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这事儿吧,真不是一个简单的词儿能概括的。你要问 爱孩子的小媳妇怎么称呼 ,我脑子里冒出来的,压根不是一个固定的名词,而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
就说我们楼下小王家的那个媳妇,结婚两年,去年生的娃。那真是,哎哟,我一个老婆子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心要化了。孩子还没满月的时候,她抱着,那姿势,比捧着个稀世珍宝还小心。嘴里呢,哼哼唧唧的,不是叫名字,也不是叫“儿子”。
她叫他,“我的小月亮”。

你听听,“小月亮”。多温柔啊。后来孩子大点了,会笑了,她就改口了,叫“小太阳”。孩子要是哼唧两声,不乐意了,她就搂着,轻轻拍,嘴里念叨着:“哎哟我的 小心肝 ,这是怎么啦?谁惹我们 宝贝 不高兴啦?”
你看,这称呼,是跟着心情、跟着场景、跟着她对孩子那份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意在变的。它不是一个标签,它是一段旋律,是她心尖尖上哼出来的小调。
所以,你要是想给这种爱找个“称呼”,那可太多了,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甜法。
最常见的那一派,我管它叫“甜蜜蜜派”。这一派的特点就是,怎么甜怎么来,怎么肉麻怎么叫。
宝贝 、宝宝、心肝、乖乖……这些都是基础款。升级一点的,就是前面加各种形容词。“我的小宝贝蛋”、“我的心尖尖肉”、“我的小乖乖隆地咚”,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甜的糖都融进这个称呼里。我见过一个年轻妈妈,管她女儿叫“小糖包”,因为孩子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甜得像个豆沙包。你说这想象力,是不是全用在爱孩子上了?这种称呼,喊出来的时候,当妈的嘴角一定是上扬的,眼睛一定是弯成月牙的,声音一定是夹着嗓子、又嗲又糯的。那是一种不自觉的、完全被爱俘虏的状态。
还有一派,我叫它“动物世界派”。
小老虎、小猴子、小懒猪、小馋猫……这一派的妈妈,眼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野趣和天真。孩子精力旺盛,满地乱爬,那就是“我的小老虎”;孩子机灵古怪,总能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翻出东西来,那就是“我的小猴子”;孩子吃饱了就睡,睡眼惺忪的样子憨态可掬,那就是“我的小懒猪”。这种称呼,带着一种宠溺的调侃,充满了生活气息。你一听就知道,这个妈妈一定是个有趣的人,她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更像是玩伴,充满了欢声笑语。她不是把孩子供起来,而是陪着他一起“疯”。
再来一派,更有意思,我称之为“爱到深处自然黑派”。
你肯定听过吧? 臭宝 、 捣蛋鬼 、小坏蛋、小磨人精……外人一听,欸?这是亲妈吗?怎么这么叫孩子?可你只要看看她说话时的表情,那叫一个宠溺,那叫一个没辙。这是一种反向表达。因为太爱了,所以孩子的那些小缺点、小调皮,在她眼里都成了可爱的闪光点。孩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她一边收拾一边笑骂:“你这个 小吃货 ,真是个小邋遢鬼!” 孩子把她的口红当画笔,在墙上画了个大花脸,她气得跳脚,最后还是抱着亲一口:“我的小祖宗,真是上天派来收我的!”
这种称呼,是亲密关系里的一种特权。只有足够亲,足够爱,才敢用这种“嫌弃”的口气,说着最爱的话。这是一种 爱的密码 ,只有她们母子俩能懂。
当然,还有一些称呼,是带着期望的。比如叫儿子“小男子汉”,是希望他勇敢坚强;叫女儿“我的 小棉袄 ”,是知道她将来会是贴心的依靠。这些称=称呼里,藏着一个母亲对孩子未来的所有美好想象。
说到底, 爱孩子的小媳妇怎么称呼 ?
你不能简单地用“年轻妈妈”或者“孩儿他娘”来定义。当一个女人,她的世界开始围绕着一个小生命旋转,她的称呼,就是她爱的外化。那个称呼,可能只有一两个字,但背后,是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是无数次手忙脚乱的喂奶换尿布,是看到孩子第一个微笑时的欣喜若狂,是孩子第一次喊“妈妈”时的热泪盈眶。
那个称呼,是她和孩子之间最独特的联结。有时候,孩子在外面玩疯了,谁叫都不理,但只要她用那个专属的昵称一喊,小家伙的雷达“嗖”地一下就启动了,立马颠儿颠儿地跑回来。那个声音,那个词,就是他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源头。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字典里,而在生活里。
它可能是清晨睡眼惺忪时的一声“我的小懒虫,起床啦”;它可能是喂饭时,看着满嘴饭粒的孩子,无奈又宠溺的一句“你个小花猫”;它也可能是深夜里,抱着发烧的孩子,心疼地一遍遍呢喃的“宝宝不怕,妈妈在”。
那个称呼,就是爱本身。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标准的定义。它就是从一个爱孩子的小媳妇心里流淌出来的,最真实、最温暖的声音。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用各种奇奇怪怪又甜得发腻的称呼喊她的孩子时,别笑。你仔细听,那每一个字眼,都是她用爱写下的,最美的情诗。她不是在叫一个名字,她是在呼唤自己的整个世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