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换成男的,你会这么问吗?你不会。你看到一个操作行云流水,意识超前到能预判你预判的男性玩家,你脑子里蹦出来的词儿是什么? 大神 、 大佬 、 高手 、 野王 、 国服第一XX ……你看,没一个词儿前面需要加个“男”字儿。因为在那个语境里,实力就是唯一的通行证,性别?谁在乎啊。
所以,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称呼的事儿。
早些年,那会儿电竞还没这么火,网吧里都还是烟雾缭绕,能看到个姑娘坐那儿打游戏的,确实跟看大熊猫似的。那时候最常见的称呼,就是 女玩家 。这个词,现在听着平平无奇,但在当时,它自带一种“稀有物种”的光环。大家会围观,会惊讶,“哇,女的也玩这个?”言下之意,这游戏好像天生就该是男人的领地。

紧接着,直播行业起来了,又冒出个词儿—— 美女玩家 。这就更让人无语了。好像一个女性玩家,她的价值首先要被“美女”这个前缀认证一下,然后才是“玩家”。技术好不好另说,脸蛋身材先摆在台面上。这哪是尊重,这分明是消费。
再后来,风气稍微好点了,开始流行叫 女神 。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挺好?又尊敬又爱慕。但实际上呢?它也创造了一种距离感。女神是供起来的,是用来仰望的,而不是跟你并肩作战、在泥潭里一起打滚的队友。你把她捧上神坛,潜意识里还是没把她当成一个可以跟你平等竞技、甚至把你按在地上摩擦的对手。很多时候,一声“女神”,夸的可能也不是她的技术,而是她在那个男性为主的环境里,所扮演的一种符号。
所以你看,从 女玩家 到 美女玩家 再到 女神 ,这些称呼背后,都藏着一把若有若无的、以性别为准绳的尺子。它时刻在提醒你:哦,她是个女的,她玩得好,真不容易,我们得给她个特殊的称-呼。
但是,时代变了,朋友们。
现在,你随便点开一个热门游戏,高分段里女性的身影随处可见。那个走位诡异到让你怀疑人生的ADC,那个视野布满全图、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辅助,那个切入时机精准到秒表的刺客……你还在乎她屏幕后面是男是女吗?不,你只会在团队语音里,用颤抖又夹杂着敬畏的声音,吼出一句:“ 大佬 ,带我飞!”
这才是最正确、最舒服的称呼。
当一个人的技术、意识、大局观已经完全征服了你,性别这个标签就会变得无比苍白,甚至多余。
她玩得好,她就是 大神 。她资源多,经验足,能罩着你,她就是 大佬 。她操作犀利,细节拉满,她就是 高手 。她玩打野节奏起飞,三路抓爆,她就是 野王 。她玩法师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她就是 法王 。
这些词,充满了力量感和江湖气,它们指向的是纯粹的实力,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和思考换来的成果。这才是对一个竞技者,无论男女,最高的赞美。
我有个朋友,玩格斗游戏的,一个姑娘。她参加线下比赛,一开始总有人窃窃私语,觉得她是来凑热闹的。结果她一路连招把好几个壮汉打得没脾气,到了决赛,对手看着她,眼神里全是凝重。比赛结束,对手过来跟她握手,说的不是“姑娘你打得真不错”,而是由衷地一句:“服了,你这套压制太强了, 高手 。”
那一刻,我朋友说,她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那个“高手”的称呼,比任何带着性别前缀的赞美,都让她觉得舒坦。
当然, 女性玩的好的怎么称呼 这个话题,也不仅仅局限于游戏。
一个在滑板公园里刷台阶、玩招儿比谁都溜的酷女孩,你不会叫她“女滑手”,你会喊她“skater”或者直接叫她“ 大神 ”,因为她用动作赢得了你的respect。
一个在Livehouse里solo能让全场疯狂的吉他手,如果她是女性,你难道会专门强调“这个女吉他手好牛”?不会的,你只会跟身边的人说:“卧槽,这吉他手,太炸了!”
一个能独立写出复杂算法、优化代码效率的程序员,你不会在团队里称呼她“那个技术好的女程序媛”,你会叫她“ 技术大牛 ”,或者干脆就是“X神”。
所以,问题的核心根本不在于我们应该“发明”一个什么新词去称呼那些玩得好的女性。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做的,是“忘掉”那些不必要的性别前缀。
当我们在评价一件事物、一个人的能力时,应该学会剥离那些与能力本身无关的标签。性别、年龄、外貌……这些都不该成为我们评判的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好”与“不好”,“强”与“不强”。
下次,当你在任何领域,看到一位女性凭借自己的实力闪闪发光时,请收起那份“她是个女的所以更厉害”的惊讶。就把她当成一个纯粹的、强大的个体去欣赏。
她玩得好,就叫她 大神 ,叫她 大佬 ,叫她 高手 。
用最纯粹、最直接、最不带任何杂质的词汇,去表达你对其实力的敬畏和折服。
这,才是最高级的尊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