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人怎么称呼的?从师傅到美女,聊聊这门人间显学

车门一开,热浪混着人味儿扑面而来,你一只脚刚踏上去,后边的人就像卸货一样把你推了进去。得,又是一个沙丁鱼罐头的早高峰。这时候,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怎么在两站之内,从车尾精准地挪到前门,然后体面地挤下去。而这整个过程的成败,全系于一个玄学问题—— 公交车上的人怎么称呼的

这可不是件小事。叫错了,轻则收获一个白眼,重则可能引发一场关于“你会不会做人”的现场教学。这门学问,没在公交车上修行个三年五载,根本摸不着门道。

咱们先从最没有争议,也是权力金字塔顶端的那位说起: 师傅

公交车上的人怎么称呼的?从师傅到美女,聊聊这门人间显学

对,就是那个手握方向盘,决定我们这一车人命运的男人(或女人)。你绝对不能叫他“司机”。“司机”这词儿,太冷冰冰,太职业化,像是在填写一份表格。但一声“ 师傅 ”,就不一样了。这里头有江湖气,有尊重,还有点儿小小的依赖和讨好。“师傅,麻烦后门开一下!”“师傅,到站了您提醒我一声啊!”你看,这俩字一出口,关系立马就从“服务与被服务”升华到了“请多关照”的层面。 师傅 听着也舒坦,方向盘都打得稳一些。我见过有愣头青喊“哎,开车的”,那司机的后脑勺都仿佛瞬间结了冰。所以记住,无论这位 师傅 看起来多年轻,哪怕像你刚毕业的表弟,只要他坐在那个驾驶座上,他就是你唯一的 师傅

搞定了 师傅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挑战了:移动的人群。

你的终极目标是下车,但路上总有那么一两位“大山”,纹丝不动。这时候,你的大脑需要以超越CPU的速度运转,对目标进行扫描、分析、归类,然后从你的词汇库里调出最精准的称呼。

首当其冲的,是看上去比你爸妈年纪还大的。这个好办,标准答案: 大爷 大妈 。安全,不会出错,而且通常能换来一个慈祥的(也可能是麻木的)挪动。但这里有个小陷阱,你得看准了。有一次我对着一位头发花白但身板笔直,穿着始祖鸟冲锋衣的“老大爷”喊了声“大爷,让一下”,他回头,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得像刀,冷冷地说:“我才退休。”我当时恨不得当场钻进投币箱里。

然后,是最大、最模糊、也最危险的地带:四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群体。教科书式的称呼是 叔叔 阿姨 。但“ 阿姨 ”这个词,现在简直就是不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眼前这位烫着精致大波浪、穿着连衣裙的女士,是欣然接受这个称呼,还是会瞬间拉下脸,让你体会什么叫“眼神杀”。叫一声“ 阿姨 ”,可能直接把对方的心理年龄叫老了十岁。我现在的策略是,如果对方看起来保养得极好,气质出众,我就宁可用最笨的办法:一个抱歉的微笑,加上一个“不好意思”,然后用身体语言示意。坚决不开口,活着不好吗?

当然,也有更接地气的选项: 大哥 大姐 。这两个词,比“叔叔阿姨”要亲近得多,带着一股闯荡社会自己人的味道。一句“ 大哥 ,借过一下”,对方往往会很豪爽地给你让出一条道,仿佛你们昨晚还一起喝过酒。喊“ 大姐 ”,也比“阿姨”安全系数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它模糊了年龄,强调了辈分上的尊重,而不是年龄上的苍老。这是老油条们混迹江湖的智慧。

再往下,就是年轻人了。这个世界的变化,在称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曾几何时,“同志”“同志”的叫,后来是“小同志”。现在你要是这么喊,人家大概以为你是从哪个博物馆里穿越过来的。

对于学生模样的,喊“ 同学 ”准没错。背着书包,戴着耳机,一脸青春的迷茫,一声“ 同学 ,麻烦你了”,他们通常会很迅速地反应过来,给你让路。

但对于那些已经工作,二十来岁,打扮时髦的年轻人呢?这里就出现了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美女 帅哥

一开始,我是抗拒的。总觉得这两个词有点轻浮,油嘴滑舌。但后来发现,真香。它简直是社交万金油。你想让前面的女孩挪个位置,与其绞尽脑汁思考是叫“小姐姐”还是“这位朋友”,不如直接一句“ 美女 ,我下车”,简单、高效,对方听了还高兴。同理,对着挡路的年轻小伙,一句“ 帅哥 ,谢了”,比什么都管用。现在,这两个词已经彻底脱离了其外貌属性,变成了一个功能性的、表示友好的泛指称呼。整个车厢,放眼望去,皆是 美女 帅哥 ,一派和谐。

当然,称呼这门学问,除了开口,还有“闭口”的艺术。

当车厢挤得像压缩饼干,你和前后左右的人已经实现了“零距离”,任何称呼都显得多余。这时候,人类最原始的交流方式就登场了。

轻轻拍一下对方的肩膀,用眼神示意。这是国际通用语。

或者,就用音量和语气来传递信息。一声简单的“哎”,可以有很多种意思。上扬的“哎?”是疑问,想问路。平淡的“哎。”是提醒,你的东西掉了。而急促短有力度的“哎!”,就是要下车,前面的人赶紧动一动。

还有终极大法,“不好意思,让一下,下车!”这句咒语,不针对任何人,而是向整个车厢广播。它把称呼的难题直接跳过,用一种无可奈何但又理直气壮的姿态,宣告你的目的。通常,人群会像摩西面前的红海一样,不情不愿地为你裂开一条缝。

说到底, 公交车上的人怎么称呼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变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以及我们在陌生人社会里小心翼翼的试探和生存智慧。

从一声恭敬的“ 师傅 ”,到一个泛滥却实用的“ 美女 ”,从一句亲切的“ 大哥 ”,到一个充满风险的“ 阿姨 ”……小小的公交车厢,就是一个流动的江湖。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江湖里,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事,寻找最合适的那个词,为了能顺利地,下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