比声音来得安全。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有需要指名道姓的时刻。

于是,我选择了最安全、最不会出错的那个词—— 阿姨

这个词,像一件穿了太多次、洗到褪色的外套,礼貌,得体,但毫无温度。每一次从我嘴里蹦出来,我都觉得它在空气里显得那么单薄,那么客套。它是一道清晰的界线,明明白白地昭示着:你是我父亲的妻子,是我名义上哥哥的母亲,但,你不是我的谁。

我能感觉到,每当我喊出“ 阿姨 ”时,她眼底那一点点几乎无法察觉的黯淡。她会立刻用一个更热情的笑容来掩盖,递过来一筷子我爱吃的糖醋排骨,或者叮嘱我多穿件衣服。她越是这样,我心里的那团棉花就越是沉重。

因为她对我,真的很好。不是那种客气的好,是带着烟火气的,实实在在的好。她会记得我生理期的日子,提前熬好红糖姜茶;会在我熬夜赶论文的时候,默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会在我跟朋友闹别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时,不言不语地在门把手上挂上一袋我最爱吃的薯片。

这些细碎的、温暖的瞬间,像一滴滴水,慢慢地侵蚀着我用“ 阿姨 ”这个词筑起来的那道墙。

我的新哥哥,一个只比我大两岁的、沉默但细心的男孩,他喊她“妈”,喊得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当然。而我,只能在旁边听着,心里五味杂陈。

喊“妈”?

这个字,对我来说,千斤重。我不是没有妈妈,我的妈妈在另一个城市,我们每个周末都会视频,她的声音、她的笑容,是我心里最柔软也最不可替代的地方。如果我对着另一个女人喊出这个字,是不是一种背叛?我的舌头会打结,我的心会因为负罪感而紧缩。

我凭什么呢?就因为我父亲和她组建了新的家庭,我就要分享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 称呼 吗?

这就是 重组家庭 里,最拧巴、最难解开的一个心结。它不是法律问题,不是道德问题,它纯粹是一个情感上的坎儿。我们这些孩子,被动地被卷入一场成年人的人生重组里,被要求迅速适应新的 关系 ,包括这种最最亲密的称呼。

我试过一些旁门左道。比如,在需要称呼她的时候,含糊地用“哎”来开头,然后迅速说事。或者干脆绕开她,直接去问我爸。但这就像掩耳盗铃,那种悬而未决的 尴尬 ,反而更加明显。我们俩,心知肚明,都在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一种脆弱的平衡。

一个周末,我重感冒,烧得稀里糊涂。父亲出差了,哥哥去了学校。家里只有我和她。我躺在床上,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迷迷糊糊中,我感到一个冰凉的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一遍又一遍。她端来温水,把药片递到我嘴边,又端来一碗熬得软烂的白粥,一勺一勺地喂我。

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坐在我床边,帮我掖好被角,用手背探我的体温。那个下午,房间里很安静,只有她偶尔走动的轻微声响。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她身上镀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我烧得迷糊,恍惚间,把她和我自己的妈妈弄混了。我脱口而出,声音沙哑又虚弱:“妈……”

空气瞬间静止了。

我立刻清醒过来,窘迫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看见她先是愣住了,然后,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没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那一下,很轻,却仿佛带着一股暖流,瞬间通遍了我的全身。

那一声“妈”,是一次意外,却像一把钥匙,意外地打开了一扇我一直紧锁的门。

病好之后,我依然没能很自然地把那个字挂在嘴边。但是,有些东西确确实实地改变了。当我再喊“ 阿姨 ”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生分和冰冷。有时候,我会学着哥哥的样子,叫她“王 阿姨 ”,带上姓氏,似乎比光秃秃的“ 阿姨 ”多了一点亲近和专属感。

我也开始尝试,在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用更亲昵的方式。比如,不再用一个 称呼 作为开场白,而是直接说:“我回来了。”“饭好了吗?”“这个剧好好看,你也来看看。”

我们之间的 关系 ,不再依赖于一个固定的标签,而是建立在这些日常的、真实的互动里。

我渐渐明白, 哥哥的妈妈我怎么称呼你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根本就不在“ 阿姨 ”和“ 妈妈 ”这两个选项里。真正的答案,藏在时间里,藏在每一顿一起吃的饭里,藏在每一次她为我盖好的被子里,藏在我对这份新的、来之不易的家庭温暖的珍视里。

称呼 ,它不应该是一个任务,一个必须完成的指标。它应该是情感水到渠成的结果。当心里的那道墙因为足够多的温暖和爱而消融时,那个最妥帖的词,自然而然就会从心底流淌出来。

也许有一天,我会再次,并且是清醒地、真诚地喊她一声“妈”。

也许,我会找到一个我们俩都觉得舒服的、独一无二的昵称。

又或者,我们就这样,用无数个心照不宣的瞬间,绕过那个难题,却比任何人都更像一家人。

现在,如果再有人问我, 哥哥的妈妈 我怎么称呼?我会说,别急。先去感受,去接纳,去回应那份善意。当你的心告诉你答案的时候,那个 称呼 ,才会拥有它真正的意义。它不再是一个身份的标签,而是爱的回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