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我的 铁哥们儿 ,老宋。他本名叫宋文,听着挺文绉绉一男的,但他从小就特皮,一双眼睛贼溜溜的,总能想出各种“鬼点子”拉着我一起闯祸。于是我们村里那帮小子就给他起了个“宋猴儿”的外号,意思是他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没个消停。我呢,因为那时候个子比他高一截,加上性子稍微稳重一点,他们就喊我“大柱”。你看,这都是我们童年岁月里最原始、最接地气的 专属昵称 。现在我们都快四十了,我还是会偶尔喊他“宋猴儿”,他也会笑骂我一句“大柱,你个老东西”。这声音一出来,时光机器“嗡”的一下就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泥腿子满地跑、放学路上要比赛谁尿得远的年纪。那感觉,不是简单一个“老宋”或者“宋文”能给的。
这些 称呼 ,往往不是刻意去想的,它们都是从生活里,从那些鸡毛蒜皮又刻骨铭心的瞬间里,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也许是因为他特别爱吃某个东西,你叫他“大胃王”;也许他总是笨手笨脚地把事情搞砸,你开玩笑喊他“糊涂蛋”;又或许,他有一次为了你,挺身而出,像个盖世英雄,你从此称他“大侠”。这些 昵称 ,就像是你们 兄弟情谊 的密码,只有你们能完全解锁其中的深意。别人听来也许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点可笑,但对你们而言,每一个字眼都承载着千言万语,是你们私密的、不被外界打扰的 感情 链接。
我还有一个大学室友,小胖。这家伙真的胖,圆滚滚的,但心眼儿特别好,还是我们宿舍的开心果。他自己倒是很看得开,我们叫他“胖哥”、“小胖”,他都乐呵呵地应着。直到毕业,我们一起去喝酒,喝到兴头上,他突然抱着我,眼泪汪汪地说:“哥们儿,以后天南地北的,别忘了我这‘傻大个儿’啊!”我一愣,原来他一直觉得他自己是“傻大个儿”,是那种有点憨,有点可爱,又有点让人心疼的形象。从那天起,我有时会叫他“傻大个儿”,这个 称呼 里,不仅有我们对他的爱,也藏着他对自己的认知和我们一起经历的离愁别绪。这不就是 专属 的印记吗?一个 称呼 ,就能瞬间激活一段 回忆 ,一种特定的 感情 。

我觉得,给 最好的兄弟 起 称呼 ,第一要义是 真实 ,不能太做作。那些生硬造出来的,或者为了显得酷炫而强加的,往往缺乏生命力。它最好是带着一点故事性,一点“专属”的背景音。比如,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癖好,特别的口头禅,或者特别搞笑的出糗经历?有没有什么只有你们俩知道的“黑历史”?这些都是取 昵称 的绝佳素材。
第二点, 默契 很重要。一个好的 称呼 ,通常是双向奔赴的。你喊他一个 昵称 ,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亲切、自然,甚至会反过来给你起一个“绝配”的外号。这种 默契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在无数次并肩作战、相互扶持、共同经历风雨后,才能达到。我有个朋友,他叫他 最好的兄弟 “狗蛋儿”,因为他兄弟小时候头特别圆,就像个狗蛋。听着有点粗俗,但他们俩一说起来,眼底都是笑意,那是一种不加修饰的亲近,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 信任 。
还有啊,这种 称呼 有时候也是一种“宣示主权”。当你在外人面前,用一个只有你们才懂的 昵称 称呼他时,无形中就划定了一个 专属 的圈子,告诉所有人:嘿,这家伙是我的 兄弟 ,我们有 独特 的 感情 。这种 独特 ,让你们的关系显得更加牢不可破。比如,你俩一起出去,一个眼神就能传递信息,一个 称呼 就能启动只有你们懂的玩笑。这种旁人插不进去的 默契 ,本身就是 兄弟情谊 最坚实的证明。
当然,也有那么一种 最好的兄弟 ,你可能不会给他起什么花里胡哨的 昵称 ,就只是简简单单地叫他名字。但即便是这样,你叫他名字时的语气、语调,眼神里流露出的 感情 ,也跟叫普通朋友完全不一样。那是一种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是一种无需多言的 信任 。这种情况下,你们的 专属 称呼 ,可能就藏在那些不言而喻的行动里,藏在你们眼神交汇时的心领神会里。
说到底, 最好的兄弟 该怎么称呼呢 ?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无需刻意去寻找。它可能是一个调侃的外号,一个深藏故事的 昵称 ,甚至只是一个简单到极致的名字。但无论是什么,它都应该饱含着你对他的 感情 ,承载着你们共同的 回忆 ,让每一次的呼唤,都能让这份 兄弟情谊 变得更加真切,更加温暖。它应该让你们在茫茫人海中,只凭一个音节,就能瞬间找到彼此。那种 独特 的、只属于你们之间的 称呼 ,就是你们 兄弟情谊 最直接、最有力,也最有温度的宣言。所以,去回想那些年,你们一起走过的路,一起犯过的傻,一起流过的泪,一起干过的所有傻事儿吧。或许,那个最能代表你们 感情 的 专属称呼 ,就在那些 回忆 的深处,等着你把它唤醒。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