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这个话题,脑子里总会先冒出杜甫那句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那个叫李龟年的男人,究竟该怎么称呼他?一个简单的“歌手”?太现代了,完全没那股子盛唐烟云的味道。
古代这事儿,复杂就复杂在,一个称呼背后,往往牵着一整个阶层,一整段命运。你叫他什么,就等于给他定了性,钉死了他在社会坐标系里的那个点。
要说最“官方”、最体面的,那得是宫廷里的 乐工 。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的。他们吃的是皇粮,隶属于太常寺、教坊这样的国家级机构。你可以想象他们是一群“体制内”的艺术家。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皇帝的宴会助兴,唱几首靡靡之音。不,他们的歌声是国家典礼的一部分,是祭祀、朝会、宴飨这些大场面里不可或缺的背景音。他们的歌,关乎“礼”,关乎“乐”,关乎整个王朝的脸面和气派。唐玄宗时期的“梨园弟子”,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可是皇帝亲自调教出来的天团,李龟年就是顶流中的顶流。所以,称呼他们为 乐工 ,或者 乐师 ,带着一种对其专业技能和官方身份的认可。

但你得知道,即便如此,他们的地位也挺尴尬的。说到底,他们还是以技艺侍奉主子的人,骨子里还是“优”,是供人娱乐的。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再红的乐工,也跨不过士大夫那道坎。风光时,你是王公贵族宴席上的常客;一旦国破家亡,也就只能“落花时节又逢君”,在江南的某个角落,靠着往昔的绝艺,换一口饭吃。那种从云端跌落的凄凉感,全在一个称呼的变迁里了。
然后,就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被误解的称呼—— 伶人 。
一说 伶人 ,或者 优伶 ,很多人脑海里就是戏台上那些描眉画眼、水袖翻飞的形象。没错,这个称呼确实和戏剧表演紧密相关。他们是职业的演艺人员,唱歌、跳舞、演戏,样样都来。但这个词,在古代的语境里,可不是什么好词。它几乎就是“下九流”的代名词。
为什么?这事儿得往根上刨。儒家文化里,对“演”这件事,一直抱着一种警惕甚至鄙夷的态度。他们觉得,优伶们扮演他人,真真假假,混淆视听,是“惑乱人心”的。而且,他们的表演,往往就是为了取悦观众,迎合世俗,缺乏文人所推崇的“风骨”。所以, 伶人 的社会地位极低,甚至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简直是从制度上把他们钉在了耻辱柱上。
想想《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他说自己是“一个臭唱戏的”。那种深入骨髓的自卑和外界强加的歧视,就是古代 伶人 命运的缩影。他们技艺再高超,再受追捧,也只是权贵们豢养的玩物。开心了赏你,不开心了,一句话就能让你人头落地。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最后国家都给玩没了,这更成了后世文人攻击伶人“误国”的铁证。所以,当一个唱歌的男子被称为 伶人 时,那不仅仅是在说他的职业,更是在无声地宣判他的社会阶级。
当然,除了宫廷和梨园,还有更广阔的江湖。那些在市井间、酒肆里、勾栏瓦舍中卖唱为生的男子,他们又叫什么?
你可以叫他们 歌者 。这个词,相对来说就中性多了。它没有 乐工 那么官方,也没有 伶人 那么强的贬义色彩。它更纯粹,就是指“唱歌的人”。这些民间的 歌者 ,生活可能更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们也更自由。他们的歌,不为取悦帝王,只为换几个赏钱,或者,就为了唱出自己心里的那点事儿。
你完全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黄昏时分,长安城的某个酒楼里,一个风尘仆仆的男子,抱着一把琵琶,沙哑的嗓音唱着边塞的苍凉,唱着江湖的恩怨。楼下的酒客们,有商贾,有游侠,有落魄的书生,他们喝着酒,听着歌,歌声里有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个男人,就是 歌者 。他的歌声,是那个时代最真实、最鲜活的背景音乐。有时候,一些说书人、货郎,为了招揽生意,也会唱上几段,他们也可以被宽泛地归入 歌者 的行列。他们的歌不登大雅之堂,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最后,还有一类唱歌的男子,他们绝不会被归入以上任何一类。他们就是——文人士大夫。
对,他们也唱歌。但他们的唱,不叫“卖唱”,叫 吟唱 。苏东坡会唱歌,辛弃疾也唱,柳永更是个中高手。他们唱的是自己写的词,配上当时流行的曲调。这是一种极其风雅的文娱活动。三五好友,泛舟湖上,或者月下小酌,酒酣耳热之际,一人击节,引吭高歌,唱的是“大江东去”,是“念去去,千里烟波”。
这种唱,是自我表达,是情感抒发,是文人间的唱和与交流。它的目的不是表演,更不是谋生。所以,你绝不能称苏东坡为 伶人 ,那简直是天大的侮辱。对于这类人,人们可能会称赞他为 “善歌者” ,一个“擅长唱歌的人”,这是一种对才情的欣赏。他们的歌声,被认为是“雅音”,是区别于市井“靡靡之音”的高级艺术。
所以你看,“古代唱歌的男子怎么称呼”,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一个称呼,就是一道看不见的墙。 乐工 在宫墙之内, 伶人 在鄙视链的底端, 歌者 在江湖的风雨里,而“善歌”的文人,则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逍遥。他们都在唱歌,但唱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况味。
下次再读到古诗词,读到那些关于歌声的描写时,不妨多想一层。那个唱歌的男人,他到底是谁?他站在哪里?他的歌声,是为谁而发?也许,想明白了这些,你才能真正听懂那穿越千年的歌声里,究竟藏着多少说不尽的欢喜与悲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