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喂”或者“X总”就能打发的。怎么称呼那些 名利双收 的人?这问题底下,藏着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位置、心态,还有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社会距离感。简直就是一门行走江湖的必修课,一门关于人情世故的玄学。
你先别急着想标准答案。想象一个场景:一个觥筹交错的晚宴,灯火辉煌,衣香鬓影。全场的焦点,那个男人,或者那个女人,他们一开口,周围就瞬间安静下来;他们一个微笑,就能让气氛热络起来。他们,就是我们口中那种“成功人士”。你怎么走上前去?第一句话,第一个称谓,就可能决定了你在这场戏里的角色——是谄媚的、是平等的、是不卑不亢的,还是干脆就是个路人甲。
最常见的,也最保险的,大概就是“X总”了。王总,李总,张总……一个“总”字,四平八稳,既承认了对方的地位,又保持了商业社交的礼貌距离。但你细品,这称呼其实挺没劲的。它像一件标准码的西装,谁都能穿,但谁穿着都不算特别合身。它只指向了对方的“利”,也就是社会身份和职位,却完全忽略了那个“名”。一个拍出伟大电影的导演,你叫他“张总”?一个写出传世之作的作家,你叫他“莫总”?听着就别扭,感觉把人家一身的艺术细菌都给叫俗了。

所以,就有了进阶版的称呼:“老师”。
“黄老师”、“何老师”、“高老师”……这个称呼就妙了。它一下子就跳出了纯粹的商业语境,带上了一层文化的、智慧的光环。“老师”这个词,在中国人的语境里,分量极重。它代表着传道授业解惑,代表着尊敬和认可。你叫一个 名利双收 的人“老师”,潜台词是:我敬佩的不仅仅是你的财富或地位,更是你的才华、你的经验、你的智慧。这一下,马屁拍得不显山不露水,还显得你自己有品位、有追求。尤其是在文化、艺术、科技领域,一声“老师”,绝对比十声“X总”更能叫到对方心坎里去。当然,你也得掂量一下,对方是不是真有那两把刷子配得上这个称呼,不然就成了高级黑。
再往上走,就到了一个充满江湖气的词儿: 大佬 。
这个词,不能随便用。它不是写在名片上的头衔,而是一种气场的认证。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 大佬 ?通常是某个行业的开创者、颠覆者,或者说,是那种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他们身上有股子“生人勿近”的强大气场,但同时又有种“一言九鼎”的信誉。叫一声“大佬”,里面有敬畏,有仰望,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害怕。这更像是一种圈内人的“黑话”,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身份确认。你当着马云的面叫他“马总”,那是客气;背后跟朋友聊起说“马大佬最近如何如何”,那才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江湖地位。这个词,自带风沙,不适合在正式场合抛出来,但在私底下,它却是对一个人行业影响力的最高加冕。
然后,我们来说说那个网络时代最流行的,也最虚无缥缈的称呼—— 人生赢家 。
这个词,你几乎不会当着人家的面说。它更像是一种标签,一种我们这些“旁观者”贴上去的标签。当我们说某某是 人生赢家 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我们在说,他/她拥有了我们渴望拥有的一切: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财富自由,颜值在线……我们把所有世俗成功的标准打包,浓缩成这四个字,然后“啪”地一下,贴在他们身上。
但这四个字,其实挺残忍的。它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简化成了一个成功学的模板,一个满足大众想象的符号。我们用这个词,来抒发自己的羡慕、嫉妒,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放弃——“看,人家是人生赢家,我等凡人就别想了”。我们很少去关心,这位“人生赢家”半夜是不是也会失眠,是不是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和痛苦。 人生赢家 这个称呼,与其说是对他们的赞美,不如说是我们自己的一场内心戏,一场关于欲望和现实的独白。
说到底,怎么称呼一个 名利双收 的人,折射出的,是我们自己想和他们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如果你想求人办事,那“X总”最稳妥,公事公办,不失礼数。
如果你真心欣赏对方的才华,想表达精神层面的敬意,那一声“老师”最见真情。
如果你想表达对其江湖地位的终极确认,那在合适的圈子里,一句“大佬”就够了。
如果你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吃瓜,远远地看着他们的生活,那“人生赢家”这个标签,你随便贴。
我曾经在一个饭局上,见过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满桌子的人,对着主座那位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各种“X董”、“X总”、“老师”叫得天花乱坠。只有那个聪明人,在敬酒的时候,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微笑着说:“X先生,我读过您早年写的那篇文章,深受启发,敬您一杯。”
你看,他没有用任何一个带有阶级色彩或者身份标签的词。他用的,是最朴素的“先生”,但他后面跟的那句话,却比任何称呼都有力。那句话表明:我关注的,不是你现在的光环,而是你之所以能有今天光环的那个内核。我把你当成一个具体的、有思想的“人”来尊重,而不是一个成功的“符号”。
那一刻,我看到那位企业家眼神里闪过一丝不一样的光。
所以,或许最好的称呼,就是忘掉那些标签。
当我们不再汲汲于用一个称谓去定义对方,去拉近或推远我们之间的距离时,我们才能真正开始一场平等的、有价值的对话。你可以叫他的名字,或者一个他自己更喜欢的称呼。重要的不是那个词本身,而是你喊出那个称呼时,眼神里流露出的东西。
是真诚,是理解,是把对方当成一个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
这,可能比任何华丽的头衔,都更能打动一个真正 名利双收 的人。因为他们拥有的头衔已经太多了,多到麻木;而一份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尊重,或许才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稀缺的东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