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想,那些写 网络小说 的家伙,笔下描绘的世界动辄毁天灭地,主角不是拽得二五八万就是背负血海深仇,可偏偏在 称呼 那些匆匆而过、连个正脸都没露的 路人 时,却能生出千百种花样。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细节,在我看来,这简直是 网络小说 作者的“隐性技能”,你品,你细品,这里面藏着大学问呢!
打个比方,你有没有在看小说的时候,突然被一个 路人 的 称呼 给逗乐了,或者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 路人 的“定位”?那种感觉,就像是舞台上,虽然聚光灯永远打在主角身上,但偶尔扫过背景板时,你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卖菜的”、“打铁的”甚至“吃瓜的”,他们不是模糊一团的剪影,而是带着某种标签感的存在。这背后,是作者不动声色的“偷懒”和“功力”的结合。
最常见也最“偷懒”的,莫过于那些功能性的 称呼 。比如,在酒馆里,你总能看到“店小二”、“掌柜的”;在市集上,不是“摊主”就是“顾客”。这些 称呼 直白得不能再直白,却又能一秒钟就把角色的职业和行为模式给框定住。我以前看一本武侠小说,主角一进客栈,只听掌柜的喊一声“小二,上壶好酒!”,立马,我脑子里就浮现出店小二麻利地把酒水端上来的画面。你看,这省了多少笔墨去描写一个店小二的衣着、神态?一个 称呼 ,搞定!

但 网络小说 的精妙之处,绝不止于此。它常常能在这些看似随意的 称呼 中,透露出作者的“坏心思”或者主角的“刻薄嘴脸”。比如说,当主角遇到一群不明所以的群众围观,作者可能会用“一群乌合之众”、“那些愚昧的村民”、“无知之辈”来 称呼 他们。这时候,读者心里立马就明白,主角肯定不是什么善茬,或者至少,他对这些 路人 是带着鄙夷的。这种 称呼 ,简直就是主角人设的无形补充,比长篇大论的心理描写来得更直接、更痛快。我记得有本玄幻小说,主角面对一群震惊不已的凡人,内心直接吐槽“一群井底之蛙”,嘴上却还笑着解释,那股子傲慢劲儿,啧啧,就靠这么几个字,一下子就立住了。
还有一类,是带着强烈画面感的描述性 称呼 。“那白发老者”、“青衣少年”、“魁梧大汉”、“瘦弱女子”,这些词一出,一个大致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了。它不像姓名那么具体,却比“一个人”生动百倍。这就像是你走在街上,看到一个“戴墨镜穿风衣的男人”,哪怕你不知道他叫什么,他已经因为这几个描述词在你的记忆里有了个模糊的轮廓。 网络小说 里,这种用法尤其多,它既避免了给无关紧要的 路人 强加姓名,又能瞬间勾勒出角色的性别、年龄、大致特征,甚至还能暗示其身份地位。我个人特别喜欢这种,它让 网络小说 的世界显得真实而丰满,哪怕只是背景里的一抹色彩,也绝不敷衍。
更高级一点的,是那些带着时代气息或地域特色的 称呼 。在仙侠小说里,你可能会听到“凡人”、“修者”、“道友”;在西方玄幻里,则是“村民”、“佣兵”、“法师学徒”。这些 称呼 本身就是世界观的构成部分,它们在不经意间,就把读者拽入了那个独特的幻想世界。想象一下,一个古风小说里,主角张口就来一句“兄弟,借个火”,和一个末世小说里主角对着 路人 喊“喂,幸存者!”,这两种感觉完全不一样,后者瞬间就能拉你进入那种荒凉与危机的氛围。这种细节,是作者对笔下世界深耕细作的体现,也是考验他们“语感”和“积累”的地方。
当然,也有一些 称呼 是纯粹为了增加幽默感或者玩梗的。“吃瓜群众”、“震惊部部长”、“围观党”——这些带着浓厚互联网基因的 称呼 ,一出现在 网络小说 里,就让人会心一笑。这就像是你跟朋友聊天时突然甩出一个时下最流行的段子,那感觉,亲切,有趣,还带着点“我们都懂”的默契。我曾经看小说,描写一群人被主角的骚操作惊得目瞪口呆,作者直接来一句“方圆百里,震惊度拉满,无数震惊部荣誉部长当场下岗”,把我逗得半死。这种 称呼 ,简直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照不宣的暗号,直接拉近了距离。
但要说起来,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还是那些隐含着微妙情感和态度的 称呼 。比如,主角救了一个 路人 ,可能会 称呼 对方为“小哥”、“大叔”、“姑娘”,带着一份平等的善意;而当他被 路人 冒犯时,则可能心里默念“那厮”、“那泼妇”、“不知死活的东西”。这些 称呼 不一定直接说出来,但通过叙述者的口吻,读者是能清晰感受到主角内心的波动的。我有时看到主角被 路人 缠上,作者用“那个黏人的膏药”、“烦人的苍蝇”来形容,我都能隔着屏幕感受到主角的厌烦。这不就是把活生生的情绪,通过几个简单的字,直接扔到读者面前了吗?
说到底, 网络小说 里对 路人 的 称呼 ,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填充。它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作者的语言功底、世界观构建、人物塑造,甚至是对人性的理解。一个好的作者,哪怕只是给一个 路人 起个 称呼 ,都能玩出花来,让这个角色虽然不重要,却不至于成为空气。他们用词精准,不求工整,只求到位,不追求华丽,只图传神。在他们笔下, 路人 不再是背景板上模糊的马赛克,而是带着各自标签、各自命运的鲜活个体,哪怕只是短暂的出现,也能给故事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我甚至觉得,有时候, 网络小说 里对 路人 的 称呼 ,比主角的姓名更有意思。毕竟,主角的名字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期望,带着某种“高大上”的设定,而 路人 的 称呼 ,却往往是信手拈来,更显真实和接地气。它像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身边不熟悉的人的分类:那个穿西装的、那个带着孩子的、那个推着小车的……我们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给他们贴上标签,只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 网络小说 ,不过是把这种人类习惯,以更戏剧化、更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罢了。所以下次当你阅读 网络小说 时,不妨多留心一下那些被匆匆 称呼 的 路人 们,你会发现,这里面藏着的趣味和门道,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这门 称谓艺术 ,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 网络小说 能够广泛传播,深入人心的密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