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 蒙古国的币怎么称呼 ,这问题,答案其实挺直接,但背后故事可多了——它叫 图格里克 ,英文是 Tugrik ,有时候也拼成 Tögrög。国际上的代码是 MNT,那个符号也挺有意思,是一个T加上两条横线: ₮ 。
这名字一听,是不是就有点草原的粗犷和实在感?“图格里克”在蒙古语里,本意就是“圆形的东西”,跟我们古代把钱叫“孔方兄”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指的就是那圆圆的硬币。虽然现在硬币在蒙古基本已经销声匿迹了。
我跟你说,第一次去蒙古换钱,瞬间感觉自己成了“百万富翁”。真的不夸张。因为 图格里克 的面值实在是太大了,通货膨胀让它变得“轻飘飘”的。你随便拿张一百块人民币,就能换回一大沓花花绿绿的钞票,最大面额是两万的,上面印着威严的成吉思汗。那一刻,你手里攥着几十万、上百万的 图格里克 ,买瓶可乐可能就要花掉几千,那种感觉特别奇妙,又有点不真实。

你手上常见的纸币,基本都是从500 图格里克 起步,然后是1000、5000、10000,直到封顶的20000。那些更小面值的,比如10、20、50、100的纸币,虽然理论上还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影子,就算找零,店家也宁愿给你一块糖。它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象征,静静地躺在银行的角落和收藏家的册子里,诉说着曾经的价值。
这 图格里克 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具体说是1925年,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诞生的,取代了当时乱七八糟的各种货币,像是蒙古元、俄国卢布,甚至还有一些清朝的货币。所以你看早期的 图格里克 ,那设计风格,那人像的画法,都有着浓浓的苏维埃气息。
说到纸币上的人像,这可太有讲究了。小面额的纸币上,印的是蒙古的革命领袖 苏赫巴托 (Damdin Sükhbaatar),他就像是蒙古的“国父”之一,领导了1921年的革命。乌兰巴托市中心那个巨大的广场,就叫苏赫巴托广场。
但是,真正撑起 图格里克 “门面”的,毫无疑问,是 成吉思汗 。
从5000 图格里克 开始,直到最大面额的20000 图格里克 ,正面全都是这位“一代天骄”的头像。那张脸,印在最大面额的钞票上,简直是蒙古民族精神的图腾。那眼神,隔着纸币都透着一股征服世界的霸气。这其实也是蒙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民族意识回归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们把历史上最引以为傲的符号,印在了每天都要触摸的钱币上,这是一种宣告,一种身份的认同。
钞票的背面也全是戏。你不会看到冷冰冰的现代建筑,看到的几乎都是与蒙古传统、历史和自然风光紧密相连的画面。比如,20000 图格里克 的背面,是蒙古国的“九尾白牦纛”(Nine White Banners),这是蒙古国家权力的象征,传说由成吉思汗创立,由九支旗杆和白色公马的尾毛制成,神圣得不得了。还有的纸币背面,画着古都哈拉和林遗址的银树喷泉,或是奔腾的骏马,展现了游牧民族那种自由不羁的灵魂。你拿着这张钱,仿佛就能闻到草原上青草的味道,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声音。
那么,除了 图格里克 ,还有更小的单位吗?
有的,理论上是有的。它叫 蒙戈 ( Möngö )。关系很简单,1 图格里克 等于100 蒙戈 。听起来是不是跟我们的“元”和“分”一样?但说真的,你现在去蒙古,别说花了,见都见不到。 蒙戈 硬币因为贬值太严重,早在很多年前就退出了流通市场。它现在只存在于会计账本里,或者成为游客们猎奇的纪念品。这就像一个时代的眼泪,告诉你通货膨胀是多么无情的一件事。
所以,当有人再问起“ 蒙古国的币怎么称呼 ”,你现在可以告诉他一个更完整、更有血有肉的答案了。
它叫 图格里克 。
但它又不止是 图格里克 。它是一叠拿在手里沉甸甸,花出去却轻飘飘的“富翁体验券”;它是印着 苏赫巴托 和 成吉思汗 ,讲述着革命与荣光的历史教科书;它更是描绘着骏马、蒙古包和九尾白牦纛,充满着草原气息的文化名片。它是一部流动的史诗,是印在纸上的,关于马背民族的骄傲与日常。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