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真像一根扎进肉里的刺,拔出来疼,不拔,它就一直在那儿,隐隐作痛,时刻提醒你。我们不叫它“爱”,至少,不叫它那种阳光明媚、温温柔柔的爱。我们给它起些别的名字,一些更贴切、更血肉模糊的名字。
有人管这叫 “刺猬的拥抱” 。
你见过刺猬吗?想靠近,想取暖,但它浑身是刺。它不是故意的,那是它的本能,是它唯一懂得的、保护自己的方式。那个对你凶的人,可能就是一只这样的刺猬。他的爱,藏在一根根竖起的硬刺下面。他朝你大吼,可能是因为他害怕失去你,却不知道怎么温柔地挽留;他用最刻薄的话来挑剔你,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不完美,投射到了你身上,他骂你,其实是在骂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

他的世界里,可能从小就没有人教过他,爱是柔软的,是“我好喜欢你”,而不是“你怎么这么笨”。他的父母可能就是用“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种威胁来表达关切,用“你看别人家孩子”这种打击来表达期望。于是,他学会了。他把这种 带着倒刺的、拧巴的爱 ,当成了唯一的范本,然后笨拙地、甚至是粗暴地,复制粘贴到了你们的关系里。
他爱你吗?爱。那份爱,可能是真的。就像沙漠里的一株仙人掌,它拼了命从干涸的沙土里汲取了那么一丁点水分,然后全部储存在自己带刺的身体里。你想喝水,就得先被它扎得满手是血。这水,解渴,但也真疼。
所以,第一个称呼,你可以叫它 “匮乏式关怀” 。
这是一种源于 骨子里的匮乏 的爱。因为他自己拥有的情绪价值太少了,所以他给不出你想要的 풍성함。他就像一个口袋里只有几枚硬币的穷人,却想请你吃一顿大餐。他做不到,于是他只能把硬币“当”地一声扔在你面前,带着一股恼羞成怒的劲儿,说:“就这些了,爱要不要!”
他的“凶”,是他掩饰自己贫瘠内心的方式。他不凶,他怕你看穿他其实什么都没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无尽的温柔,没有处理亲密关系的智慧。凶,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衣,一件带电的盔甲。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清醒地认识到,有些“凶”,根本不是什么笨拙的爱,它就是单纯的、赤裸裸的伤害。
这时候,我们就得给它另一个名字,一个更冰冷、更决绝的名字: “煤气灯下的控制” 。
如果他的“凶”总是伴随着贬低、打压,让你不断地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做错了?”“是不是我太敏感了?”那么,小心点。这已经不是刺猬了,这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他的目的,不是爱你,是 控制你 。
他通过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来让你无法离开他。因为一个“糟糕”的你,除了他,还会有谁要呢?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你必须在他的框架里,按照他的剧本走。你一旦跳脱,他的“凶”就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剪刀,剪断你的翅膀,剪碎你的自信。
这种关系里,你感受不到被滋养,只有被消耗。你的能量像沙漏里的沙,一点点流干。你每天都在琢磨,今天该怎么做才能不惹他生气,而不是在想,我们今天可以一起分享什么快乐。
所以, 怎么称呼对你凶的人爱你 ?
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是一个陷阱。因为它预设了一个前提:他爱你。
我们为什么非要给这份“凶”包裹上一层“爱”的糖衣呢?为什么我们总在拼命地为对方的伤害寻找合理的解释?
或许,真正的问题应该是: “我该怎么称呼那个一边说爱我,一边又不断伤害我的人?”
答案是,你可以称呼他为“一个需要自我成长的人”,可以称呼他为“一个不懂如何去爱的人”,甚至可以称呼他为“一个给我带来痛苦的人”。
但最重要的,是你该怎么称呼你自己。
在这样的关系里,你是什么?是一个等待刺猬卸下防备的“拯救者”?是一个能透过刀子嘴看到豆腐心的“灵魂伴侣”?还是一个……一个在用自己的伤痛去纵容对方的“受害者”?
我见过太多女孩,她们聪明、漂亮,什么都好,却偏偏在这种关系里栽跟头。她们会说:“其实,他对我好的时候,也特别好。”
是啊,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糖。这种间歇性的强化,最是让人上瘾。那一点点的甜,足以让你忘记之前大部分的苦。你像一个赌徒,总相信下一次,他会变得不一样。
但亲爱的,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刻在骨子里的。改变,何其艰难。你不能用你全部的青春和温柔,去赌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我们得学会区分,什么是 “有瑕疵的爱” ,什么是 “有毒的爱” 。
前者,是那个笨拙的刺猬,他可能会扎到你,但他也会因为扎到你而笨拙地道歉,会尝试着、哪怕只有一点点,把刺收起来。他的核心,是向善的,是希望你好的。
而后者,那个煤气灯下的操控者,他从不认为自己有错。所有的错都是你的。他的“凶”是理所当然,你的痛苦是小题大做。他的核心,是自私的,是把你拉进他的沼泽,满足他自己的安全感和控制欲。
所以,别再纠结那个称呼了。
去感受。
你的身体,你的情绪,是不会骗人的。跟他在一起,你是更多地感到放松、被接纳、充满能量,还是更多地感到紧张、压抑、自我怀疑?你是笑得更多,还是哭得更多?你的 自我价值感 ,是在提升,还是在不断被削弱?
答案,就在这些感受里。
如果一份爱,需要你用显微镜去寻找他爱你的证据,需要你剥开无数层尖酸刻薄的包装才能看到一点点真心,那这份爱,成本太高了。你值得更直接、更坦荡、更温暖的爱。
你可以理解他的过去,同情他的匮乏,但你没有义务,用你的一生去为他的创伤买单。
最后,回到那个问题:怎么称呼对你凶的人爱你?
或许最好的称呼是: “一个我曾经试图理解,但现在决定先爱自己的人” 。
把目光从他身上收回来,放到自己身上。去疗愈那个总被他凶、却还想从他那里讨要爱的自己。问问她,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份辛苦的关系?是不是在她内心深处,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温柔以待?
当你真正开始拥抱自己,你会发现,你根本不在乎怎么称呼他了。
他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个过客,一个让你学会了如何 设立边界 、如何 识别伤害 、以及最重要——如何 爱自己 的,一个名字模糊的故人。而已。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