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上周颠儿颠儿地跑回家,脸上那种想藏都藏不住的兴奋劲儿,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他把袖子往我面前一伸,崭新的、还带着折痕的“两道杠”袖标,就那么亮晃晃地杵在那儿。得,新晋 少先队小队长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故作深沉的语气问我:“妈,以后同学是叫我名字呢,还是叫我‘小队长’?”
这个问题,把我一下子问回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把教室里的灰尘照得一清二楚,我们班那个姓张的 小队长 ,就站在讲台上,皱着眉头检查谁的红领巾没戴正。
说真的, 少先队小队长怎么称呼呢 ?这根本就不是个一句话能说清的事儿。它像个微缩的社会学实验,充满了各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

你要是硬要一个标准答案,那肯定是: 直接叫名字啊! 大家都是同学,平等的嘛。可这话说出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儿“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两道杠,它不仅仅是两道红布条,它代表着老师的信任,代表着一种小小的权力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你把它完全无视掉,那也不太对劲。
这事儿,得分场合,得看人,还得看说话的语气。
比如,在特别正式的场合。开少先队队会,或者是什么升旗仪式之后的总结会。老师站在旁边,气氛严肃得掉根针都能听见。这时候,你要是举手发言,来一句:“报告 王小队长 ,我认为……”那绝对是满分操作。这既表示了你对场合的尊重,也认可了人家那个身份。听着就那么回事儿,特提气。我们那时候,班主任就特别喜欢听我们这么说,觉得这代表着我们班集体有纪律、有章法。
可要是换个场景,这事儿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下课铃一响,大家“嗷”一嗓子冲出教室,在走廊里追跑打闹。你一把拉住你们组的 小队长 ,气喘吁吁地问:“哎, 李小队长 ,跳皮筋去不去?”我敢保证,他八成会给你一个大大的白眼,心里可能还在嘀咕:“这人是不是有毛病?”
这种时候,他不是什么 小队长 ,他就是跟你一起写作业、一起挨批、一起分享辣条的那个小胖,是那个扎着羊角辫的邻桌小丫。你叫他“小明”“小红”,这才是最舒服的 称呼 。这代表着亲近,代表着“咱俩是一伙儿的”。你要是硬要端着个架子,一口一个“队长”,那不叫尊重,那叫“膈应人”,纯粹是拉远距离。
所以你看,这 称呼 的背后,其实是孩子世界里对“角色扮演”的初次探索。
当一个孩子戴上那“两道杠”,他心里是会起变化的。有的小孩责任心爆棚,恨不得把全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卫生全包了,俨然一个“小大人儿”。你叫他一声 小队长 ,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认可和鼓励。他会觉得自己的付出被看见了。
但也有的小孩,会有点儿飘。我们小时候管这种叫“小官僚”,拿着鸡毛当令箭。检查作业本,谁的字写得不好,他就用红笔在旁边画个大叉,比老师还狠。对这种 小队长 ,同学们私底下才不会叫他什么“队长”呢,多半是给他起个外号,比如“黑包公”之类的。当面叫名字,已经是给面子了。
我记得我们班那会儿的 中队长 ,是个女生,学习好,人也温柔。她有三道杠,比 小队长 还多一道。但她从来不端着。收作业本的时候,她会笑眯眯地对每个人说“谢谢”。谁有题不会,她就凑过去小声地给人讲。我们都特喜欢她,私底下都亲切地叫她的小名。但在队会上,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称呼她“ 中队长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跟老师要求的完全不一样。
这事儿放到现在我儿子他们这一代,好像也没什么本质变化。
孩子们比我们那时候更早熟,更懂人情世故。他们会更精准地拿捏那个分寸。在微信群里,艾特 小队长 布置任务,可能会带上“队长”俩字;但私聊约着打游戏,肯定就是“狗蛋,上线了没?”这种画风。
所以,回到我儿子那个问题,我没直接给他答案。我给他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然后跟他说:“你想想,你希望你的朋友怎么叫你?是在你需要大家支持你工作的时候,给你一点面子,正式一点?还是在玩的时候,大家把你当成最好的哥们儿,没大没小?”
他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好像明白了。
其实,一个 称呼 而已,重要吗?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真没那么重要。它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理解“身份”和“个人”的区别。在集体中,我们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需要被认真对待;但在生活中,脱下那层身份的外衣,我们首先是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需要真诚的友谊和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交往。
一个好的 小队长 ,不是因为别人叫他“队长”他才厉害,而是因为他这个人本身值得信赖和依靠,所以大家才愿意尊敬他那个“队长”的头衔。而一个好的队员,也不是靠一个 称呼 来表达敬意,而是用实际行动去配合和支持。
归根结底,无论是 小队长 、 中队长 ,还是未来的班长、课代表,这些 称呼 都是童年时光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像游戏里的不同角色,让孩子们提前体验了一把责任、荣誉、合作与沟通。至于到底怎么叫,就让孩子们凭着自己的感觉来吧。那种在不同场景下自然切换 称呼 的默契,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不是吗?
那天晚上,我看见我儿子偷偷在镜子前,学着电视里的样子,对着自己敬了个不太标准的队礼。那一刻,他脸上的认真和骄傲,比任何一个 称呼 都更真实,也更动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