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一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特想先反问一句:你脑子里想的那个“飞地”,是现在地图上画得清清楚楚,一个国家嵌在另一个国家里的那种,对吧?如果是,那我得告诉你,古人,尤其是咱们中国的老祖宗们,压根儿就没这么一个整洁干净、一锤定音的词儿。
“飞地”这个词,听着挺古雅,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现代舶来品,很可能是从日语的“飛び地”那儿借过来的。它背后是一整套现代国家主权、边界划定的逻辑。而古代,那可完全是另一码事。古代的疆域,哪有那么清晰的线条?它更像是一幅水墨画,边界是晕染开的,是动态的,是充满了人情世故和历史遗留问题的。
所以,你问古时候的飞地叫什么?我没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但我能给你一堆生动得冒着烟火气的“外号”,每一个背后都藏着一肚子苦水和一脑门子官司。

最常见,也最形象的一个叫法,叫 “插花地” 。
你琢磨琢磨这三个字,“插花”,是不是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一片大田,是张家的,结果中间冷不丁冒出来一小块李家的地。一个大县,归A府管,可县里头好几个村子,交税纳粮却得千里迢迢送到B府去。这就是“插花”。这地儿就像别人在你家院子里硬生生种下的一棵树,拔又拔不掉,管又管不着,你说烦不烦人?
这种 插花地 ,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里头,简直是家常便饭。起因五花八门,可能是皇帝一高兴,把这块地赏给了某个远方的功臣;也可能是几百年前的某个家族分家,一块地被分给了嫁到外地的女儿当嫁妆;还可能是寺庙的庙产,香火钱来自五湖四海,信徒们捐的地也天南地北。结果呢?地方官看着自己辖区地图,那叫一个头疼。这块地,治安归我管,可赋税不归我;那块地,人在我这儿住,户籍却在百里之外。征个兵,收个税,简直能把人逼疯。所以“插花地”这个词,你品品,是不是透着一股子无奈的精致?就像文人墨客给一个老大难问题起了个风雅的别名,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还有一个词,听着就比“插花地”要“硬”得多,充满了火药味,叫 “犬牙相入” 。
这个词最早是形容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边界线的。你想想狗的牙齿,上下交错,咬合在一起,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边界线乱得像一团麻。今天这块地是你刚打下来的,明天那个山头又被我占了。这种状态下形成的“飞地”,就不是田产嫁妆那种温情脉脉的小问题了,而是赤裸裸的武力扩张和政治博弈的产物。
一块远离本土的军事要塞,一个深入敌境的据点,它就是一颗钉子,死死地扎在对方的肉里。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监视、牵制,甚至随时准备发动下一次进攻。这种地方,你说它叫什么?它没有一个固定的行政名称,但在当时的军事地图和战略家心里,它就是“犬牙”的那一尖,是扎人的、要命的。所以 “犬牙相入” ,与其说是一个名称,不如说是一种对峙状态的描述,一种充满了紧张感和不确定性的地缘现实。
再往深了挖,还有更官方、更拗口的说法。比如南北朝时期,那叫一个乱世。北方人大量南迁,背井离乡。南方的朝廷为了安抚这些流民,也为了宣示自己才是“正统”,就搞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行政设置,叫 “侨置郡县” 。
什么意思呢?就是“借个地方给你安家”。比如从山东跑过来一批人,好,朝廷就在今天的南京附近划块地,说这儿以后就叫“青州”,你们就是青州人。这个新“青州”跟它八竿子打不着的老家,可能隔着几百里地和敌对政权,它就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飞地”。但古人不说“飞”,他说“侨”,侨居的“侨”。这里面饱含的情感可就复杂了。它既是一种安抚,告诉你“家还在”,也是一种政治宣告,提醒所有人“失去的土地我们早晚要拿回来”。这种 侨置郡县 ,地图上一看,简直是时空错乱,北方的地名密密麻麻地“飞”到了南方。这背后,是多少人的乡愁和血泪啊。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更零散、更具象的描述。比如“隔州之县”,字面意思,隔着一个州的地盘,才是我的县。或者干脆不叫什么,就在文书里写“某某县在某某州境内之一块地”,用最笨拙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尴尬的存在。
你看,古人不是没有遇到过“飞地”问题,恰恰相反,他们遇到的问题比我们现在复杂得多,麻烦得多。只是他们没有用一个高度抽象的、几何学的词汇去概括它。他们的命名方式,是经验性的、功能性的,甚至是情绪性的。
叫 “插花地” ,是因为它在赋税管理上像个异类,添了无尽的麻烦。叫 “犬牙相入” ,是因为它在军事上是个威胁,是冲突的焦点。叫 “侨置郡县” ,是因为它在情感和政治上承载了故国之思和正统之争。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古时候的飞地怎么称呼?
别再满足于寻找一个单一的、对应的古名词了。那会让你错失真正有趣的东西。你应该去想象,一个明朝的县令,捏着毛笔,对着一幅简陋的鱼鳞图册,看着那块怎么都绕不过去的 “插花地” ,长叹一口气。你应该去感受,一个南北朝的将军,指着沙盘上那颗深入敌境的“犬牙”,眼神里闪烁着杀伐决断的光芒。
古人没有“飞地”这个词,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飞地”活生生地嵌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政治和他们的血脉里。这些称呼,远比一个干巴巴的现代术语,要有血有肉得多,也真实得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