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
这两个字,多重啊。沉甸甸的,像一块烧红的烙铁,一旦按下去,留下的就是一辈子都褪不掉的疤。所以,当那个问题——“ 偷钱的小孩该怎么称呼他 ”——摆在我面前时,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决不能是这两个字。
绝对不行。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做了就是做了,偷钱了,那不就是小偷吗?叫一声“小偷”,是让他长记性,是惩罚,是天经地义。
说真的,我特别反感这种“天经地地义”的论调。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给诈骗犯、抢劫犯贴上标签,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功能已经基本定型,法律对他们有清晰的界定。但孩子呢?一个孩子,一个大脑还在发育、世界观还在构建、连自己是谁都还懵懵懂懂的小家伙,你给他一个“小偷”的 标签 ,你这是在定义他,还是在诅咒他?
我见过这样的孩子。邻居家的小孩,上小学二年级,从妈妈钱包里拿了二十块钱,去小卖部买了一大堆卡片和零食,分给了班里的小伙伴。他想当“孩子王”。事情败露后,他爸当着所有人的面,指着他的鼻子骂:“你这个小偷!我们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东西!”
那个下午,孩子没哭,就是站着,脸煞白。
从那以后,他变了。变得不爱说话,眼神总是躲闪。别的孩子再跟他玩,他妈就会在阳台上喊:“离那个小偷远点!”你看,这个 称呼 ,像病毒一样,从他爸嘴里传到了他妈嘴里,再从他妈嘴里,传到了整个小区的耳朵里。
后来呢?后来他真的开始小偷小摸。从拿同学的橡皮,到后来去超市顺东西。他好像在用行动,去印证那个贴在他身上的、撕不掉的 标签 。他好像在说:“对,我就是你们说的那种人。”
这太可怕了。一个 称呼 ,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所以,回到那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称呼他?
我的答案是,首先,把他当成一个“人”,一个有名有姓的人。他叫小明,叫李雷,叫什么都行,但他不叫“小偷”。 名字 ,是人最基本的身份认同。当你还愿意叫他的 名字 时,就意味着你还在承认他的本质,承认他除了“拿了不属于自己的钱”这个 行为 之外,还有无数其他的可能性。他还是那个会笑、会哭、会扶起摔倒的蚂蚁、会在你生日时画一张歪歪扭扭贺卡的孩子。
把他和他的 行为 分离开。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
他不是“小偷”,他是“一个 犯了错误的孩子 ”。
看,差别多大。“小偷”是定义身份,是判了死刑。“ 犯了错误的孩子 ”是描述 行为 ,是告诉你,这件事你做错了,但你这个人,还有救。我们讨厌的是“偷钱”这个 行为 ,而不是你这个人。
当我们用“ 犯了错误的孩子 ”这个视角去看他时,整个处理方式都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审判者,而是一个需要蹲下来的引导者。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愤怒和羞辱,而应该是好奇和关心。
“你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问题,远比一百句“你怎么能偷钱”重要得多。
孩子拿钱,背后可能藏着一百种我们想象不到的原因。也许是他真的太想要那个奥特曼玩具了,而你从来不肯满足他;也许是班里的小团体要交“保护费”,他不敢说;也许是他想引起你和他爸爸的注意,因为你们吵架吵得天翻地覆,很久没看过他一眼了;甚至,可能他根本对“钱”和“所有权”没有清晰的概念,他只是觉得那个红色的纸片很好看,能换来好吃的。
你真的看清了吗?
在没有搞清楚动机之前,任何粗暴的 称呼 和惩罚,都是在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更深层的错误。那就像屋子里的墙角漏水了,你不想着去找漏水点,而是拿一块漂亮的墙纸把湿掉的地方糊起来。自欺欺人。
所以,正确的 称呼 ,应该是他原本的 名字 。而在我们内心的定义里,他是一个“ 需要帮助 的孩子”。
当你把他看作一个求助者,你会发现,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你可以把他拉到房间里,关上门,进行一场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密室对话”。告诉他,爸爸妈妈很爱你,但是你今天做的这件事,叫做“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错的。然后,听他说。让他把心里的委屈、欲望、恐惧,全都倒出来。
你可以和他一起面对后果。钱要还回去,如果是买了东西,要想办法补偿。让他亲口去道歉。这个过程不是为了羞辱他,而是为了让他建立责任感。让他明白,每一个 行为 都有它的代价。
你更可以借此机会,进行一场关于金钱、关于欲望、关于规则的教育。告诉他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一样东西,可以通过哪些正确的方式去争取。
整个过程,你都没有叫他一声“小偷”。你只是在和你的孩子,小明,或者小红,一起解决一个他成长路上遇到的难题。你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需要被尊重的个体,而不是一个需要被修理的“物件”。
语言是有魔力的,尤其是一个成年人对一个孩子说的语言。它能构建一个人的世界,也能摧毁一个人的世界。当我们纠结于“ 偷钱的小孩该怎么称呼他 ”时,我们其实是在选择,我们想给这个孩子一个怎样的世界。
是给他一个贴满“小偷”、“坏孩子”、“没出息”这些 标签 的、充满恶意和绝望的灰色世界?
还是给他一个告诉他“你犯了错,但你依然被爱”、“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依然有无限可能”的、充满善意和希望的彩色世界?
别用一个冰冷的 称呼 ,去扑灭一个孩子眼里最后的光。
叫他的 名字 。然后,蹲下来,抱抱他,告诉他:“我们聊聊。”
真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