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 保卫科要怎么称呼老师 ?听着特简单,好像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儿。但你要是真在我们这行里泡过几年,就知道,这里头的道道,水深着呢。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礼貌问题,它关乎你的专业形象,关乎你工作的顺畅度,甚至,关乎整个 保卫科 在校园里的定位和尊严。
你新来的吧?刚穿上这身制服,觉得威风,看谁都想维持秩序。可校园这地方,它不是街头,你面对的不是小混混,是一群有知识、有身份、自尊心还特别强的知识分子。你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称呼,都会被无限放大。
我先给你个最稳妥,最不会出错的答案,记死了: “姓氏 + 老师” 。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看见迎面走来一位,你知道他姓张,甭管他是教物理的还是教体育的,是刚毕业的助教还是头发花白的资深教授,你立正站好,一个微笑,一句清晰的“张老师好”,这事儿就办得滴水不漏。这是校园里的“硬通货”,是通用语言。它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一,我知道您是老师,我尊重您的身份;二,我认识您,或者至少我知道您的姓氏,我把您放在心上了;三,我,作为 保卫科 的一员,是专业、有礼、懂规矩的。
你说,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基础,越是重要。这就像盖房子,地基打不好,上面再花里胡哨也得塌。你把这句 “X老师” 练成本能,遇到任何情况,脱口而出,你就已经及格了,而且是高分及格。
但事情的复杂性,恰恰就在“但是”之后。
校园里的人,不全是“老师”。有行政岗的,比如“李主任”、“王处长”、“赵院长”。你这时候要是还梗着脖子喊人家“李老师”,也不是不行,但就是……有点不上道。人家奋斗半辈子,一个行政职务是对他管理工作的认可,你得尊重这份认可。一句“李主任好”,对方听着心里舒坦,觉得你这小伙子(或者小姑娘)有眼力见儿,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协调,比如哪个楼的消防通道被占了,哪个院系有大型活动需要安保支持,他是不是更愿意配合你?
所以,第二条原则来了: 有职务的,优先称呼职务 。这需要你平时多看、多记、多问。别一天到晚就窝在监控室里,多出去走动走动,跟各个院系的行政助理聊聊天,谁是谁,管哪摊儿,心里得有个谱。这不是溜须拍马,这是开展工作必须做的功课。
现在,我们来说说最容易踩的那个坑,也是很多年轻保安最喜欢犯的毛病——套近乎。
“王哥”、“李姐”,叫得那叫一个亲热。是不是觉得这样一下子就拉近关系了?我跟你说,这可是个雷区,十有八九要炸。为什么?你得琢磨对方的心理。一位五十多岁、在学术界颇有声望的女教授,你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上去就一句“王姐,您这车不能停这儿”,你猜她心里怎么想?她可能嘴上不说,但心里绝对咯噔一下:“我跟你很熟吗?谁是你姐?”这一下,就把你划到“不懂规矩、不专业”的行列里去了。以后你再跟她说什么,她都可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你。
当然,凡事无绝对。有没有可以叫“哥”叫“姐”的?有。那种三十来岁,平时也爱开玩笑,性格特别随和的年轻老师,可能你一句“张哥,今天气色不错啊”,他会觉得你这人挺有意思。但这个“度”极难把握,它需要你对这个人的性格、你们之间的熟悉程度有非常精准的判断。在你没有这个判断力之前,我劝你, 千万别碰“哥”和“姐”这两个字 。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选择,但对于我们 保卫科 来说,稳定和专业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不需要那点“高收益”。老老实实喊一声“张老师”,永远不会错。
称呼,它不仅仅是个称呼,它是一种权力关系的确认,是一种人际边界的试探。你喊“老师”,意味着你承认并尊重这个场域里“师道尊严”的基本规则;你喊“主任”,意味着你理解并遵守这个组织的行政架构。而你喊“哥/姐”,则是在试图打破这种既定规则,建立一种私人化的、非正式的关系。这种尝试,在工作场合,尤其是在我们这种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立场和权威性的岗位上,是非常危险的。
想象一个场景:停车场,两位老师因为一个车位吵起来了,眼看就要动手。你过去了。
你冲着其中一位喊:“喂!说你呢!赶紧把车挪了!”你看会发生什么?战火立马转移到你身上。
但如果你过去,立正,先对其中一位说:“张老师,您消消气,我们先了解下情况。”再对另一位说:“李老师,麻烦您也冷静一下,这事儿肯定能解决。”你看看,是不是气氛立马就不一样了?你的专业、中立、尊重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降温剂”。你用正确的称呼,第一时间就确立了你“规则维护者”而非“拉偏架者”的身份。你说,这事儿小吗?
所以, 保卫科要怎么称呼老师 ,这根本不是个小问题,这是我们工作的 第一课 ,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它像我们制服上的第一颗纽扣,扣对了,后面的一切才顺理成章;扣错了,你整个人看着都是别扭的,不专业的。
别小看这一声称呼。它背后,是你对这份工作的理解,是你对这个校园文化的融入,是你作为一个专业安保人员的职业素养。把“X老师”这三个字,刻在脑子里,融进血液里。这比你学会怎么用对讲机、怎么开关道闸,要重要一百倍。因为我们保卫的,不光是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是这里的人,和维系着这个知识殿堂运转的,那份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的—— 尊重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