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怎么称呼父亲的?答案远比一声“爸爸”更丰富多彩

开罗的街头,是混沌的交响乐。汽车喇叭肆无忌惮地嘶吼,小贩的叫卖声像波浪一样起伏,三轮“突突车”在车流里玩杂耍似的穿梭。就在这片嘈杂得快要溢出来的声浪里,你总能捕捉到那个音节,清晰,响亮,带着一种穿透一切的魔力。

一声“ Baba !”

可能是个小男孩,攥着爸爸宽大的手掌,仰着满是汗珠的小脸,兴奋地指着路边烤玉米的摊子。也可能是个少女,在哈利利市场迷了路,焦急地在电话那头呼唤。这声“ Baba ”(阿拉伯语:بابا),就是埃及人对父亲最日常、最亲切、也最根深蒂固的称呼。

埃及人怎么称呼父亲的?答案远比一声“爸爸”更丰富多彩

说真的,我第一次在埃及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这发音,简直和我们中文里的“爸爸”一模一样,连声调里的那份依赖和亲昵都如出一辙。我敢打赌,全世界发音最接近的词,除了“妈妈”,就是这个“爸爸”了。这是一种刻在人类DNA里的亲昵,一种超越了语言隔阂的本能呼唤,让你瞬间觉得,哦,原来尼罗河畔的家庭,和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在对父亲的这份情感上,是如此相通。

Baba ,这个词在埃及是全天候、全年龄段、全社会阶层通用的。富人区的别墅里,西装革履的儿子会恭敬地对父亲说“Baba”;贫民窟的陋巷中,光着脚丫的孩子追着父亲的身影喊“Baba”。我记得我的埃及朋友艾哈迈德,一个快三十岁的大男人,在电话里跟他爸爸撒娇时,那声“ Baba ”拖得又长又软,带着一种成年人世界里罕见的、毫不设防的依赖感。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个词承载的,不只是一个称谓,更是一把钥匙,能瞬间打开埃及人心中最柔软的那扇门,门后是家庭的港湾,是那个永远为你撑起一片天的男人。

那你可能会问,就这么简单吗?一个“ Baba ”就概括了全部?

当然不。埃及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层层叠叠。就像一张精美的莎草纸画,远看是一个轮廓,近看才发现里面密密麻麻画满了故事。对父亲的称呼,同样如此。

当你需要表达极致的尊敬,或者在书面语、诗歌这种非常正式的场合, Baba 就显得有些过于口语化了。这时候,另一个词会庄重地登场——“ Abi ”(أبي)。

Abi ”这个词,带着一种古典的美感和距离感。它源于标准阿拉伯语(我们常说的“书面语”),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我的父亲”。这个词你很少会在开罗的菜市场听到,但在清真寺的宣讲中,在文学作品里,在庄严肃穆的家庭会议上,它却恰如其分。它不带“Baba”那种撒娇的温度,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它像是在说:“您是我的父亲,是我血脉的源头,是我尊敬的長者。” 如果说“ Baba ”是拥抱,那“ Abi ”就是鞠躬。

还有一个词,也用于相对正式的语境,叫做“ Walidi ”(والدي)。这个词的意思更偏向于“我的生父”或“我的家长”,强调的是一种身份和关系。在填写表格、官方文件或者向别人正式介绍时,这个词用得比较多。“这是我的父亲”,用“Haza Walidi”,听起来就比“Haza Baba”要正式得多。它不带太多情感色彩,更像是一种事实的陈述。

然而,真正让我觉得触摸到埃及文化脉搏的,不是这些字典里能查到的标准答案,而是一个在生活中随处可闻,却又极具地方特色的称呼——“ El-Hajj ”(الحاج)。

Hajj ”的本意,是完成了去麦加朝觐功课的穆斯林,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荣誉称号。按理说,只有去朝觐过的人才能被称为“Hajj”。但在埃及的日常生活中,这个词的用法被极大地泛化了。人们用它来尊称任何值得尊敬的年长男性,有点像我们中文里喊“老师傅”或者“大爷”,但尊敬的意味更浓。

而当一个儿子或者女儿,用亲昵又带点调侃的语气称呼自己的父亲为“ El-Hajj ”时,那画面感简直绝了。这通常发生在父亲年纪大了,或者在家里德高望重的时候。这一声“ El-Hajj ”,里面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感:有尊敬,有爱,有一点点“我老爸是个大人物”的骄傲,甚至还有一丝家人之间才懂的幽默感。它把宗教的崇高、世俗的尊敬和家庭的亲密,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比单纯的“ Baba ”要复杂,也更有味道,像是一杯加了香料的埃及红茶,初尝有点奇特,回味却悠长。

所以,你看, 埃及人怎么称呼父亲的 ?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

它是一幅流动的画面。

是孩童时期,紧紧拽着父亲裤腿时那声毫无杂质的“ Baba ”;是长大后,在需要依靠和安慰时,电话那头那声温暖的“ Baba ”;是在书写家信,或者在众人面前表达敬意时,那句郑重的“ Abi ”;是在某个午后,儿子给正在看报纸的父亲端上一杯茶,笑着说“请喝, El-Hajj ”时的那份温馨。

这些不同的称呼,像不同焦距的镜头,从不同角度对准了“父亲”这个角色。它们背后,是埃及人对家庭的极度重视,是对长者的天然尊敬,是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的深度交融。在埃及,“父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成员,他是一家之主,是精神支柱,是荣誉的象征。所以,对他的称呼,也自然而然地变得如此丰富、立体,充满了层次感。

下一次,当你走在开罗的街头,再次听到那声熟悉的“ Baba ”,或许你会和我一样,不仅感受到那份跨越国界的亲情,更能听懂这简单音节背后,那属于尼罗河的,厚重而温情的故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