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一群大妈怎么称呼?揭秘社区达人如何优雅掌控大妈天团

说实话,这事儿,搁谁头上都得掂量掂量。 领导一群大妈 ,听着像个玩笑,但真落在你肩上,那可不是开玩笑。我这几年,从社区小干事到如今也算个“老油条”,跟大妈们打的交道,比跟我亲妈都多。要问 领导一群大妈怎么称呼 最管用?哎哟喂,这学问可大着呢,里头门道深得很,远不是一句“大妈好”就能打发的。

你刚入行,傻乎乎地喊一句“各位阿姨,各位奶奶”,保准有人立马给你甩个眼刀子:“小伙子,我还没到当奶奶的年纪!”或者“我瞧着你比我大不了几岁,叫什么奶奶呀!”你看,这就是坑。尊称没错,但大妈们对年龄那可是敏感得很,尤其是在“群里”——就是她们那个小社会里,一旦你定位错了,这信任的根基可就摇摇晃晃了。

我的经验告诉我,称呼这东西,得 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更要带着一股子真诚劲儿

领导一群大妈怎么称呼?揭秘社区达人如何优雅掌控大妈天团

先说最普遍的, “大姐” 。你别小看这俩字儿,它可比“阿姨”亲近,比“奶奶”年轻。尤其是那些五六十岁,还没到跳广场舞C位,但却是社区活动中坚力量的姐姐们,你叫一声“张大姐”、“李大姐”,她们准保乐得合不拢嘴。这俩字儿,透着一股子江湖义气,又有点像家里的长辈,但又没那么“老气横秋”。我第一次组织社区公益活动,面对一屋子七嘴八舌的姐姐们,我深吸一口气,笑着说:“各位大姐们,辛苦大家伙儿了!”话音刚落,本来还板着脸的几位,立马就露出了笑容,甚至有人主动过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忙。你瞧,这第一步,就走对了。

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更年长的,比如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你再喊“大姐”,那可能就不太合适了。这时候,“阿姨”或者“奶奶”就得派上用场了。可怎么叫才能叫得熨帖,叫得她们心里暖烘烘的呢?我的秘诀是, 先观察,再开口 。比如,如果社区里有位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但精气神儿特别足,每次见你都笑眯眯的,那你可以试着叫一声“ X奶奶 ”,但语气里要带点撒娇的成分,就像自家孙子孙女叫的那样。如果她有点严肃,不苟言笑,那“ X老师 ”或者“ X阿姨 ”可能更稳妥。你可能会问,“老师”?对,你没听错。有些大妈,年轻时可能是教师、医生,或者在某个领域小有建树,她们心里是藏着一股子文化人的清高劲儿的。你一句“X老师”,立马就能戳中她们心窝窝,觉得你这小年轻有眼力劲儿,懂尊重。

再来,就是那些 社区里的骨干力量 。你别以为大妈们都一盘散沙,她们内部也是有组织的,有自己的“领导核心”。比如,广场舞队里必定有个 “队长” ,社区合唱团里也少不了 “团长” 。这些“位高权重”的大妈,你可得好好对待。直呼其名肯定不行,喊“大姐”也显得不够尊重,这时候,直接叫她们的“官职”就是最好的选择。 “王队长,您看我们这次活动怎么安排?” “赵团长,麻烦您给咱们新来的姐妹们指导一下呗?” 这样一称呼,既认可了她们的地位,又暗示了你对她们专业能力的信任,她们能不给你卖力气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有时候,你给她们一个“头衔”,比你给她们什么实惠都管用。她们要的,是一种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

当然,除了这些“官方”称呼,还有一些更具 人情味儿、更接地气的叫法 ,那真是瞬间拉近距离的法宝。比如,你跟她们混熟了,知道她们是哪里人,要是能学上两句她们家乡的方言,叫一声“ 嬢嬢 ”(重庆、四川一带的阿姨),或者“ 姆妈 ”(上海的阿姨),那效果可就绝了!你张口一说,她们眼睛立马就亮了,感觉像遇到了老乡,那种亲切劲儿,是任何标准普通话都比不了的。但切记,这得在你和她们有一定信任基础之后才能用,不然会显得有点刻意或者冒犯。

还有一种特别有趣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志愿服务或者社区活动中。我发现,大妈们之间,她们自己会互相称呼“ 姐妹们 !”或者“ 老姐妹儿 !”。这时候,如果你作为组织者,适时地融入她们这种称呼体系,效果也非常好。比如,开会的时候,你可以热情洋溢地说一句:“ 各位姐妹们,咱们今天啊,要商量个大事儿! ” 瞬间,你就从一个“管理者”变成了她们当中的一员,那种 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 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她们会觉得你懂她们,尊重她们的圈子文化。

再说说一些“禁忌”。你可千万别想着卖乖耍滑,用什么“美女”、“小姐姐”之类的。她们不是不爱听,但多数时候,她们会觉得你这小年轻在糊弄事儿,不真诚。而且,大妈们 最讨厌的就是被当成傻子 。你喊一句“美女”,她们心里可能在嘀咕:“这孩子嘴真甜,但嘴甜顶什么用?事儿办得漂亮才是真本事。”所以, 真诚是第一位的,称呼只是锦上添花

另外,还有一个我屡试不爽的绝招—— “捧”和“夸” 。你别光顾着喊称呼,喊完了,嘴巴就闭上了。那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在称呼后面,接着一段真情实感的赞美。比如,看到王大妈把花坛打理得井井有条,你就可以走过去,笑容满面地来一句:“ 王大姐,您这花养得真绝了,瞧瞧这花骨朵,开得多精神!有您在,咱们社区的花坛可真是活过来了! ” 再比如,李奶奶上次活动捐款特别积极,你当着大家的面儿,可以特意提一嘴:“ 咱们的李奶奶啊,那真是老当益壮,每次都冲在前面,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 这种带着具体事例的表扬,加上恰到好处的称呼,那份 情绪价值 ,能让大妈们觉得你在用心、用情。

还有,别忘了 “仪式感” 。有时候,你组织个小活动,发个奖状或者小礼物,哪怕只是一袋米、一桶油,在颁发的时候,庄重地喊出她们的名字和恰当的称呼,然后握着她们的手,诚恳地说一声“谢谢”。那份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比你偷偷塞给她一份大礼都强。她们回去能跟街坊邻居念叨好几天,觉得“哎呀,我们社区的小同志就是好,懂得尊重人!”

最后我想说,其实 称呼只是一个敲门砖 。真正能让你 领导一群大妈 ,或者说,更好地 与一群大妈协作 ,靠的还是你这个人。你有没有耐心,是不是真心为她们着想,能不能把她们的诉求放在心上,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你得把她们当成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而不是一堆需要你管理的“大妈群体”。她们可能有点小脾气,有点爱唠叨,但她们内心深处,往往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对社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她们一旦信任你,认准你,那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的。那时候,你随便叫一声“哎,您好!”她们都会冲着你乐开花,因为她们知道,你心里有她们,这就够了。 真诚、尊重、倾听、共情 ,这才是 领导一群大妈 ,甚至与任何群体打交道的王道。至于 怎么称呼 ,那不过是把这些深层次的情感,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罢了。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