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 丈夫做房产销售怎么称呼 这事儿,还真把我给问住过。不是一次两次。
刚开始那会儿,别人问起,我支支吾吾半天,憋出来一个“他是做房产的”。多苍白,多没劲。好像他就是个在路边举牌子的,或者是个电话簿里冷冰冰的号码。完全没把我眼里那个为了一个税费政策研究到半夜、为了帮客户砍价磨破嘴皮、带看一套房子能把小区所有流浪猫都认全的男人给体现出来。
后来我才琢磨明白,这称呼里面,学问大了去了。它不光是个名头,它是我对他的理解,是我想让别人怎么看他,甚至,是我们家在这个社会小舞台上的一个小小缩影。

场景。对,看场景。这词儿还是我家那位天天挂嘴边的,用在这儿,绝了。
正式场合,或者面对潜在客户,我一定叫他“房产顾问”或“置业专家”。
你别笑,这俩词儿听着是有点“装”,但你细品。 “顾问” ,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专业、咨询、站在你的角度为你出谋划策。他不是单纯地推销一套房子给你,他是你的参谋,帮你分析地段、解读政策、计算贷款,甚至连未来孩子上学的路线都给你想到了。我见过他对着一张户型图,能给客户讲出三种不同的改造方案,哪面墙能敲,哪里的光照在下午三点最好。这种时候,你叫他“销售”?太轻了,压不住他肚子里的那些干货。
“置业专家” 呢,更进一步。特别是当他面对的是那种有点实力的、或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特别高的客户时,这个称呼就特别提气。它传递的信息是:我老公不光懂房子,他还懂生活,懂资产配置。他是在帮你完成一项重要的人生投资。我有个闺蜜,当初就是经我老公的手买的婚房,她后来跟我说:“你知道吗,当时你一句‘让我们家置业专家给你参谋参谋’,我心里一下就踏实了。”看,就是这么个效果。
所以,在那些需要给他“长脸”的场合,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给他戴上这顶高帽子。这不是虚荣,这是对他专业价值的一种肯定和包装。毕竟,他卖的不是白菜萝卜,是承载着一个家庭梦想和几代人积蓄的,家。
朋友聚会,半生不熟的饭局上,我会用更接地气的“房产经纪人”。
这个称呼,就中性很多,也更符合大众认知。它既说明了职业,又不像“销售”那么赤裸裸,也不像“顾问”那么正式。很安全,很得体。
“我老公啊,是个 房产经纪人 ,最近市场可有意思了……”通常我这么一开口,话题自然就来了。想买房的会凑过来打探消息,刚卖了房的会过来分享喜悦,不买不卖的也能聊聊八卦。这个称呼就像一个开关,打开了一个大家都有话说的频道。
而且,说“经纪人”,也暗示了他是在买卖双方之间搭建桥梁的角色,强调的是他的服务属性,而不是那种“王婆卖瓜”的销售感。这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
但要是在自己人,或者特铁的哥们儿姐们儿面前,那称呼可就五花八门了。
我最常用的,是带点调侃的——“我们家那个 ‘卖楼的’ ”。
这三个字一出口,就自带一种江湖气和自嘲感。大家哈哈一笑,气氛瞬间就放松了。这里面没有丝毫的贬低,反而是一种亲昵。因为只有真正亲近的人,才懂得这份职业背后的辛酸。
“你们家老王呢?”“嗨,那个‘卖楼的’,又带客户爬楼梯去了呗,估计这会儿腿肚子都转筋了。”
你懂那种感觉吗?一句话,画面感就全出来了。一个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的鲜活形象,比任何高大上的头衔都来得真实、可爱。
有时候我也会开玩笑叫他“我们家的金牌销售”。尤其是在他刚签了个大单,眉飞色舞地回家时。这个称呼,一半是夸奖,一半是逗他,看着他那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得意样,一天的疲惫好像都散了。
当然,也有绷不住的时候。比如他连续一个月,天天晚上十一点后才进家门,电话从早上七点响到凌晨一点。那种时候,我跟闺蜜吐槽,可能会没好气地叫他“那个 地产狗 ”。这是行业黑话,也是一种无奈的爱称。骂的是这份工作的折磨,疼的是他这个人。外人听不懂,但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这声“狗”,背后是多少说不出口的心疼。
其实,关于 丈夫做房产销售怎么称呼 ,最重要的不是那个词本身,而是你说话时的语气和眼神。
你可以用最专业的词汇,但眼神里充满不屑;你也可以用最戏谑的称呼,但语气里满是骄傲。别人能感觉到的。
我为他的职业感到骄傲。真的。
他可能没有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敲代码,但他用双脚跑遍了这座城市的日出和黄昏。他可能没有创造什么改变世界的产品,但他亲手将一把把冰冷的钥匙,交到一个个温暖的手心,开启了一段段崭新的人生。他见过凌晨四点的售楼处,也接过半夜客户激动的报喜电话。他承受过被跳单的委屈,也分享过客户拿到房本时的热泪盈眶。
所以,现在如果有人问我,我老公是做什么的。
我会笑着,看着对方的眼睛,非常坦然地说:
“他啊,是个帮人安家的 房产顾问 。特别专业,也特别辛苦。”
你看,一个简单的称呼,其实是我写给他的一封小小的,只有我俩才懂的情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