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有了小孩怎么称呼她?从外婆视角看这甜蜜的身份难题

手机屏幕亮起,一张皱巴巴的小脸蛋照片弹出来时,我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是有一整个春天在里面炸开了。我当外婆了。这个念头,甜得发腻,又有点让人手足无措。冲到医院,隔着保温箱看那个小小的、蜷缩着的人儿,再回头看病床上脸色苍白却笑得一脸傻气的女儿,我忽然发现一个天大的难题就这么直愣愣地杵在了我面前—— 女儿有了小孩怎么称呼她

这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矫情?可它就像一根细细的刺,扎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

在我的世界里,她一直是我的“囡囡”、“宝宝”、“小懒猪”。这些称呼,从她穿开裆裤一直喊到她穿上婚纱,喊了快三十年,已经成了我声带的肌肉记忆。可现在,她怀里抱着另一个“宝宝”,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宝宝。我再当着小外孙的面,喊她“宝宝”,这画面……怎么想怎么怪。辈分好像一下子乱了套。

女儿有了小孩怎么称呼她?从外婆视角看这甜蜜的身份难题

于是,我开始了各种小心翼翼的尝试。

起初,我试着喊她“ 宝宝妈妈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标准,特别有“外婆”的范儿?可每次这两个字一到嘴边,就觉得舌头打了结,说出来的话干巴巴的,一点温度都没有。感觉就像是在完成一个角色扮演任务,一个叫“外婆”的角色,对着一个叫“妈妈”的角色说话。生分,太生分了。这称呼,一下子把我和女儿之间那层亲昵的、可以随时撒娇耍赖的薄纱给扯掉了,换上了一块写着“身份”和“责任”的厚重幕布。我看着她笨拙地给孩子换尿布,满头大汗,我脱口而出:“宝宝妈……”话没说完,我自己先尴尬了。她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说:“妈,你叫我名字就行。”

喊大名?那更不行了。喊她的大名,林舒涵,这三个字在我这儿,通常只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是连名带姓地在学校家长会上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被提起,我骄傲得尾巴都要翘上天;二就是她闯了滔天大祸,我气得血压飙升,准备执行“家法”的前奏。现在她刚经历九死一生,我总不能用一种准备“开战”的语气去喊她吧?太吓人了。

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一种称谓的混乱期。有时候情急之下,还是会冒出一句“囡囡,快把奶瓶递给我!”说完就看到女婿在一旁憋着笑。我只好自己找补:“哎,你看我这脑子,老糊涂了。”

其实我知道,纠结这个称呼的背后,是我对自己身份转变的无所适从,也是对 女儿当了妈妈 这个事实既欣喜又复杂的情感投射。

她当妈了。这意味着她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躲在我身后,凡事都依赖我的小女孩了。她要成为另一个生命的铠甲,要独自面对喂奶、堵奶、睡眠不足、产后抑郁等等一系列惊涛骇浪。我看着她,眼里有为人母的坚毅和温柔,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光芒。这光芒让我无比自豪,又隐隐地有些失落。我的小棉袄,好像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能抵御风寒的防弹衣。

怎么称呼她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我在问自己:我该如何与这个全新的、已经成为母亲的女儿相处?

我试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和她聊。那天下午,阳光很好,小外孙睡得正香,发出轻轻的鼾声。我给她端了碗汤,坐在床边,有点不好意思地开口:“那个……以后我叫你什么好呢?”

她噗嗤一声笑了,眼角弯弯的,还是我熟悉的样子。“妈,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呀。叫囡囡也行,叫我名字也行,这有什么关系?”

“可……当着孩子的面,总得有个正经的称呼吧?不然以后孩子怎么学?”我还是固执。

她想了想,说:“那就叫我‘妈妈’呗,你不是经常在外面跟人说‘我回家问问我妈’吗?一个道理。你在教小宝认识我,就指着我说‘这是妈妈’,这不很自然吗?”

我茅塞顿开。对啊,我怎么就钻牛角尖了呢?

这个称呼的转换,不是给我和女儿之间设置障碍,而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家庭语言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我升级成了“外婆”,她进化成了“妈妈”。当着孩子的面,我称呼她“妈妈”,是在帮孩子建立对家庭成员角色的认知。这是一种示范,一种传承。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私下里就不能再用那些亲昵的小名。

想通了这一点,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

现在,在小外孙面前,我会很自然地说:“宝宝,我们去找 妈妈 咯!”“你看, 妈妈 多爱你呀。”这个“妈妈”说出口,不再有之前的生硬,反而充满了自豪。因为这个“妈妈”,是我生的,是我一手带大的姑娘。她延续了我的角色,并且,我相信她会做得比我更好。

而当家里只有我们母女俩时,特别是在她因为带娃而疲惫不堪、情绪低落的时候,我还是会把她揽在怀里,摸着她的头,轻轻地叫她:“囡囡,没事的,有妈在呢。”那一刻,她就会瞬间卸下所有坚强的伪装,变回我的小女孩,在我面前哭,在我面前抱怨。

所以, 女儿有了小孩怎么称呼她 ?其实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它可以是 在孙辈面前的“妈妈” ,这是一种身份的确认和家族秩序的引导;也可以是 只有你们两人时才懂的“小名”或“昵称” ,那是一份独一无二的、不会因任何身份改变而褪色的亲情密码。

最重要的,不是那个挂在嘴边的词,而是你眼神里的爱,是你行动上的支持。是在她手忙脚乱时,你默默地把家务活都揽过来;是在她自我怀疑时,你坚定地告诉她“你已经是个很棒的妈妈了”;是在她和女婿因为育儿观念吵架时,你巧妙地从中调和,而不是一味地偏袒。

称呼,会随着场景和心境自然地流淌出来。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称呼。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句“我来吧,你歇会儿”,胜过千言万语。

现在,我看着我那个已经成为母亲的女儿,心里不再有任何关于称谓的纠结。我只是觉得,生命真是奇妙。我曾经手把手教她走路、说话,如今,她也正用同样的方式,去哺育另一个新生命。而我,何其有幸,能站在这条生命之河的旁边,见证这生生不息的传承与爱。

至于到底叫什么?嗨,管它呢,我的囡囡,我的骄傲,我外孙的妈,怎么叫,都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