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崭新的白大褂,穿在你身上,是不是总觉得有点像借来的戏服?空荡荡的,撑不起来。口袋里塞满了各种手册、笔、小本子,但心里更空。你站在人来人往的科室走廊,看着一个个行色匆匆的身影,脑子里一片空白,第一个难题就迎面砸来:我该怎么开口?我该怎么称呼他们?
别笑,这真不是个小问题。这简直是 医院实习生 的头号生存考验。一声称呼,背后是整个医院不成文的规矩、森严的等级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叫对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叫错了,轻则被人笑话傻,重则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的实习生涯里,被贴上“没眼力见儿”的标签,那滋味,可不好受。
所以,收起你那套“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社会嗑,这里是医院,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首先,记住一个万能的、绝对不会出错的、可以让你安全度过前两周的黄金称呼: 老师 。
是的,就是 老师 。
无论对方是刚从医学院毕业没几年的住院医,还是头发花白的科 主任 ,只要他/她穿着白大褂,资历比你老,级别比你高,一句“X老师”喊出口,绝对稳妥。比如,带你的主治医师姓王,你就叫“王老师”;查房时碰见一位不认识的高年资 医生 ,微笑着点头问好,称呼一声“老师好”,对方绝对会报以善意的回应。这个称呼,自带一种谦逊和求教的光环,瞬间就把你的姿态放到了最低,把对方的位置抬了起来。没人会拒绝一个毕恭毕敬、求知若渴的后辈,对吧?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只靠一句“老师”就想打遍天下?太天真了。这只是你的新手保护期装备。想要真正融入科室,你必须学会精准打击。
来,我们把难度升个级。
第一层:辨认官衔,精准称呼
医院的等级,比你想象的要分明得多。走廊上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头衔可能都不一样。
-
主任 / 副主任 :这绝对是科室食物链的顶端。他们通常气场强大,一群人簇拥着,走路带风。对于这类大Boss,必须、一定、要用最正式的称呼。如果他姓李,那就是“李 主任 ”。绝对不要自作聪明地省略姓氏,直呼“主任”,那会显得你非常外行和不尊重。如果旁边还有副主任,也要分清,比如“张副主任”。千万别搞混,那场面,简直是灾难片。
-
主治医生 :他们是你实习期间的直接“老板”,是你学习的主要对象。称呼他们“X老师”是基本操作。但时间久了,关系熟络了,你会发现科室里年轻医生之间可能会称呼“X医生”或者外号。这时候,你的求生欲就要上线了:在公开场合、正式查房、病例讨论时,永远坚持叫“X老师”;私下里,如果氛围特别轻松,主治自己也开玩笑,你可以观察一下,但初期绝对不要主动改口。记住,你是实习生,保持敬畏是你的本分。
-
住院医生 :他们可能是比你大不了几岁的师兄师姐,甚至昨天还在一个课堂上课。但今天,他穿着那身白大褂,就是你的上级。别扭也得叫“X老师”。这声“老师”叫出口,是尊重他的身份,也是尊重这个行业的规矩。当然,如果你们恰好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私下里,在没外人的时候,可以试探性地叫一声“师兄/师姐”,这可能会迅速拉近你们的距离。但切记,看场合!
第二层:别忘了,权力中心可能不在医生办公室
很多 医院实习生 的目光都死死盯在医生群体里,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科室里真正的“定海神针”—— 护士长 。
护士长 ,这个称呼必须牢牢刻在你的脑子里。见到她,永远要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地喊一声“ 护士长 好!”。不要叫“护士阿姨”,不要叫“X老师”(除非她自己特别要求),更不要傻乎乎地叫“护士”。 护士长 掌握着整个病区的运转节奏,从床位安排到物资调配,从护理执行到医嘱落实,她的顺畅配合,能让你的实习生活轻松不止十倍。得罪她?那你可能会发现,你开的医嘱总是“正好”没人执行,你找个东西永远找不到,你的病人一有风吹草动,第一个被call的就是你。
同样,对于其他护士,尤其是资深的护士,也要尊称“X老师”。她们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时间比你上学的时间都长,她们的经验,在很多紧急关头,是能救命的。一句发自内心的“老师”,换来的是她们善意的提醒和帮助,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第三层:终极奥义——观察与模仿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核心的技巧只有两个字:观察。
在你开口之前,先竖起耳朵听。听科里的住院医怎么称呼主治,听主治怎么称呼主任,听年轻护士怎么称呼 护士长 。别人的叫法,就是最安全、最地道的“官方指南”。你的眼睛和耳朵,在进入医院的前一个月里,比你的嘴巴重要一万倍。
我见过一个实习同学,第一天来,跟着主任查房,可能太紧张了,主任问他问题,他脱口而出:“那个……大夫,我觉得……”空气瞬间凝固了。全场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他,那眼神里的电光火石,我至今都记得。后来他才知道,应该叫“主任”。这一声“大夫”,让他成了那一届实习生里流传很久的“传说”。
称呼,它不仅仅是一个代号,它是一种确认。确认了你的位置,确认了对方的身份,确认了你对这个环境规则的理解和尊重。
当有一天,你不再是那个战战兢兢、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的“同学”;当科里的 上级 开始不再叫你“那个实习的”,而是亲切地喊你“小王”或者“小李 医生 ”时,那才意味着,你真正地被这个集体接纳了。
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源于你最初那一声,经过深思熟虑后,恭敬而准确的称呼。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