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一听就带劲儿。透着一股子老派的江湖气,又有点现代人抱团取暖的浪漫。 十三人义结金兰 ,不是三个,不是七个,偏偏是十三个,这数字本身就有点不走寻常路的味道。所以, 怎么称呼 ,这事儿绝不能含糊,它不是个简单的代号,它是一个团队的图腾,是十三颗心拧成一股绳的那个精气神儿。
直接从老大叫到老十三?别闹了。
我跟你说,这是最省事、也是最没劲儿的法子。一股子陈年电视剧的味儿,听着就膈应。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乐意搞这种论资排辈的封建残余?你让那个排末尾的“老十三”怎么想?每次点名都像是在提醒他“你是最小的那个”,这心里能舒坦? 义结金兰 ,图的是个平等,是份肝胆相照的 情义 ,不是为了给自己找十几个哥哥姐姐来管着。这种叫法,听着威风,实际上最容易埋下嫌隙的种子。日子久了,那声“大哥”叫着叫着可能就变味儿了。所以,这个选项,我个人第一个就给它划掉,俗,而且没意思。

那到底该 怎么称呼 ?我的看法是,这名号,得“量身定做”。它必须来源于你们十三个人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理想,或者一个只有你们才懂的梗。
第一种玩法:找个“大旗”,扯起来。
你们得有个共同的番号,一个集体的代称。这个代称,就是你们的战旗,往外一亮,别人就知道你们是一伙儿的。至于具体叫什么,那可就海了去了。
-
往雅了说,可以引经据典。 但别找那些用烂了的。什么“竹林七贤”、“建安七子”,人数对不上不说,也俗套。十三个人,可以往星宿上靠啊!比如“ 十三星宿 ”或者“ 十三天罡 ”。听着就玄乎,有种宇宙洪荒的力量感。每个人再对应一颗星,什么天枢星、摇光星,听着不比“老三”“老四”有范儿多了?或者,从山川河流里找灵感,“ 十三峰 ”怎么样?意味着你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各有风骨,但连在一起,就是巍峨的山脉,谁也别想轻易撼动。
-
往野了说,可以接地气。 你们十三个人是因为什么聚在一起的?因为一顿酒?那就叫“ 十三碗 ”。因为一个项目?那就以项目为名,比如“ 创世十三子 ”。甚至可以更不着调一点,你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叫“东风”的烧烤摊,那就叫“ 东风十三狼 ”,又狠又有点戏谑。这种名号,外人听着可能一头雾水,但你们自己人一听,心里就热乎乎的,全是故事和回忆。这,才是 结拜 的真谛。
-
往潮了说,可以结合流行文化。 别觉得 义结金兰 就非得古色古香。你们要是都爱玩游戏,那“ 十三王座 ”、“ 十三使徒 ”这种带着点中二又霸气的名字,简直绝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号,平时就用代号互称,是不是瞬间有种进入异世界的感觉?又或者,你们都喜欢某个乐队,某个电影,完全可以从中提取元素,创造一个属于你们的专属黑话。比如“ 迷航十三 ”,充满了探索和未知的神秘感。
第二种玩法:去中心化,讲究个性和谐。
这种玩法,不强调集体名号,而是注重个体之间的称呼。但也不是乱叫,里面有门道。
核心就是: 别用数字排序 。
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起外号。比如,技术最好的那个,叫“大拿”;最能喝酒的,叫“酒神”;点子最多的,叫“军师”。这十三个外号,凑在一起,就是一幅生动的众生相。每次聚会,点名的时候喊一圈外号,那画面感,简直不要太强。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它尊重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在集体中,每个人的价值都被看见、被承认。这比冷冰冰的数字排序,要有人情味得多。大家叫着顺口,听着也舒服。当然,这对外号的创意要求很高,不能是那种带侮辱性的,必须是善意、精准的调侃。
说到底,称呼只是皮,情义才是骨。
掰扯了这么多,其实我最想说的是, 十三人义结金-兰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答案不在纸上,不在网上,而在你们十三个人的心里。
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图个啥?不就是图个在这薄情的世界里,能有那么一小撮人,可以无条件地信任,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吗?
所以,那个最终定下来的称呼,它必须是你们十三个人共同意志的体现。你们可以为此开个会,甚至搞个小小的“香堂”,郑重其事地把这个名号定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它会把你们的 兄弟 情谊,烙得更深。
别去纠结哪个名字听起来更威风,更响亮。真正的好名号,是那种你们在深夜街头的烧烤摊喝大了,一把搂住对方的脖子,扯着嗓子吼出来,会觉得热血沸腾、眼眶发酸的名字。
是那种多年以后,你们天各一方,在电话里偶然提起,还能会心一笑,瞬间回到那个结拜的下午的名字。
所以,别问别人了。问问你们自己。你们的故事是什么?你们的羁绊是什么?把那个答案,铸成一个词,一个名号,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捍卫它,去擦亮它。
那,就是最好的称呼。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