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
不,太轻了。这个称呼,太四平八稳,太像一张印在课程表上的、毫无温度的铅字。它描述了一种职业,却完全没能捕捉到那种神乎其神的魔法。
我说的,是那种真正 会讲作文的老师 。

你懂的,就是那种能把一篇干巴巴的“我的妈妈”,讲到让你热泪盈眶,恨不得冲回家给你妈一个熊抱的老师。就是那种能从一滴露水里,让你看到整个宇宙的生灭,然后你下笔时,指尖都带着晨曦的湿气的老师。
所以, 会讲作文的老师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十几年。从我第一次把作文本交上去,看到上面那密密麻麻、却字字珠玑的红色批注开始,我就觉得,“语文老师”这四个字,配不上他/她。
在我看来,他们至少应该拥有以下这些“非官方”认证的头衔。
灵魂的“摆渡人”
你一定有过那种体验。面对着“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种题目,大脑一片空白,稿纸上的方格像一个个嘲笑你的眼睛。你感觉自己和“有话可说”之间,隔着一条波涛汹涌、深不见底的河。
这时候,一个平庸的老师会告诉你:“你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具体。”——全是正确的废话。
但一个 灵魂的“摆渡人” 不一样。他会坐下来,不是教你,而是问你。
“最近有什么事让你笑得特别大声吗?”“上次哭是什么时候?别说没有,我不信。”“你有没有偷偷做过什么事,不敢告诉爸妈的?”
你看,他不是在给你一个救生圈,他是亲自驾着一艘小船,来到你思维的孤岛上,把你,连同你那些害羞的、琐碎的、甚至有点“上不了台面”的念头,一起渡到那片叫做“文字”的大陆。他让你明白,你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不是垃圾,是金矿。他要做的,只是递给你一把锄头。
这种老师,不叫“摆出渡人”,叫什么?
灵感的“点灯人”
我至今记得我的那位老师。一个瘦小的中年女人,戴着眼镜,看人时眼睛会微微眯起来,好像在审视你文字背后的灵魂。
一次作文题目是“秋天”。全班同学写的都是金色的落叶,丰收的果实,秋高气爽。老套,但安全。我也这么写了。
发下本子,我的分数不高。评语只有一句话:“去看看楼下那棵被虫蛀了叶子的老槐树。”
我当时不服气。秋天就应该是美的,灿烂的,为什么要去看一棵病恹恹的树?可我还是去了。我看到阳光穿过那些破败的洞,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枯黄的叶脉上艰难地爬行,像在翻越褶皱的山脉;我听到风穿过树叶空洞时,发出一种类似叹息的、呜呜的声音。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被什么东西击中了。
一个好的 灵感的“点灯人” ,他从不直接给你光明。他只是在你习以为常的黑暗里,划亮一根火柴,然后指给你看一个你从未注意过的角落。他会告诉你, 伟大作品的源头,往往不是那些宏大的、正确的、人尽皆知的美,而是那些被忽略的、有瑕疵的、充满生命质感的细节。
他不是教你写作技巧,他是在教你如何重新“看见”这个世界。
文字的“拆解师”
当然,光有情感和观察力还不够。作文,终究是一门手艺活。
一个真正会讲作文的老师,必然是个顶级的 文字“拆解师” 。
他能把一篇你觉得“牛逼”,但说不出哪里牛逼的范文,像庖丁解牛一样,在你面前拆解得脉络分明,骨肉清晰。
“你看这一段,作者为什么不用‘很’,而用‘霎时间’?因为他要的是速度感。”“注意这个比喻,他把月光比作‘流动的霜’,‘流动’是动态,‘霜’是静态的冰冷,这一下就把那种清冷的氛围感拉满了,对不对?”“为什么这里要用一个短句?因为情绪到顶点了!再多一个字都嫌啰嗦!这就是 节奏 !这就是 留白 !”
他会把 结构、节奏、视角、用词的颗粒度 这些玄之又玄的概念,用最生动、最直接的方式,掰开揉碎了喂给你。上他的课,你感觉不像在学习,像在看一场顶尖的外科手术,或是一场精密的手表组装秀。那种智识上的快感,简直让人上瘾。
他让你对文字,第一次产生了敬畏之心。
内心的“唤醒师”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最高境界。
我所见过最厉害的,是那种能透过你歪歪扭扭的字迹,看到你敏感、脆弱又渴望被理解的内心的老师。我称他们为 内心的“唤醒师” 。
你交上去的作文,可能逻辑不通,可能词不达意,但在他眼里,那都是求救信号。他会在你的“我感到很孤独”旁边,轻轻写下:“这种感觉,像不像一个人站在空旷的白色房间里?”
一瞬间,你就被击中了。你觉得,这个人,他懂你。
于是,你开始敢于在作文本里,写真正属于你的东西。你写你的怯懦,你的嫉妒,你对某个同学莫名其妙的好感,你对未来既恐惧又兴奋的矛盾心情。作文本,从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作业,变成了你唯一的、安全的树洞。
而这位“唤醒师”,从不评判你的内心。他只是引导你,如何用更准确的文字,去描摹那些幽微的情绪,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他让你明白, 写作的终极意义,不是为了得一个高分,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解。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会讲作文的老师怎么称呼?
或许根本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你可以叫他“摆渡人”,叫他“点灯人”,叫他“拆解师”,叫他“唤醒师”。或者,在很多年以后,当你也成了一个靠文字吃饭的人,当你在某个深夜文思泉涌时,你会突然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望向窗外,在心里轻轻地、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叫他一声——
“我的文学领路人。”
或者,更简单一点。
“那束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