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怎么称呼爱奇艺会员?从奇异果到韭菜的爱恨情仇

我跟你讲,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问“网友怎么称呼爱奇艺会员”,就好像在问一个江湖切口,一亮出来,就知道是敌是友,是老炮还是萌新。这称呼的变迁,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饱含了咱们普通观众与视频平台之间爱恨情仇的微型编年史。

最开始,也是流传最广、最带点亲切感的,那必须是 “奇异果”

这外号怎么来的?简单粗暴,又带着点小机灵。爱奇艺,奇艺,奇异…奇异果。再加上它家那绿油油的LOGO,跟个猕猴桃似的,这名字简直是天作之合。叫一声 “奇异果” ,听着就没那么商业化,仿佛不是在谈论一笔冷冰冰的会员交易,而是在分享一颗多汁的水果。早期,当大家还沉浸在“付费就能跳广告、看独播”的朴素快乐中时,“你是奇异果吗?”“我也是!”这里面,甚至带着点身份认同的归属感。那时候的弹幕和评论区,和谐得像个大型水果篮子。

网友怎么称呼爱奇艺会员?从奇异果到韭菜的爱恨情仇

可好景不长,对吧?互联网的风向,说变就变。

当会员的世界不再纯粹,当“VVIP”、“星钻会员”这些套娃式的升级版开始冒头,当会员专属广告这种骚操作惊掉人下巴的时候,那个清新可爱的“奇异果”,就有点叫不出口了。于是,一个充满着怀旧与讽刺意味的词汇,被从历史的尘埃里翻了出来—— “绿钻”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那个遥远的、属于QQ时代的 “绿钻贵族” 。这个称呼的复活,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一下子就把爱奇艺会员拉到了和QQ秀、QQ空间背景音乐一个鄙视链层级里。它不再代表优质内容,而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需要花钱维持的、有点虚头巴脑的“网络身份”。“哟,又续绿钻了?” 这话里,三分调侃,七分“我都懂”的无奈。它精确地捕捉到了那种感觉:我们付费,好像不再单纯是为了看剧,而是在参与一个平台精心设计的、需要不断氪金才能维持的“贵族”游戏。

这还只是开始。随着用户和平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称呼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

当会员权益缩水,或者花了钱看的剧却烂得惊天动地时,一个饱含血泪的称呼诞生了: “付费测试员” 。这个词杀伤力极大,因为它直指问题的核心——我们感觉自己被当成了小白鼠。平台推出一个新功能,bug一堆,谁先体验?会员。一部剧高调上线,结果剧情崩坏、剪辑稀碎,谁是第一批观众?还是会员。“尊贵的VIP用户,欢迎您参与本次大型付费内测”,这种自嘲式的句子,在各大社区和论坛里随处可见。每一个自称 “付费测试员” 的网友,背后都可能有一段深夜追烂剧追到心梗的悲伤往事。

如果说“付费测试员”是技术和内容层面的吐槽,那 “广告VIP” 就是对商业模式最直接的嘲讽。这简直是当代互联网消费主义的一大奇观。我,一个尊贵的会员,花钱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屏蔽广告,结果你给我来了个“会员专属推荐”、“VIP定制广告”?这是什么操作?杀人还要诛心?于是, “广告VIP” 这个充满矛盾与荒诞色彩的称呼应运而生。它精准地概括了那种被背叛的感觉。“你好,我是爱奇艺广告VIP”,说出这句话时,脸上必然是“微笑着活下去”的表情包。

当然,在这一系列充满智慧与怨念的称呼里,还有一个终极的、最具普适性的、概括了所有平台付费用户的词—— “韭菜”

这个词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当V7会员的权益还不如新用户的首充优惠时;当你发现自己刚续的年费,转头就来了个半价促销时;当平台用各种签到、积分、等级任务诱导你投入更多时间与金钱时…那种被收割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声 “韭菜” ,包含了千言万语。它是一种彻底的自嘲,一种放下幻想、直面现实的清醒。我们知道自己是韭菜,但为了看那部独播剧,为了给孩子看一集动画片,我们心甘情愿,或者说,是半推半就地被割了一茬又一茬。这其中,有无奈,有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算了,就这样吧”的妥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零散、更场景化的叫法。比如,在讨论会员等级时,大家会直接说“我是V7大佬”、“V5小趴菜”,这是一种对平台游戏规则的接受与内化。又或者,简单粗暴地称之为“开了会员的”、“续费的”,非常口语化,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你看,从 “奇异果” 的甜蜜,到 “绿钻” 的调侃,再到 “付费测试员” “广告VIP” 的愤怒,最后沉淀为一声 “韭菜” 的叹息。这些称呼,哪里还只是个简单的名字?它们是情绪的出口,是态度的标签,是用户与平台之间权力关系变化的晴雨表。

每一个称呼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网友用真金白银和宝贵时间投票产生的结果。它比任何一份官方用户报告都来得真实、生动、有血有肉。所以,下次当你在网上看到这些“黑话”时,别急着去查字典,试着去感受一下说话人那一刻的心情,那里面,可藏着整个中国视频网站的江湖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