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穿越回贾府当个小丫头,第一件要学的事,不是怎么扫地,也不是怎么沏茶,而是怎么叫人。尤其是怎么称呼那些“她”。叫错了?完蛋。轻则一顿板子,重则被撵出去,在这座吞人的富贵窟里,你的职业生涯当场就结束了。
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万倍。它不是一本员工手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它是一张无形的、密密麻麻的关系网,每个称呼都是一个节点,牵动着权力、亲疏、荣辱,甚至是生杀大权。
咱们先说最顶上的那位,“她”是王夫人。下人们怎么叫? 太太 。

听着简单?其实不然。这一声 太太 ,里面学问可大了。一个刚进府、在院子里洒扫的小丫头,见到王夫人的轿子远远过来,赶紧低下头,小声到几乎听不见地念叨一句“给 太太 请安”,那声音里全是恐惧和敬畏。她叫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符号,是荣国府内宅的最高权力象征,是能决定她吃糠还是喝稀饭的神。
但你再看王夫人身边最得力的丫鬟,比如金钏儿(在她倒霉之前),或者玉钏儿。她们叫的也是 太太 ,可那声调、那语气,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里面带着点日常的熟稔,甚至可能还有一丝只有自己人才能体会到的亲近。她们的“ 太太 ”,是在汇报工作,是“ 太太 ,宝玉又跑出去了”,是“ 太太 ,晚饭的菜色都备好了”,这称呼是她们工作的核心,是她们权力的来源。说白了,她们是 太太 意志的延伸,所以她们喊出的这个词,底气都不一样。
再往上,还有个“老祖宗”,贾母。下人一般尊称 老太太 。这个“老”字,就是定海神针。它不仅仅代表年龄,更代表了整个贾府的根基和法理。在贾府, 老太太 的话,就是天。
然后,就是那个让整个贾府都为之侧目的“她”——王熙凤。
凤姐儿的出场,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下人们对她的称呼, 奶奶 ,也总是带着一股子又敬又怕的复杂情绪。那一声 奶奶 ,从一个战战兢兢的小丫头嘴里出来,和从平儿嘴里出来,分量、温度、甚至是颜色,都不一样。小丫头们的“ 奶奶 ”,是冰冷的,带着金属质感,生怕哪个字发音不对,就被那双丹凤三角眼给剜了。而平儿口中的“ 奶奶 ”,则复杂得多,有忠诚,有无奈,有依附,也有作为心腹的那么一点点自如。
更有意思的是对比。李纨,宝玉的大嫂,正儿八经的长房长孙媳妇,按规矩,下人见了她得毕恭毕敬地叫一声 大奶奶 。可你感觉到了吗?这声 大奶奶 ,空有其名,毫无实权。它更像一个礼节性的符号,一个提醒大家“哦,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的标签。大家叫她 大奶奶 ,心里想的却是那个“槁木死灰”的菩萨。这称呼背后,没有权力带来的那种让人心头发紧的压迫感。
所以你看,同样是“奶奶”,一个 奶奶 (凤姐),是现实的权柄,是滚烫的烙铁;一个 大奶奶 (李纨),是名义上的尊荣,是温吞的凉水。贾府的下人,精得跟猴儿似的,他们用嘴里的称呼,精准地测量着每一位主子的实际权力温度。
接下来,是那些年轻的“她”们。林黛玉、薛宝钗、探春、迎春、惜春……她们的统一称谓,是 姑娘 。
姑娘 这个词,在贾府里,是青春、是金贵、是未来的象征。但同样,不同的下人叫出来,味道千差万别。
紫鹃叫黛玉,那是“我们 姑娘 ”。这四个字一出来,立刻就划清了阵营。这是我的主子,我的人,我拿命护着的人。这声“ 姑娘 ”里,是疼惜,是忠心,是融进骨血里的亲密。而其他婆子下人,远远地叫一声“林 姑娘 ”,那更多的是一种对客居小姐的客气和疏离,礼数周全,但心没贴上。
莺儿叫宝钗,也是“我们 姑娘 ”。但莺儿的这声“ 姑娘 ”,似乎比紫鹃的更多了一份世故和机灵,带着一种“我们家 姑娘 将来是要做大事”的笃定。
探春,三 姑娘 。当家理事那会儿,下人们叫她“三 姑娘 ”,那声音都得绷紧一点,因为这位 姑娘 眼里可不揉沙子,精明能干,谁都怕她。而叫迎春“二 姑娘 ”呢?恐怕就随意得多了,反正这位主子是个“二木头”,懦弱好欺负。
一个 姑娘 的称呼,背后站着的是她的出身、性格、在贾母和王夫人眼里的受宠程度,以及她自己丫鬟的战斗力。下人们,就是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来决定自己对这位 姑娘 的态度的。
最后,还有一类最尴尬的“她”,比如赵姨娘。
下人怎么称她? 姨奶奶 。
这称呼,简直是语言艺术的巅峰。一个“姨”字,就直接把她从主子的正册里给剔了出去,钉在了“半主半奴”的耻辱柱上。一个“奶”字,又不得不承认,她是主子爷的女人,生了少爷小姐,你不能把她当成纯粹的下人看待。
所以,这一声 姨奶奶 ,喊出来的时候,十有八九是皮笑肉不笑的。里面充满了鄙夷、不屑,但又不敢公然得罪。这称呼本身,就是一道无形的枷锁,时时刻刻提醒着赵姨娘她那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地位。而她自己,也因为这个称呼,变得更加乖张暴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甚至,还有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丫鬟,袭人、平儿。她们的地位就更有趣了。小丫头们、小厮婆子们怎么称呼她们? 姑娘 。比如“袭人 姑娘 ”、“平 姑娘 ”。
这个 姑娘 ,和称呼黛玉、宝钗的 姑娘 ,可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 সম্মান,一种对她们作为主子身边“副小姐”和“二奶奶”地位的承认。你找凤姐办事?得先过平 姑娘 这一关。你想在宝玉面前得脸?得先看袭人 姑娘 的脸色。这声 姑娘 ,是下人们对权力生态最精准的解读,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保险。
所以说,贾府里的一声声“她”,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代词。它是尺子,量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天平,称着每个人身上的权力重量;是刀子,悄无声息地就划开了尊卑贵贱。每一个进入那座大观园的人,都得在这称呼的迷宫里小心翼翼地摸索,因为每一个字眼,都可能通向天堂,或者地狱。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