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母婴店的姑姑怎么称呼才不尴尬?高情商的叫法看这里!

我姑姑,对,就是那个打小给我买娃娃、偷偷塞给我零花钱、在我被我妈追着打的时候能给我当“避难所”的亲姑姑,她,开了一家母婴店。这事儿本来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全家都替她高兴,张罗着送花篮、发朋友圈,恨不得昭告天下。可问题,就出在我身上,一个刚刚晋升为新手妈妈的我,站在她那间飘着奶香和尿不湿清香的店里,突然就……失语了。

我该怎么称呼她?

这问题听起来是不是特矫情?但你信我,当你抱着自家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崽子,站在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奶瓶、磨牙棒和婴儿车面前,而柜台后面那个笑意盈盈看着你的人,是你最亲的姑姑时,你就懂了。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你熟悉的家常菜馆突然挂上了米其林三星的牌子,你再进去点一盘拍黄瓜,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开母婴店的姑姑怎么称呼才不尴尬?高情商的叫法看这里!

以前,没这店的时候,一切都简单得像一道数学公式。在家里,在路上,在任何地方,我见到她,张口就是一声甜甜的“ 姑姑 ”。这俩字儿,喊了二十多年,熟稔于心,脱口而出,带着亲昵,带着依赖,带着我们之间血浓于水的全部过往。

可现在呢?场景变了。

那天是我第一次“光顾”她的生意。店里人来人往,好几个年轻妈妈在挑选东西。我推着婴儿车进去,门上的风铃“叮铃”一响,所有人的目光都扫了过来,当然也包括我姑姑。她眼睛一亮,那笑容,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可我,嘴巴张了张,那声“姑姑”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为什么?因为周遭的环境在对我尖叫:这是公共场合!这是消费场所!她现在是“老板”!

喊“ 姑姑 ”?我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万个不妥的理由。旁边那个正在纠结买A品牌还是B品牌辅食泥的妈妈,会不会觉得我是来攀关系、蹭折扣的?会不会觉得我姑姑会因为我是她侄女,就给我推荐一些清库存的“内部特供”?这种无端的揣测,就像无数只小蚂蚁,在我心里爬来爬去。喊一声“姑姑”,仿佛就把我们之间纯粹的亲情,扔进了商业交易这个大染缸里,瞬间变得目的不纯。太别扭了,真的。

那我换个叫法?喊“ 老板 ”或者“ 老板娘 ?我差点被自己这个想法给逗笑了。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我,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对着我亲姑姑,字正腔圆地来一句:“老板,这个学饮杯怎么卖?”我姑姑估计会愣在原地三秒钟,然后一个爆栗敲我头上,骂我“你这孩子是不是傻了”。这也太生分了,生分得像是在演电视剧,我们之间那二十多年的亲情瞬间就被这一声“老板”斩断,隔出了一条银河。这不仅仅是尴尬,这简直是情感上的“自杀”行为。

那……喊“ X姐 ”?(X是我姑姑的姓)这似乎是个折中的法子,在很多场合,这都是一个万能的、显得情商很高的称呼。但是,用在我跟我姑姑身上,还是不对味儿。对我来说,她就是姑姑,不是什么“王姐”“李姐”。这么一叫,好像我主动把自己从“家人”这个圈子里划了出去,变成了“一个比较熟的顾客”。我能感觉到,如果我真这么叫了,我姑姑的笑容里,一定会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你看,事情就这么僵住了。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呼,背后却牵扯着 亲情 社会角色 私人领域 公共空间 的复杂博弈。那天,我在店里转悠了半天,最后硬是没好意思开口问任何东西的价格,只是和我姑姑聊了聊孩子最近长了几颗牙,然后默默扫码付钱,落荒而逃。

这事儿成了我的一个心病。我甚至在一个妈妈群里匿名发帖求助,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有类似烦恼的人不在少数。有的说“我妈开了个水果店,我每次去买水果都像做贼”,有的说“我小姨是理发师,我都不敢让她给我剪头发,不知道该怎么给钱”,还有的说“我爸是修车的,我去他那就喊‘师傅’,我爸还挺乐呵”。

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回复,我好像有点开窍了。这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于那个称呼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去 平衡和尊重对方的多重身份

我姑姑,她既是我的 长辈亲人 ,也是一个刚刚开启事业的 创业女性 。我既要维护我们之间的亲情纽带,也要尊重她在工作场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不能用亲情去“绑架”她的生意,也不能用商业的冷漠去稀释我们的感情。

所以,我琢磨出了一套属于我自己的“称呼法则”,一套看人下菜碟、哦不,看场合换称呼的“高情商”操作:

场景一:私底下,或店里没外人的时候。 这还用说?必须是雷打不动的“ 姑姑 ”!而且要喊得比平时更甜。这时候,我们是纯粹的家人。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问她最近生意怎么样,累不累,顺便让她这个“专家”帮我看看我家娃用哪款纸尿裤不会红屁股。这声“姑姑”,是在为她的新事业加油,也是在告诉她,无论你做什么,你永远是我的好姑姑。

场景二:店里有其他顾客,需要公开交流的时候。 这是最高难度的场景,也是最考验人的时候。我的策略是—— 模糊化处理与重点突出相结合

什么意思呢?就是弱化直接的称谓,强化交流内容。比如,我想问一个东西,我不会冲过去大喊一声“姑姑,这个!”,而是走过去,先用眼神和微笑跟她打个招呼,我们之间有默契。然后,指着商品,用正常的音量问:“你好,麻烦问一下,这款安抚奶嘴适合新生儿吗?”用“ 你好 ”“ 麻烦问一下 ”这种礼貌用语,是说给其他顾客听的,表明我是一个遵守公共秩序的普通顾客。

如果非要用到称呼,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词:“ X姑姑 ”。比如我姑姑姓王,我就叫她“ 王姑姑 ”。这个称呼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既保留了“姑姑”这个核心的亲情标识,又加上了姓氏,听起来比单叫“姑姑”要正式那么一点点,多了一丝在公共场合的尊重感。它像一座桥,完美地连接了她的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外人听了,会觉得“哦,原来是老板的侄女,真有礼貌”,而我姑姑听了,既能感受到亲情,又能体会到我对我她事业的尊重。

场景三:在社交媒体或向朋友推荐时。 这时候,必须怎么亲密怎么来,怎么能体现我的骄傲怎么来!我会直接说:“ 我姑姑开的母婴店 ,东西超全,老板人美心善还专业,快去捧场!”。你看,一句“我姑姑”,充满了自豪感,这本身就是对她最好的宣传。这是一种情感的背书,比任何华丽的广告词都有用。

想通了这些,我再去我姑姑店里,整个人都舒坦了。我会自然地走进去,如果人多,就笑着对她点点头,自己先逛。看到需要咨询的,就走过去轻声叫一句“王姑姑”。买完东西,我会像其他顾客一样说“谢谢”。等店里人少了,我再凑过去,嬉皮笑脸地喊一声“姑姑!”,跟她聊聊家常。

我发现,我姑姑也完全get到了我的点。她会在外人面前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我的问题,又会在没人的时候,偷偷往我购物袋里塞一包新到的婴儿湿巾,冲我挤挤眼,说:“这个好用,拿回去给你家宝试试。”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一个称呼,真的没那么重要,也真的那么重要。它不重要,是因为真正的感情,不会因为一个称谓而改变;它重要,是因为一个得体的称谓,能让身处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我们,都感到舒服和被尊重。

所以,开母婴店的姑姑怎么称呼?没有标准答案。最好的答案,藏在你对她的爱与尊重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