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这个话题,我得先问一句,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团队里明明有个人,没他不行,项目一到关键节点,所有人都指望他,可你在会上介绍他,或者私下里感谢他,话到嘴边,除了一个干巴巴的“XX老师”或者“XX工”,别的词儿一个都蹦不出来。
尴尬不?太尴尬了。这感觉就像你手里捧着一块稀世美玉,却只会用报纸胡乱包一下,那价值感,瞬间掉了一大半。一个称 呼,叫错了,或者叫得太平庸,对业务骨干来说,那杀伤力,可比扣他一个月奖金还大。 真的,别不信。扣奖金是物质层面的,他会不爽;称呼叫得不到位,那是精神层面的否定,他会觉得——你不懂我。
咱们先盘盘那些最容易踩的坑。

头号大坑就是万能的 “XX老师” 。听着特礼貌,特安全,对吧?但你品,你细品。这里面透着一股子客气,一股子疏离。尤其是在一个氛围比较活泼、讲究并肩作战的团队里,你一口一个“王老师”、“李老师”,听着就像他是外聘专家,随时要走人的那种。对于一个深度融入业务、把公司当家的骨干来说,这称呼,简直是把他往外推。除非你们公司文化就是老国企那种四平八稳的调调,否则,慎用。
第二个坑,是自以为是的 “XX哥”、“XX姐” 。这招,用好了是亲近,用不好就是油腻。你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跟人家的关系,还有整个团队的氛围。人家明明是个刚三十出头的技术大拿,你非要叫“强哥”,他心里可能想的是:“我跟你很熟吗?”尤其是跨级别的时候,一个刚来的小年轻管一个四十多岁的核心总监叫“霞姐”,那画面,简直是灾难。这种江湖气的称呼,得是人家默许了,或者团队里已经形成了这种文化,你才能顺势而为。自己瞎叫,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再说说那个听起来最专业的 “XX工” 。在技术驱动型公司里,这挺常见。张工、王工,显得专业、严谨。但问题是,它也过于“工具化”了。这个称呼强调的是他的职业身份,而不是他这个“人”的独特价值。他是一个工程师,没错,但他更是那个能在半夜三点爬起来帮你解决线上bug的救命恩人啊!你总叫他“王工”,就好像他只是个拧螺丝的,忽略了他背后那些无法被量化的付出和担当。
那么,到底该怎么叫?
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全是艺术。但有几个方向,你可以往里头钻。
第一个,也是最高级的玩法,是 给他一个“专属封号” 。
这封号,不是你拍脑袋想的,而是从他的实际贡献里提炼出来的。你得观察,得走心。
比如说,你们团队有个产品经理,每次项目快跑偏的时候,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把大家拉回正轨。那你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庆功或者复盘的时候,完全可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称呼他为“ 咱们团队的定海神针 ”。你试试看,这个称呼一出来,他眼睛里的光绝对不一样。这比你说一百句“你真棒”都有用。因为这个称呼,精准地概括了他的核心价值,而且充满了画面感。
再比如,有个技术大神,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只要一出紧急故障,别人搞不定的,他上去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那你就可以叫他“ 救火队长 ”或者“ 首席消防员 ”。这听着是不是比“技术专家”带劲多了?它包含了对你能力的认可,更包含了对你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感激。
这种“封号”的好处在于,它具备唯一性和故事性。它把你对这个人的认可,从一句空泛的表扬,变成了一个生动的标签。这个标签,会在团队里流传开来,成为他个人品牌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第二个方向,是 在称呼里“嵌入场景和价值” 。
这个操作起来更细腻。你不用非得想个外号,而是在日常称呼之后,带上一句画龙点睛的描述。
举个例子。你跟大老板汇报工作,提到团队里的核心成员小张。你不能只说“这个事主要是小张在负责”。你应该说:“这个事幸亏有小张,他简直是 我们和客户之间的翻译官 ,再难缠的需求他都能给理顺了。”
看到没?“翻译官”这个词,就把小张的价值给立体地呈现出来了。他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具备特殊能力的关键角色。
或者,你在开一个项目启动会,需要某个资深设计师的支持。你可以对大家说:“这个设计的视觉部分,我们要请动 ‘审美标尺’ 李姐来把关。” “审美标尺”四个字一出,既抬高了对方,也让你接下来的“要求”变得顺理成章。
这种方式,更灵活,更日常。它考验的不是你的创意,而是你的观察力和表达力。你是否真的看到了每个人的闪光点,并且愿意用一种更具象、更走心的方式把它说出来。
第三个,咱们聊点更实在的, 区分“公开场合”和“私下交流” 。
公开场合,比如全员大会、客户会议,称呼要正式、要能体现价值。这时候,“XX项目的关键先生”、“我们团队的技术基石XX”这种说法就特别好用。它既给了面子,又在更高层级或者合作方面前,强化了骨干的正面形象。这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倾斜。
而私下里,一对一沟通的时候,就可以更有人情味一些。一句发自内心的“ 这次真多亏你了,没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比任何花哨的称呼都管用。或者,你可以用一些他自己贡献的“梗”来称呼他。比如他曾经因为一个漂亮的解决方案被大家开玩笑叫“逻辑鬼才”,那你私下里这么叫他,他会觉得你懂他,而且记得他的高光时刻。
说到底, 业务骨干的称呼怎么说 ,这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琢磨那几个字眼本身。它的核心是“看见”。是你作为管理者、作为同事,是否真正看见了他独特的价值,看见了他无可替代的贡献,看见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情感需求。
一个好的称呼,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个人的心防,让他觉得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理解、被珍惜。他会因此获得巨大的心理能量,从而更愿意为你、为这个团队去冲锋陷阵。
所以,别再用那些干巴巴、冷冰冰的称呼了。动动脑子,走走心。下次当你再想称呼那个团队里的“宝藏”时,试着给他一个独一无二的、闪着光的“封号”吧。这可能是你本年度,做得最正确、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