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 打篮球流浪汉怎么称呼 ?
这问题,真把我问住了。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答案太多,多到每一个都感觉不对劲,每一个都像贴歪了的标签,别扭,扎眼。
我们那块儿场子,就有这么一位。

没人知道他叫什么,从哪儿来。他就像是从水泥地的缝里长出来的一样,天一擦黑,他就来了。一身衣服,颜色早就被汗水和灰尘盘出了包浆,看不出本来面目。脚上一双开口笑的篮球鞋,鞋带系得死紧,像是怕它随时解体。
他话不多。或者说,我从没听他说过话。
他只是打球。
一个人,一个球,一个篮筐。有时候我们打全场,缺人,有人会朝他那边努努嘴:“嘿,那哥们儿,凑一个?” 他不应声,但会默默走过来,站在一边。你把球传给他,他会投。姿势,怎么说呢,相当不标准,有点像往天上抛石头,但就是能进。防守的时候,他像一头沉默的野兽,脚步不快,但卡位贼准,那股劲儿,像是要把篮板下的每一寸空间都吞下去。
我们怎么称呼他?
一开始,有人背后叫他“那个拾荒的”。因为看到过他白天在附近的垃圾桶翻东西。这称呼,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像动物园里看猴儿,充满了不适感。在球场上这么叫,太脏了,玷污了篮球。
后来,有人叫他“独行侠”。这个词儿听着武侠,带点酷劲儿,好像好点了。但他不是独行,他只是孤独。独行侠是主动选择,而他,更像是被世界遗忘在了这个角落。他眼里没有那种“一人一剑走天涯”的潇洒,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专注,仿佛那个橙色的球,是他对抗虚无的唯一武器。
打得久了,熟面孔们开始用更“江湖”的方式叫他。比如“篮下守护神”,因为他抢篮板确实猛。或者干脆就是“嘿”、“哥们儿”、“这边!”。这种称呼最舒服,最自然。在篮球场这个临时的乌托邦里,你的身份不是由你的钱包、你的住址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球技、你的球风、你的汗水决定的。你传我一个好球,我为你挡一个结实的拆,我们就是兄弟。这一刻,你身上有没有馊味儿,三天没洗澡了,谁在乎呢?
我心里,偷偷给他起过一个名字: 球场守门人 。
他不像我们,我们是来玩的,是来释放荷尔蒙的,是来逃避生活的。打完球,拍拍屁股,回家洗澡、吃饭、看剧、睡觉。第二天,继续当个格子间里的螺丝钉。而他,好像生活就是这座球场。他守着这块地方,从白日到黄昏,从黄昏到路灯亮起。他见证了每一场输赢,看过高手间的巅峰对决,也看过菜鸟的笨拙学步。他比我们任何人都更属于这里。我们是过客,他才是主人。
野球场上的幽灵 ,这是另一个我能想到的词。
他总是在边缘。比赛激烈的时候,他在场上,却又好像在另一个维度。他得分,大家会拍拍他,他不言语。他失误,也没人会吼他,仿佛那是一种默契。比赛结束,大家勾肩搭背去买水,他会一个人默默地走向场边,拿起那个破旧的篮球,继续练习投篮,直到球场的灯熄灭。他就那样消失在黑暗里,像一个切换了场景的NPC。第二天,他又会准时刷新。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打篮球流浪汉怎么称呼 ?
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陷阱。
我们为什么非要给他一个称呼?
“流浪汉”,这个词定义了他的社会属性,却抹杀了他作为“球员”的身份。当他运球,起跳,投篮的那一刻,他首先是一个Player,一个B-baller。他不是一个需要被同情的符号,也不是一个值得猎奇的景观。他就是一个想把这该死的球弄进篮筐的家伙,跟我们一模一样。
语言是有力量的,有时候也是一种暴力。当我们试图用一个词去概括一个复杂的人时,就已经开始了简化和冒犯。
我见过一些半大孩子,不懂事,对着他指指点点,嘴里喊着“臭要饭的”。他听见了,只是运球的节奏乱了一下,然后继续。那一刻,篮球是他唯一的铠甲。那个橙色的、充满弹性的世界,把他和外界的恶意隔离开来。
说真的,最好的称呼,可能就是没有称呼。
或者说,篮球,就是他的称呼。
那“咚、咚、咚”的运球声,就是他的名字。那篮球划过夜空,穿网而入的“唰”的一声,就是他的宣言。你不需要知道他的过去,也不需要揣测他的未来。在球场上,在这一分这一秒,你们因篮球而连接。这就够了。
下次你在球场上看到这样的人,别去想“ 打篮球流浪汉怎么称呼 ”这种无聊的问题了。
如果你和他一队,多给他传个球。
如果你们是对手,就用你最强的防守去尊重他。
如果他一个人在练球,而你正好也一个人,就走过去,把你的球扔给他,说:“嘿,一起?”
行动,永远比任何标签都更有力。
球,是他 唯一的语言 。而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听懂,然后,把球传回去。这,可能就是篮球教给我们最温柔的一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