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每次抢票抢到崩溃,眼睁睁看着那几张垂涎已久的票“秒没”,然后刷刷朋友圈、微博,瞬间跳出无数“ 原价求票 ”、“ 高价收票 ”的帖子,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再转头一瞧,某些二手平台上,同位置的票价直接翻了三五倍,甚至十倍,那一刻,真的想问候那些“ 黄牛 ”的祖宗十八代。但转念一想,这个骂了千百遍的“ 黄牛 ”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词儿,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又是怎么成了这群投机倒把之徒的代名词?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层老皮。
要说 黄牛 这个称呼的来历,坊间流传的版本可不少,但流传最广、也最被学术界和民间所认可的,还得追溯到上世纪初, 旧上海 那波风起云涌的 股票市场 。你想啊,那个年代,信息传递不像现在这么快,通讯也不发达。每天股票开市,想要买卖股票的人,那是 人山人海 , 密密麻麻 地挤在交易所门口,为了争抢那么点儿有限的交易额度,或者说,为了抢到几张金贵的股票凭证,大家伙儿恨不得把脑袋挤破。
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电子交易系统,全靠人工叫号、登记。所以,有些人瞅准了这“商机”,他们不是真正的股民,也不打算长期持有股票,他们做的就是 倒买倒卖 。一大清早,甚至头天晚上,就跑到交易所门口排队,或者雇一帮人去排队,抢到股票凭证后,立马转手高价卖给那些真正想买却没抢到的股民。这种行为, 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 哄抬了价格 ,就像一群饿疯了的牛,不管不顾地往前冲,把正常的交易者挤得东倒西歪。

更形象的说法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股票交易大厅外,经常会聚集着一群投机者。他们没有固定席位,专门在场外 低价收进高价卖出 ,从中赚取差价。他们穿着打扮可能比较普通,或者说,他们就像那些被拉到集市上待价而沽、等待被交易的 黄牛 一样,只是等着机会,嗅着金钱的味道,一旦发现有利可图,就“哞”地一声冲上去, 横冲直撞 , 不择手段 地把东西弄到手,再转手卖出,完全不顾他人的死活。 “黄牛”二字,活生生地勾勒出他们那种只顾自己、横冲直撞、破坏规则的形象。 甚至有人说,当年那些人为了抢票,为了插队,脖子伸得老长,脑袋往前拱,那样子,不就是一头头急着吃草的黄牛吗?这说法,简直是神来之笔,画面感十足。
当然,也有人说这个词跟旧时火车票买卖有关。在 火车站 ,人群摩肩接踵, 人流如织 。那些手里握着票,随时准备加价转手的家伙,在人群中穿梭,低声询问“要票吗?贵点儿”,其神态和动作,也颇像那些在集市上找主人的 黄牛 。但这说法,更多的是对“ 黄牛 ”这种倒卖行为的形象比喻,其历史溯源和 旧上海股票市场 的说法相比,显得少了那么点儿考据的扎实感。我个人更倾向于 股票市场 的版本,因为它更具爆发性、集中性和群体性,更容易催生出一个极具标签化的词汇。
词儿是定了,形象是有了,但 黄牛 这种行为,却从未消逝,反而 如影随形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 迭代升级 ,从最初的线下人海战术,到现在的线上 机器人 、 脚本 、 黑科技 ,简直是 花样百出 , 防不胜防 。
还记得我大学那会儿,为了看一场喜欢的乐队演出,提前好几个星期就盯着售票网站。结果呢?售票当天,掐着点儿进去,页面刚一刷新,嚯!“ 已售罄 ”三个大字就跟鬼魅一样跳出来了。当时我的心情,简直是 从山顶跌到谷底 ,那叫一个 五味杂陈 。过了一会儿,不甘心地再去二手平台搜搜,果然, 遍地开花 的都是加价票,原价两百多的票,直接飙到八百、一千,甚至更高。那一刻,心里真的会涌起一股无名火,明明是想支持自己的偶像,却被这些 中间商 狠狠地宰了一刀,感觉自己被 剥夺 了最基本的 公平 。
这些年, 黄牛党 的触角,早已不限于票务市场了。医院挂号的 挂号黄牛 ,让你看个专家号都得加价,要不然就得起个大早去排队,结果排了半天,告诉你号已经没了,全被那些 黄牛 给占了。还有限量版球鞋、潮玩、茅台酒,甚至是某些热门景区的预约名额,只要是 稀缺资源 ,只要有 利润空间 , 黄牛 的身影就 无孔不入 。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 吸附 在正常市场之上, 攫取 着本不属于他们的 超额利润 。
你说他们可恨不可恨?我个人觉得, 简直可恨至极 。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技术优势,利用人性的弱点,把市场搅得 乌烟瘴气 。原本公平的竞争环境被 破坏殆尽 ,真正有需求的人,反而要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根本就买不到。这哪里是所谓的“市场调节”?这分明就是 赤裸裸的掠夺 !
更让我气愤的是,某些时候,一些平台或者主办方,对待 黄牛 的态度,总是显得 暧昧不清 。嘴上说着要打击,实际上却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可能存在一些 利益输送 。你想啊, 黄牛 能拿到那么多票,能如此轻易地突破技术防线,这背后要是没有点 猫腻 ,没有点“内鬼”,你信吗?反正我是 打死也不信 的。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 管理问题 ,是 道德问题 。
黄牛 这个词,从最初描述旧上海股票市场的混乱,到如今成为所有投机倒把、扰乱市场秩序者的 共同标签 ,它的演变,其实也折射了社会经济发展中 市场失灵 与 人性贪婪 的 永恒博弈 。每当出现 稀缺性 与 高需求 的矛盾, 黄牛 们就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 蜂拥而至 。
我们常说要 打击黄牛 ,但真正要根治,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更完善的 实名制 购票体系,更先进的 防刷技术 ,更严厉的 法律法规 ,以及更重要的, 监管部门 真正意义上的 铁腕执法 ,斩断那些可能存在的 灰色链条 。只有让 黄牛 的违法成本远高于其潜在收益,才能真正遏制住这股 歪风邪气 。
我多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的摆脱 黄牛 的困扰。当我想看一场演唱会,能通过正规渠道,以 公平合理 的价格买到票;当我的家人需要看病,能够顺利挂到专家号,而不是被 黄牛 阻隔。那样的市场,才是真正健康、有活力的市场,那样的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有温度的社会。 黄牛 这个词,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它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起源,更是无数普通民众对 公平正义 的渴望,以及对 无序与贪婪 的 深恶痛绝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