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问得真好,也好怪。
我们好像特别热衷于给事物,尤其是给人,贴上标签,安个名字。仿佛一个响亮的称呼,就能概括掉一个人全部的挣扎、热望和不眠的夜晚。但对于那些眼里有光、心里有火的年轻人,一个简单的称呼,真的够吗?
你问我 有追求的青年怎么称呼他 ?

我的第一反应,是那些听起来无比正确、甚至有点“官方认证”味道的词。比如, 奋斗者 。或者, 追梦人 。
脑海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那种……身穿白衬衫,迎着朝阳奔跑的剪影?背景音乐都给你配好了,激昂澎湃。这两个词,充满了上一个时代的质感,带着一种集体主义的浪漫和毫不怀疑的笃定。它们很好,很正面,像一张奖状,适合贴在宣传栏里。
可你走近了看,凑到今天那些年轻人的耳边,喊一声“奋斗者”,他可能会愣一下,然后扯出一个有点尴尬又不算失礼的微笑。因为“奋斗”这个词,在今天,已经被稀释了。是被动地应付996,还是主动地探索人生边界?是被绩效推着走,还是被热爱拉着跑?这里面的差别,可太大了。
而 追梦人 呢?听起来更虚无缥缈一点。好像他们的追求都悬在空中,不食人间烟火。但事实是,我认识的每一个有追求的年轻人,他们的脚都深深地踩在泥土里。那个想做独立游戏的哥们,他的梦想不是一串代码,而是靠着给外包公司画图标、做模型,一分一分攒出来的服务器费用。那个想开个小小咖啡馆的女孩,她的梦想也不是什么诗和远方,而是对几十种咖啡豆风味的精确记忆,是弯着腰刷几百个杯子后依然酸痛的后背。
他们的梦,一点也不轻盈,重得要命,是用现实的砖石,一块一块往上垒的。所以,“追梦人”这个词,太轻了,有点辜负了他们付出的重量。
后来,我们有了更时髦的叫法。
比如, 斜杠青年 。
这个词一度火得不行。听起来就洋气,打破常规,充满了无限可能性。设计师/插画师/咖啡师/乐队鼓手……一长串的头衔,仿佛宣告着一种自由而丰盛的人生。他们不再被单一的职业定义,活成了一个精彩的“集合体”。
这当然是一种追求。是对抗僵化,拓宽生命维度的追求。我佩服他们。
但我也看到,很多“斜杠”的背后,是一份主业收入无法覆盖生活成本的无奈。所谓的“多元”,有时候不过是把一份精力掰成几瓣用,每一瓣都在燃烧,每一瓣都在焦虑。追求是真追求,但那份被光环掩盖住的疲惫,也是真疲惫。所以,你喊他“斜杠青年”,他可能心里想的是:“我倒是想只干一件事就够了啊。”
再后来,一个更宏大的词砸了下来: 后浪 。
这个词,争议太大了。它试图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赞美和定义一代人。它描绘了一个光鲜亮丽的、拥有无限选择权的世界。可对于大多数在格子间里、在出租屋里、在拥挤地铁里怀揣着追求的年轻人来说,这个词更像是一碗热气腾腾但你根本够不着的鸡汤。
他们是有追求,但他们的追求,往往是从最逼仄的现实里,硬生生挤出来的一点点空间。他们不是在游艇上冲浪,他们是在生活的浪涛里,抱着一块小小的浮木,努力不被淹没,还想着要游向自己认定的那座小岛。
把他们叫做 后浪 ,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冒犯。
那么,来个更接地气,甚至有点自嘲意味的称呼?
卷王 。
这个词,诞生于一种极致的内卷环境。它带着一种复杂的况味,有敬佩,有无奈,也有点“变态”的调侃。那个永远最后一个走,方案改了二十遍还觉得不够完美,永远在学习新技能的人,就被封为“卷王”。
他的确有追求,追求极致,追求卓越。但他这个称呼,却是在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语境里被叫响的。仿佛他的追求,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拉高了整个环境的竞争水位,让周围的人喘不过气。
这公平吗?他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做到他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他心里的那团火,本来是照亮自己的,却无意中“灼伤”了旁人。这个称unh乎,像一个玩笑,也像一道枷锁。
所以,你看,这些称呼,这些标签,每一个都像一个角度刁钻的聚光灯,只能打亮他们身上的一小块地方,而更大面积的真实,都隐藏在阴影里。
那么,到底 有追求的青年怎么称呼他 ?
我觉得,最好的称呼,就是放弃那些宏大的、概括性的称呼。
去叫他那个“凌晨四点还在实验室死磕数据,眼睛里全是红血丝的家伙”。
去叫她那个“辞掉大厂稳定工作,跑去云南山里做乡村教师,朋友圈里全是孩子们泥猴般笑脸的姑娘”。
去叫他那个“每个月工资一到手,先还完房贷,然后雷打不动地花五百块钱去上他那个没什么“钱途”的陶艺课的兄弟”。
去叫她那个“为了一个镜头,可以在深山里蹲守一个星期,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只为拍到一只鸟破壳而出的瞬间的摄影师”。
他们的称呼,不应该是一个名词。
而应该是一个带着动作,带着场景,带着体温和心跳的短句。
他们的名字,就写在他们正在做的那件事里。写在他们的日程表上,写在他们的黑眼圈里,写在他们购物车里那些专业书籍里,写在他们一次次被拒绝又一次次爬起来的倔强里。
别用一个词去框住他。
因为但凡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他自己都无法定义自己。他正走在一条不断推翻、不断重建的路上。今天他可能是个程序员,明天他可能就成了一个面包师。他的追求,不是一个固定的靶子,而是一个移动的、不断生长演变的地平线。
如果你非要一个称呼,那就叫他的名字。
然后,安静地看着他,看他用自己的行动,去为这个普通的名字,注入独一无二的滚烫灵魂。
那才是对他,对他们,最高规格的尊重。
他们的名字,不叫“奋斗者”,也不叫“后浪”,更不叫“卷王”。他们的名字,就是那束穿透了层层迷雾,执拗地照向远方的,光本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