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翻开那些泛黄的古籍,最让我心头一颤,感觉整个审美DNA都被激活的,不是什么江山社稷、金戈铁马,而是古人夸人长得好看时用的那些词儿。那才叫一个绝。真的,我们现在夸人,翻来覆去“帅哥”“美女”“绝了”,感觉语言贫瘠得像一片沙漠。但古人不一样,他们夸一张 好看的脸 ,是带着山川湖海、日月星辰的气势来的,每一个字都像精心打磨过的玉,温润又掷地有声。
你想想看,一张 好看的脸在古代到底能获得怎样的称呼 ?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能概括的。
最直接,也是最霸道的,是那种“事件级”的夸赞。比如 倾国倾城 。这词儿现在听着有点滥了,但在古代,这可是带着血与火的重量啊。李延年唱“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那张脸的美,已经不是私人的事了,它是一种能够动摇国本、颠覆秩序的战略性武器。它意味着一种极致的、具有毁灭性的吸引力。你细品,这里面甚至带着一丝恐惧。

还有我们从小听到大的 沉鱼落雁 、 闭月羞花 。西施在水边浣纱,水里的鱼都看呆了,忘了游泳,直接沉下去了。王昭君出塞,天上的大雁看见她的容貌,惊得忘了扇翅膀,从天上掉下来。貂蝉拜月,月亮都自愧不如,躲进了云彩里。杨玉环在花园赏花,花儿都羞得低下了头。你看,古人夸你好看,是要拉着整个自然界来给你当背景板、当陪衬的。你的美,必须是超越物种、影响天象的存在。这排面,简直了。
当然,这种宏大叙事级别的夸赞,不是天天都有。更多的时候,古人的赞美是具体的,是像工笔画一样,一笔一画描摹出来的。他们对一张 好看的脸 的欣赏,是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
说到眼睛,他们不说“眼睛真大真亮”,他们说 目若朗星 ,那双眼睛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清澈、明亮,还带着一种指引方向的坚定感。或者叫 顾盼生辉 ,这就不只是静态的亮了,而是动态的,眼波一转,整个房间都好像被点亮了,光彩流溢,活色生香。
说到眉毛,一句 眉如远黛 ,画面感就全出来了。那不是用眉笔画出来的生硬线条,而是像远处山峦那样,青中带黑,朦朦胧朧,带着一种诗意的、若有若无的温柔。还有 剑眉星目 ,这是夸男子的,眉毛像两把利剑,英气逼人,配上星辰般的眼眸,少年将军的形象是不是一下子就立住了?
说到皮肤,我们说“皮肤真好”,古人说 肤若凝脂 。凝固的脂肪?刚开始听着有点怪,但你仔细想,那是形容那种吹弹可破、白皙细腻、仿佛带着油脂般光泽的质感。还有个更美的,叫 冰肌玉骨 ,这已经不只是皮肤了,连骨头都是玉做的,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和高贵。
古人夸人,绝不止于皮相,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整体气质和风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氛围感”。
比如夸一个男子风度翩翩,会说他 玉树临风 。他站在那里,就像一棵挺拔的、被美玉装点的树,迎风而立,姿态潇洒又高洁。再比如 面如冠玉 ,脸像帽子上镶嵌的美玉,不仅是白,更重要是那种温润、光洁、没有瑕疵的质感。这和现在流行的那种棱角分明的硬汉帅哥,完全是两种审美体系。古人对男子的顶级审美,往往带有一种“玉”的特质——温润、内敛、有光华。
我个人最爱的一个词,是 公子世无双 。这句夸赞简直是犯规。它不说你哪里好看,它直接告诉你,你是这个世界上的孤品、绝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独一无二的尊贵感,比任何具体的形容都来得更震撼。
对女子的气质夸赞,则更是花样百出。 风华绝代 ,说的是一个人的风采神韵,压过了整个时代。 绰约多姿 ,形容体态轻盈柔美,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韵味。还有一种,叫 媚骨天成 ,这种美就带了点侵略性,是刻在骨子里的妩媚风情,不是后天能学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古人还会用“典故”来夸人。想说一个男人长得帅,直接就说 貌比潘安 。潘安是谁?古代第一美男子,据说他坐车出门,路边的姑娘们都往他车里扔水果,能装满一车。用他来做标杆,这赞美的含金量一下子就上去了。这是一种文化圈层里的“黑话”,懂的都懂。
有时候,极致的赞美甚至会用一种看似“贬义”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 妖孽 。说一个人长得太好看了,好看到不像凡人,简直像个勾人魂魄的妖精。这里面有惊叹,有痴迷,甚至有一丝丝的畏惧。还有 红颜祸水 ,这词现在看来对女性很不公平,但在当时语境下,它也反向证明了那种美貌的巨大杀伤力,已经到了能“祸国殃民”的地步。
说到底, 古代人对好看的脸的称呼 ,为什么这么迷人?
我总觉得,那是因为他们把“美”看作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严肃,甚至关乎天地万物的大事。一张好看的脸,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甚至是一段传奇的开端。他们不吝惜用最华丽、最大胆、最富有想象力的词汇去堆砌,去描绘,他们试图用语言捕捉那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瞬间。
那种对美的虔诚和敬畏,是我们这个快节奏时代所稀缺的。我们用“YYDS”来终结一切赞美,简单高效,却也失去了琢磨词句、细细品味的乐趣。
所以,下次当你再看到一张让你心动的脸,不妨跳出那些贫乏的词汇。想想他的眼睛里是不是藏着星辰大海( 目若朗星 ),她的笑容是不是能让百花失色( 嫣然一笑 ),他的风度是不是像芝兰玉树一样挺拔( 芝兰玉树 )。
当我们重新拾起这些古老的词汇,或许我们也能重新找回那种对美的、细腻而又深沉的感知力。那不仅仅是在夸别人,更是在丰富我们自己的世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