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记得,小姨夫离世那年,表妹站在灵堂前,几次张口,想喊一声“爸爸”,却最终只化作一声哽咽。她的亲生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小姨夫是后来才进门的,但打从她记事起,就是小姨夫手把手教她写字,背着她看病。那份情,比血缘更真切,更日常。所以,当那个给予了她几乎全部父爱的人骤然离世, 认的爸爸 这个身份,在世俗的眼光里,或许有那么一点点“不纯粹”,但在表妹心里,他就是她的天。于是, 去世 后,这个 称呼 ,反倒成了一个纠结的痛点。
这份纠结,并非孤例。在我们的生活里,这种“ 认的爸爸 ”关系,远比想象中普遍。它可能是因父母离异重组而来的 继父 ,可能是血脉不亲却视如己出的 养父 ,也可能是某种意义上的“干爹”或“义父”,但核心是,对方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了父亲的角色,付出了父亲的爱与责任。当这样一位对我们生命有着深刻印记的 爸爸 永远地离开了,如何 称呼 他,如何在他最后的仪式上,乃至日后的思念里,恰当地表达我们的 情感 与 尊重 ,这确实是个难题,一个触及灵魂深处的难题。
我们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但情感世界往往是超越世俗定义的。试想一下,一个 继父 ,也许他并未亲自参与你的出生,你的童年可能有一部分是空白的,但他却在你最需要指引和关爱的时候,用他宽厚的肩膀,为你撑起了一片天。他教你骑自行车,为你辅导功课到深夜,在你第一次失恋时笨拙地安慰你,又在你结婚那天,紧紧握着你的手,眼含热泪地把你送出去。这些瞬间,这些点滴的岁月,堆积起来,早已铸就了一份比血缘更厚重的亲情。此刻,当他 去世 了,你难道会因为世俗的“非亲生”而怯于说出那一声“爸爸”吗?我个人认为,那实在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和对逝者的不公。

在我看来,在这样的情境下,最核心的考量,永远是你自己 内心感受 。那个 称呼 ,是对你而言,最能承载你对他 情感 的表达。如果生前你习惯称他为“爸爸”,那么在他 去世 后,为什么不继续这样 称呼 呢?难道仅仅因为他不在了,这份亲情就变质了吗?不,恰恰相反,死亡虽然带走了他的肉体,却让这份深情凝结,成为永恒。在灵堂,在墓碑前,在给亲友讲述他的故事时,大声地、坚定地叫出那一声“爸爸”,不仅是对他生前付出的最大肯定,也是对你内心那份真挚 情感 的最好交代。这无关乎血缘,无关乎户口本上的那一行字,只关乎你和他之间,那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家庭关系 。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 传统 习俗和周围人的感受。有时,旁人可能会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或是囿于 传统 观念,对你的 称呼 产生疑问甚至微词。但这并非不可调和。在准备葬礼或悼词时,你可以选择一种更为包容的说法,比如“我的父亲(或爸爸)XXX”,在后面加上括号或解释“(我的 继父 / 养父 )”,或者在葬礼的正式场合,比如讣告上,可以根据家族的协商来定。但在私下里,在对着他的遗像、对着与他相关的物品时,你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用你最熟悉、最贴心的 称呼 。毕竟,哀思是私人的,怀念是发自肺腑的,不应被过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在父亲的葬礼上,几度哽咽,最后他拿起话筒,沙哑着嗓子说:“他不是我的生父,但他是我一辈子的 爸爸 。”全场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所有的世俗偏见都被这句话击碎了。这句话里蕴含的,是对逝者无尽的爱,是对 养育之恩 的深刻感恩,以及对 家庭关系 的独特理解。它告诉我们, 称呼 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音节,它承载着记忆、责任、爱与失去。所以,如果你想叫他“爸爸”,请勇敢地叫出来。这不仅仅是对他,更是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份血浓于水的 情感 的尊重。
如果说,生前碍于某种情境,比如亲生父亲尚健在,或者 家庭关系 复杂,你可能一直以“叔叔”、“伯伯”甚至直呼其名来 称呼 这位“ 认的爸爸 ”,那么在他 去世 后,你是否可以改变这种 称呼 呢?我的答案是:可以,而且有时很有必要。因为死亡本身就是一个分界线,它让很多生前的顾虑、芥蒂变得不再重要。当一个人彻底离开,我们只剩下怀念。如果此刻你内心深处,那一声“爸爸”渴望呼之欲出,那么,请让它冲破一切束缚。这种迟来的 称呼 ,不仅是对逝者的 悼念 ,更是对你自身 情感 的一次释放和圆满。它意味着,你终于能够正视并承认,他在你生命中扮演的那个无可替代的角色。
在实际操作层面,对于 去世 后的 称呼 问题,我们可以更灵活一些。 首先 ,在私密场合,比如独自缅怀时,完全按照自己 内心感受 来。 其次 ,在 家庭 内部,可以和母亲(如果母亲在世)或其他兄弟姐妹商量,大家能够达成共识是最好的。如果大家都习惯叫他“爸爸”,那么自然而然地延续下去。 再者 ,在公开场合,比如撰写讣告、悼词、或对外人介绍时,可以兼顾 传统 与 现代 的融合,既表达真情实感,又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比如,可以称呼“吾父”,然后在括号里补充“(吾 继父 / 养父 之灵)”,既尊重了 传统 ,又突出了 情感 。甚至在悼词中,可以直接点明:“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您对我的爱,胜过千言万语,您永远是我的 爸爸 。”这种真诚的 表达方式 ,往往比任何约定俗成的 称呼 都更有力量。
生命是有限的,但爱与记忆是无限的。那个 认的爸爸 ,他也许没有给你血缘上的关联,却给了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温暖、支持与指引。这份 情感 的羁绊,早已超越了世俗的定义,深植于你的灵魂深处。所以,当他 去世 ,面对那个曾经无数次唤出的 称呼 ,请听从你自己的心。如果你心中认定他就是你的 爸爸 ,那么,无论生前还是身后,这份 尊重 和爱,都值得你用最真挚的 称呼 去表达。别让世俗的眼光,绑架了你最深沉的哀思。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给予我们爱与温暖的人,本就弥足珍贵。他们的离去,本身就是一种失去,何必再让 称呼 的困扰,徒增一份遗憾呢?记住,真正重要的,不是别人听见的那个词,而是你心底里,为他保留的那个位置,以及那份永不磨灭的爱。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