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背诵很快的人怎么样称呼:学神、卷王还是人形复印机?

你身边肯定有这么个人,或者,至少听说过。

老师昨天刚划的重点,一整章,几十页,密密麻麻全是字。你抱着书,感觉像在啃一块砖头,一个晚上过去,第一段还在嘴里含含糊糊。结果第二天课前提问,那家伙站起来,眼睛都不眨一下,从头到尾,一字不差,连标点符号的停顿都那么恰到好处。

那一刻,空气是安静的。你手里的书,突然就重了千斤。

揭秘背诵很快的人怎么样称呼:学神、卷王还是人形复印机?

我们管这种人叫什么?

最常见,也最无力的一个词,叫 学神 。对,就是神。凡人无法理解的领域,都归神管。这个称呼里头,七分是仰望,三分是自动放弃。喊出这个词,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对手开了天眼,咱们玩的不是一个游戏。学神这个词,自带一层金光闪闪的结界,把他和我们这些“学渣”、“学沫”彻底隔离开来。你看他云淡风轻,你看他举重若轻,你觉得他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在脑子里过电影。

但说实话,我有时候觉得“学神”这词儿,太笼统了,太美化了。

我更喜欢另一个,更刻薄,也更形象的称呼—— 人形复印机

你见过复印机工作吗?“唰”一下,光扫过去,一张一模一样的就出来了。不带感情,不带理解,就是纯粹的复制粘贴。那些背书快到离谱的人,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他们的眼睛就是扫描仪,大脑是处理器加超大内存的硬盘,嘴巴就是打印机。整个过程,快得让你怀疑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背的是什么。

我高中隔壁班就有这么一位。考前一晚,能把一本历史书从目录背到后记。我们去请教,他推了推眼镜,淡淡地说:“就……多看几遍呗。”

去他的“多看几遍”!我们的“多看几遍”是把书翻烂了,他的“多看几遍”大概是把书的内容直接刻录进了大脑皮层。所以, 人形复印机 ,这个称呼绝了。它精准地剥离了那种神圣感,暴露出背后那种非人的、机械般的恐怖效率。这里面,嫉妒的成分,可能就占了九分。

当然,还有一些衍生版本。比如 “行走的图书馆” ,这个听起来就文艺多了,带着点知识的芬芳。还有更直接的, “移动硬盘” ,或者升级版的 “固态硬盘” ,强调一个读取速度快。这些称呼,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他们不是在“学习”,他们是在“存储”。

随着时代发展,“内卷”这个词火了,于是,一个新的王者称号诞生了: 卷王

如果说“学神”是天赋异禀,“人形复印机”是机能超群,那 卷王 这个词,就带上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他背得快,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武器。他用这种武器,在你还在起跑线上热身的时候,就已经冲过了终点,然后回过头来,告诉你终点线的风景有多么平平无奇。他一个通宵背完一本书,直接抬高了整个竞争的门槛。本来大家及格万岁,他非要考满分,还嫌卷子出得太简单。这种人,在背诵这件事上展现出的碾压级实力,就是他“卷”的资本。叫他一声 卷王 ,包含了“我干不过你,但我鄙视你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的复杂情绪。

还有一种称呼,充满了宿命论的无奈感,那就是 “天赋型选手”

这个词,通常出自我们这些普通人之口,带着一股酸溜溜的柠檬味儿。当我们用尽了“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之类的成语,却依然被远远甩在身后时,还能怎么办呢?只能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娘胎里带来的,叫天赋。把他们归为 天赋型选手 ,意味着我们承认了失败,但保留了尊严。就好像在说:“没办法,他脑子构造跟我们不一样,他玩的是简单模式,我们这是地狱难度,输了不丢人。”

我甚至还听过更“潮”的说法,来自游戏圈—— “开挂玩家”

这简直是把我们的心声喊了出来!正常玩家一刀一刀砍怪升级,你一个“记忆挂”下去,瞬间满级,这还怎么玩?这个称呼把背诵快这件事,直接定义为一种作弊行为,一种对游戏平衡的破坏。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背后的那种无力感和愤懑,真实得可怕。

可是,说到底,这些称呼,无论是仰望的、嫉妒的、还是解构的,都只是我们这些旁观者的标签。我们给他们起了这么多外号,其实是在消化我们自己的情绪。

我曾经也试着去模仿过一个所谓的“记忆大神”。他告诉我,背诵不是靠嘴巴,是靠画面。把枯燥的文字转换成连续的、夸张的、甚至有点荒诞的图像,储存在脑子里的“记忆宫殿”里。我试了,真的。结果我的宫殿建得乱七八糟,图像刚放进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不知飘哪儿去了。他的宫殿是卢浮宫,我的大概就是个……毛坯房,还漏水。

那一刻我才有点明白,所谓的“快”,背后可能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复制粘贴”。也许在他们看似平静的眼神背后,大脑正在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高速运转,进行着编码、连接、重构。我们看到的是结果,是那流畅得如同呼吸般的背诵。我们没看到的,是他们可能从小就养成的专注习惯,是他们对信息独特的处理方式,是那些在我们看来无比痛苦的记忆过程,在他们那里,可能真的……只是一场游戏。

所以, 背诵很快的人怎么样称呼

你可以叫他学神,叫他复印机,叫他卷王,叫他任何一个你能想到的、足以表达你复杂心情的词。

但或许,当你真的走近他们,拨开那些标签和光环,会发现,他们也只是一个把某项技能磨炼到极致的普通人。他们也会有烦恼,也有背不下来的东西,只是那个“坎”比我们高得多得多。

下一次,再看到那样的人,我可能还是会忍不住在心里惊叹一句:“卧槽,这简直是 人形自走背诵机 !”

但惊叹过后,我会默默低下头,翻开我自己的书。

毕竟,人家的“挂”我们学不来,自己的砖,还得自己一块一块地啃。不是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