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你在一个巨型摇滚演唱会的后台,忙得脚不沾地,满头大汗地递水、调音,结果一转身,发现你二舅姥爷穿着跨栏背心,正端着个保温杯,在VIP通道口冲你乐呵呵地招手。
对,就是这种穿越感,这种次元壁被一脚踹碎的懵圈感。这大概就是每一个乘务员,在万米高空的机舱里,突然跟一位八竿子或者一竿子就能打着的亲戚四目相对时,脑子里瞬间闪过的弹幕。所以, 乘务员遇见亲戚怎么称呼 ,这根本就不是个简单的称谓问题,这简直是一门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表演学的综合艺术。
我第一次碰上这事儿,还是个刚飞没多久的“菜鸟”。那天是从一个南方城市飞回我的家乡,航程过半,我推着餐车发饮料,嘴里念着那套已经刻进DNA的台词:“先生您好,请问需要喝点什么?我们有橙汁、可乐……”一抬头,得,卡住了。坐在靠窗位置,正一脸慈爱地看着我的,不是我亲姑姑是谁?她旁边还坐着姑父,俩人跟参观什么珍奇动物似的,眼神里充满了“哎呀我大侄女出息了”的欣慰。

我大脑宕机了零点三秒。是喊“姑姑”?还是喊“女士”?喊“姑姑”,旁边旅客怎么看?我这身制服代表的 职业形象 还要不要了?喊“女士”,会不会显得我这人特装,六亲不认?我感觉我脸上的职业微笑瞬间就僵硬了,那感觉,脚趾能当场在飞机地板上抠出一套三室一厅。
最后,求生欲让我选择了一个折中的、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尬到飞起的方案。我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自以为很自然的、略带亲切但又不失专业的语气说:“这位……阿姨,您好,请问喝点什么?”
我姑姑当时愣了一下,然后噗嗤一声笑了,整个过道都能听见。她一边乐一边说:“哎呀这孩子,上班呢还真不认识我了啊!给我来杯橙汁,给你姑父也来一杯!”
那一刻,我只想找个缝钻进去。旁边的同事憋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声说:“没事儿,习惯就好。”
从那次经典的“社死现场”之后,关于 乘务员遇见亲戚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我算是琢磨出点门道来了。这事儿吧,你得分情况,得看人,还得看当时的气氛。
第一种情况:远房亲戚,或者关系一般的街坊邻居。
这种最好办。标准处理流程就是: 保持专业,微笑点头,公事公办。 你就当他是个普通旅客,最多眼神交流的时候多停留一秒,释放一个“我认出你了”的信号。称呼?直接用“先生/女士”就完事了。千万别主动上去攀谈,“哎呀三大爷的二表哥,您也去旅游啊?”这种话一出口,你今天这班基本就别想安生了。他会觉得跟你特熟,一会儿让你多拿条毯子,一会儿问你飞机餐能不能加一份,最要命的是,他还会跟前后左右的旅客大声宣布:“看见没,那是我亲戚!”你瞬间就从一个专业的服务人员,变成了“他家的那个空姐”,所有旅客都会用一种审视的眼光看你,你的每一步操作,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所以,对于这类亲戚,最好的策略就是 一视同仁 ,把你们之间的私人关系,暂时压缩到最小。
第二种情况:至亲,比如爸妈、亲哥亲姐、关系特好的叔叔阿姨。
这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你不可能真的板着脸喊你妈“女士”。但你直接在过道里大喊一声“妈!”也绝对不行。这不仅是你自己的尴尬,更是对整个机组工作氛围的一种破坏。
我的经验是,打个“时间差”和“空间差”。
初见时,也就是正常服务流程走到他们面前时,还是要先走官方程序。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先让对方明白“我看见你了,别激动”。然后低声、快速地用标准的敬语问候:“女士您好,需要什么?”等把饮料或者餐食递过去的那一瞬间,身子稍微前倾,用只有你们俩能听见的气声快速说一句:“妈,你怎么来了?待会儿不忙了再来看你。”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拔群。既维护了你的 职业形象 ,又没有冷落亲人,还给对方一种“我的孩子在认真工作”的自豪感。等服务高峰期过去,机舱灯光调暗,大部分旅客都在休息的时候,你可以悄悄走过去,蹲在他们座位旁边,聊上几句家常。问问他们去哪儿,玩得怎么样。这种短暂的、私密的交流,远比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热情相认要温暖得多。记住,关键在于 分清场合 ,在公共空间里,你的第一身份是乘务员,然后才是他们的孩子或晚辈。
第三种情况:那种特爱显摆、特爱张罗的亲戚。
这种亲戚是“行走的麻烦制造机”。他可能不是故意的,但他的热情就像一把火,能瞬间把你的专业素养烧得一干二净。他会拉着你的手跟全机舱的人介绍你,会不停地按呼唤铃让你过去就为了聊两句天,甚至会提出一些让你为难的要求,比如“能不能让我去驾驶舱看看?”
对付这种,就一个字:躲。
当然不是真的躲起来。而是要用你的 专业性 作为盾牌。当他开始大声宣扬你们的关系时,你只需要保持礼貌的微笑,然后用万能的话术:“不好意思各位旅客,我需要继续我的工作了,祝大家旅途愉快。”然后迅速转身,推着你的小车车“逃离”现场。如果他按呼唤铃,你过去,依旧是标准流程:“先生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如果他只是想聊天,你就微笑着说:“叔,我这会儿得去后舱准备一下,您先休息,有什么需要再叫我。”
核心就是,不要给他把话题拉到私人领域的机会。你的制服就是你的铠甲,工作就是你的结界。只要你不主动破功,他就拿你没办法。等飞机落地了,下了班,你怎么跟他热情拥抱、把酒言欢都行。但在飞机上,不行。
说到底, 乘务员遇见亲戚怎么称呼 ,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 角色错位 感。在家里,你是女儿、是侄子、是外甥女。但在飞机上,你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航空公司服务标准和安全保障的专业人士。当这两种身份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迎头相撞时,必然会产生火花。
处理得好,是一段温馨的小插曲;处理不好,就是一场灾难级的“公开处刑”。
其实飞久了,也慢慢习惯了。甚至有时候在航班上看到亲人,内心还会涌起一阵暖意。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归巢的鸟,载着一飞机的陌生人,也载着自己的牵挂,飞向家的方向。而那个称呼,究竟是“女士”还是“姑姑”,在那一刻,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知道,在那万千乘客中,有一双眼睛,是为你而温柔、为你而骄傲的。
而你,能做的,就是用最专业的样子,把他们,以及所有人,安全、平稳地送到目的地。这,或许才是对这份亲情,最好的回应。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