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还记得,高三那年,我们班主任老王——一个平时不苟言笑、戴着厚厚镜片的数学老师,竟然在班级群里发了一张表情包。那是一只猫,瞪着圆溜溜的眼睛,配文赫然写着:“你们作业呢?是不是被外星人偷走了?” 当时群里先是诡异的安静,接着就是炸裂般的狂笑,消息刷刷刷地往上蹿。我们这群平时对着他战战兢兢的“数学恐惧症患者”,突然觉得,哎哟喂,老王老师这人,还挺、挺有意思的嘛! 从那一刻起,我突然觉得,我们对 发表情包的老师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一下了?
其实,说白了,称呼还是那个称呼,比如“王老师”、“李老师”,或者更亲昵一点的“老王”、“老李”(当然,这得是毕业后的待遇)。但重点是,当一个 老师 ,一个我们认知里严肃、权威的形象,冷不丁地抛出一个 表情包 时,那个称呼背后的味道,就彻彻底底变了。它不再只是一个代号,而像是一个开启了某种心照不宣密码的钥匙。我有个朋友,她大学的教授,发个通知都能配个“打工人打工魂”的梗图,学生们私下都管她叫“梗王教授”,但当面还是恭恭敬敬一句“教授好”。这其中微妙的张力,不就是 新时代师生关系 最好的写照吗?
想想我们小时候,老师是什么?是讲台上巍峨不动的山,是手持戒尺、目光如炬的判官,是知识的化身,是权威的象征。那时候,我们连和老师说句话都得思量半天,生怕哪个字说错,哪个举动不当。那种距离感,那种天然的敬畏,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但现在呢?信息爆炸,社交媒体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语言体系、表达方式,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网络、表情包、流行梗构建起来的。如果 老师 还板着一副脸孔,端着传统架子,那无异于在课堂上讲古希腊语,你觉得能有多少共鸣?能有多少真正的 温度 ?

所以,当一个 老师 选择“下凡”,选择拥抱这种 幽默 的表达方式时,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善意和智慧。这不仅仅是为了拉近距离,更是一种主动的融入和理解。它像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嘿,我懂你们年轻人的世界,我也愿意走进去看看。”我的小侄女,上小学三年级,她的语文老师喜欢发那种萌萌的、像蜡笔小新一样夸张的表情包,比如“哇!你真棒!”配上星星眼。小侄女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收到老师的回复,因为她说,老师的表情包让她觉得老师“很可爱,一点都不凶”。你看,这就是 表情包 的魔力,它能瞬间溶解掉那些因为身份差异而产生的冰冷和隔阂。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这会不会让 老师 的威严受损?会不会让学生变得没大没小?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多虑了。真正的威严,从来不是靠板着脸、制造距离感来维系的,而是来源于学识、品格和对学生的真诚关怀。一个能灵活运用 表情包 的 老师 ,往往更能展现出他/她真实、鲜活的一面。他们也许私下是个猫奴,也许喜欢追星,也许是某个游戏的高手。当这些“隐藏属性”通过 表情包 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时,学生们会觉得,哦,原来老师也是个“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这种人性化的展现,反而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而不是被迫的顺从。
所以,回到 发表情包的老师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我们依然可以称呼他们“老师”,但在这个称呼里,我们悄悄地加了点别的料。那是什么料呢?是 幽默 的佐料,是 温度 的暖流,是“自己人”的默契,是对他们愿意打破次元壁的肯定。甚至,我们可以在心里默默给他们加个前缀,比如“有趣的老师”、“可爱的老师”、“懂我们的老师”。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称呼”吗?
我曾见过一个大学教授,因为在课堂上用了一个老梗图来解释哲学概念,结果被学生们P图,把他的头像换到了梗图上,发到了学校论坛,还起了个响亮的外号——“哲学段子手”。教授看到了,没生气,反而转发了,还配文说:“看来我这个梗用得还行,下次争取再来一个!”你看,这种互动,这种 师生关系 ,是不是比那种板板正正、规规矩矩的更富有生命力,更让人向往?
这不仅仅是表情包本身,更是其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权威的树立。而 新时代 的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和情感连接。 发表情包的老师 ,无疑是这种新理念的践行者。他们用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知识的传递不再枯燥,让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充满 幽默 和活力。他们让学习不再是一件沉重的事情,而更像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这种改变,其实是极其宝贵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 老师 这个职业产生更积极的认知,甚至可能在他们心中埋下将来成为这样 老师 的种子。
我真的觉得,能够 发表情包的老师 ,他们内心是开放的,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敢于尝试,敢于放下身段,更敢于在千篇一律的教学生活中,注入一抹亮色。他们可能不是最权威的,但他们一定是最有亲和力的。他们的 幽默 ,让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他们的 温度 ,温暖了无数在学习路上或迷茫或疲惫的心。所以,对于这样的 老师 ,我的建议是,无论是口头上的“老师”,还是心里的“老铁老师”、“神仙老师”,都饱含着我们最真挚的敬意和喜爱。因为他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教会了我们一个更重要的道理:教育,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而是一场充满人情味的灵魂对话。而那些 表情包 ,就是这场对话里,最可爱、最生动的注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